大直径薄壁铝机匣加工技术
2018-06-02冯守胜吴宏春周晓茜
冯守胜 吴宏春 周晓茜
摘 要:大直径薄壁铝机匣类零件在我国属于首次自主研制,缺乏大量的基础数据及相关设计、制造经验,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尚属空白。对于机匣类零件普遍存在加工变形问题,大直径薄壁机匣表现得更是尤为突出,甚至成为此类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瓶颈。本文以发动机外环为载体,从机匣变形控制的角度切入,研究、摸索大直径薄壁铝机匣的机械加工技术,主要从工艺路线、切削参数以及工艺装备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阐述控制薄壁件的变形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形成稳定的工艺方案。
关键词:大直径;薄壁;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57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发动机设计性能的不断提高,其机匣的设计精度越来越来高,重量越来越轻,使之机匣的设计结构越来越趋于复杂,加上难加工材料的使用,这给机匣在加工中如何安排工艺路线、如何切削控制变形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特别是壁厚极薄的型面复杂机匣加工、变形量的控制、数控走刀路径及切削参数优化更是该类零件制造技术提升的关键。
1 研究目标
自由状态下直径表面跳动1.0max、内表面自由状态下同轴度0.5 max。
构件类型。该构件毛坯材料为铝合金锻件,最大外径约Ф1800mm、内径约Ф1700mm、总高约400mm、最薄壁厚约4.0mm,外型面有多处倒喇叭口结构的周向加强筋,该构件属于大直径、薄壁类整体环形机匣。
2 试验
2.1 总体技术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与效果
2.1.1 机匣结构分析
该构件是整体环形机匣,其典型特征是机匣外型面的两级双侧倒喇叭口结构的圆周加强筋,这是区别于以往所有机匣的最主要特征。
这一特征限定了其外型面的铣削加工方案,每级加强筋轴向涵盖区域内,普通端铣刀无法达到加强筋内部区域完成相应位置的加工,仅能使用球铣刀以多分层、高密度、变倾角的刀轨来逐层去除余量。
如图1所示,外型面的倒喇叭口结构加工区域分为1、2、3、4,其中1、2、3区域加工方案相同,4区域单独设置加工方案。对4个加工区域而言,首先要分成水平面、竖直面和45°斜面3个子区域。加工时采用φ13球銑刀,对于1、2、33个区域,每个子区域采用单一操作逐渐变化角度的方式即可完成,就整个加工范围来分析,从T点到E点,其刀轴方向会有约1.5°的微量变化;对于4区域,除45°斜面子区域外,其余两个子区域内至少要采用两个操作进行角度变换才能衔接完成,从T点到E点,刀轴方向会有约7°的变化。
同时,该构件属于大直径、薄壁铝合金机匣,其结构决定了切削过程是金属去除率非常大的加工过程,变形控制是重要的关注点。
2.1.2 机匣变形原因分析
(1)材料
该构件毛坯材料是锻铝合金,其高强度锻铝在热态下具有高的可塑性,易于锻造、冲压,可以热处理强化,在淬火及人工时效后的强度与硬铝相似,工艺性能较好,但有挤压效应,故纵向和横向性能有所差异,抗蚀性较好,但有晶间腐蚀和倾向,可切削性能良好。
(2)机加原因
第一,该构件毛料为铝合金环形锻件,外型轮廓尺寸为φ1840×φ1670×φ430,金属去除率为87.5%,属于大余量的数控切削加工,而且大部分余量去除集中在粗加工工序, 易产生机加应力,在后续加工中不断地释放应力、持续的变形,如图2所示。
第二,工装夹具也是限制机加工艺的另一因素。对于外环这样的薄壁机匣,后期的加工刚性较差,加工状态很不稳定,如果没有合适的支撑夹具配合切削加工,加工的效果不会很理想,而且会产生一定的颤动,影响构件加工后自由状态的变形。
第三,工艺路线的安排也会对构件变形造成影响。工艺路线安排的顺序不同,构件去除余量的先后顺序也就不同,中间工序的加工状态也会有所不同,所有这些作用在构件的最终质量上,就会影响构件的变形。
2.1.3 机匣变形控制方案
针对影响机匣变形的几个原因,主要从机加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最终达到减小变形、控制变形的目的。
(1)工艺路线安排
