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的特色
2018-06-02孔令军
孔令军
摘 要:曹操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写下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二十余首,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将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曹操;诗歌;题材;艺术;特色
一、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曹操一生征战,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曹操不光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极负盛名的文学家。曹操作为建安时期文学领域里的代表人物,跟其他同时代的作者一样,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被卷入战乱的漩涡,甚至被推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深受战乱的摧残。因此,曹操的诗歌,多以感时忧事、抒怀言志、豪放悲怆的特色被古代文坛称颂。其重要的诗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言志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抒情性,形式自由,語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歌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打开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新纪元,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新起点。
二、曹操诗歌的题材特色
1.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
其作品主要以《薤露行》和《蒿里行》为代表。《薤露行》是对历史事实的记述,作者在描写董卓焚烧洛阳,强迫洛阳上百万人民西迁的情形时写道: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作者“怊怅述情”,诗中真实地再现了百姓被迫迁往长安时哭声载道的惨景,揭露了暴乱者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号泣而且行”的百姓的同情及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慨。
2.抒写自己的理想和雄心壮志
曹操的政治思想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富强的国家。在《对酒诗》中,就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来表达他要实现的理想社会,表现出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积极组织自己的骨干队伍,推行一系列选贤任能的用人路线,提出“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曹操思贤若渴,他希望更多的贤才加入到自己地队伍中,共谋统一大业,这种心情在其诗中也表现的很突出,如《短歌行》。
3.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慨叹和求仙幻想的游仙诗
作者在游仙诗中,不免流露出一些人生无常的慨叹和虚无求仙的幻想。这里,我们姑且不论曹操是出于何种想法,但他豪放不羁、感时忧事、胸怀大志的特点是不置可否的,虽然在游仙诗中表现出人生无常的慨叹和虚无的幻想,但我认为这也是他求功心切、求业心急,而时事难料、霸业艰难的又一种发泄。即使在虚幻迷离的外壳里,仍有“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政治抱负和宏远理想。
三、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感情充沛,起伏跌宕
有人说其诗歌“沉郁直朴,气直而逐层顿断,不一顺而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深切揭示了曹操诗歌捷起骤落,乍高乍下,意脉曲折,情致辗转,词气跌宕的运笔特征,如蜚声后世的《龟虽寿》,全诗十二句,三换韵。每韵一层,每层各自成意,意各不同。布局谋篇已见其气韵、层次、命意紧密结合之妙,给人以节奏清晰、叙次分明之感。从笔势转换看,首层“神龟”“腾蛇”并联乍起又排比而下,下至“竟时”“土灰”,犹如高山落石,倏然坠地,大有不可逆挽,无可奈何之慨。而次层“老骥”“烈士”却又急转而上,齐驱并驰,趋高鹜远,远至“千里”,高达“不已”,犹如健翮振起,扶摇直上,大有飞必冲天之势。三层则前两句接首层,力否天命;后两句接次层,盛赞人功。
2.意境雄浑壮阔,语言沉雄质朴
曹操既善于直抒胸臆,直陈事理,情显意露,又善于托物言志,即景兴情,营造出了雄浑壮阔的意境。《观沧海》诗首六句,点题直起,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写登山时眼前景物,接着笔锋一转,“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突然映出一幅浩淼无垠、波涛汹涌、大有吞没一切之势的壮阔海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向人们转换出另一幅海景图,日月星辰好像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大海何等的宏伟,何等的壮阔!饱含着作者俯仰天地的胸怀,洋溢着一种眼空四海的气魄。曹操诗歌语言沉郁雄健,直率质朴。
3.风格悲凉慷慨,沉雄古朴
曹操把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而且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爱好提倡诗歌创作,遂使建安诗坛人才之蔚茂,一时彬彬,奠定了他建安文学的领袖地位,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的文风。
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有着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4.运用乐府古题,四言形式,对《诗经》继承创新
四言诗自《诗经》后,七八百年没有佳作,然而在曹操手中,《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皆为传世杰作。《短歌行》中有些句子就是索《诗经》中《子衿》《鹿鸣》中的句子为诗的,直接融《诗经》原句,竟能与诗人自己的原创熔铸无间,浑然一体,不但毫无旧调因袭之感,而且旧意出新,成为出色