大部分余量的去除集中在粗加工工序,大范围的切削发生在车、铣工序,因此工艺路线主要针对车、铣工序,特别是两道粗车工序,从构件刚性、装夹稳定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在两道粗车工序之前,增加了一道车工艺边工序,这样增加了后续粗车工序构件装夹的稳定性,保证构件可靠压紧固定。同时还要考虑两粗车工序的加工顺序、去除余量的先后,使工序的刚性增加。
针对该构件的主要工艺路线为:车工艺边—粗车前、后端 —粗镗定位孔—粗铣外型—半精车前、后端—精镗定位孔—精铣外型—精车前后端—铣平面及钻镗径向孔—钻镗端面孔 。
(2)工艺参数、设备选择
构件壁薄、刚性差,导致加工过程存在很大切削力和变形现象,使高精型面难以保证,还须从切削参数上优化细化。
粗车工序,加工设备为普通立车, n=35r/min~50r/min,f=0.2r/min~0.3mm/r,ap≤2.0mm。
半精车及精车工序,加工设备为数控立车,工作台直径φ2.25m,参数见表1。
所有铣加工工序,加工设备为五坐标立式斜摆头加工中心、工作台φ2.6m×2.2m、加工空间容积15200dm2,参数见表2。
(3)装夹、支承方案
薄壁类机匣具有直径大、壁厚薄、刚性差等特点,在车、铣、钻加工中非常容易变形,使构件严重超差,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带有辅助支撑结构的夹具(图3),使构件在加工中不震动,从而提高了构件的加工精度。
辅助支撑支撑在构件相对最薄弱的部位,再采用一个自适应的加紧机构来辅助构件减少震动。
采取橡胶圈减震机构和自适件,自适应可调机构通过转动球可随意根据构件高低不同来夹紧构件,使构件牢固不震动。
采用实心圆弧面支撑块、多层,可极大地提高辅助支撑作用。实心圆弧面支撑块可以承受加工中很大的切削作用力,可起到增强构件刚性的作用。
辅助支撑操纵机构,采用快换方式,可同时实现内外支撑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及精度。
(4)自然时效
基于不同时间长度对各台份粗车后进行自然时效,以弥补热时效的作用,力求释放粗车工序给构件内部带来的机加应力。提前释放构件的机加应力,可以极大地改善构件后续加工的状态,避免应力在加工过程中释放而加剧构件变形,影响构件质量。
2.2 达到的技术指标
第一,掌握适合大直径薄壁铝合金机匣数控加工的较为完善、稳定的工艺路线安排,可以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第二,形成一套高效加工的数控程序,包括每个工序的加工策略的制定、加工刀具和加工参数的选择等,特别是针对外环外型面独特的倒喇叭口结构的铣削加工方案,整个过程非常成熟和流畅。
第三,掌握工装夹具对于此类构件加工的辅助作用,包括加工前的装夹支撑方案、构件找正要点,还有夹具定位方案设计、支撑方案设计等对于构件加工的影响。
第四,掌握非冷工艺安排对于机加质量的影响,可以合理的在加工过程中安排时效处理来弥补冷加工自身的缺陷。
第五,就该种材料构件的加工时间和刀具消耗而言,整个过程已处于高效的切削狀态,单台份刀具消耗量极少,没有明显变化。
最后,按照此套工艺方案加工3台份,完成方案的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第一,对于类似于外环的大直径薄壁铝合金机匣构件,金属去除率特别大,而且非常集中,因此在制定工艺路线时,要在金属去除率最大的粗加工工序之后,增加时效工序,给予构件充分的释放应力过程。
第二,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加工前的找正要采取“多点对点找正”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找正难度,而且可以使构件在自由状态(或接近自由状态)下完成加工,去除前面工序的椭圆部分,最终逐渐形成较好的自由状态圆度。
第三,对于铝合金构件的大余量切削,要采用小切深、大进给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小加工过程中构件与刀具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减小构件变形。
第四,对于铝合金这样刚性较差的构件而言,在安排路线时要格外注意每个工序的刚性和所有工序的刚性总和,必要时采用可靠的辅助支撑夹具增加构件刚性,以保证加工过程的平稳性。
参考文献
[1]王爱玲,等.机匣制造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2]王世敬.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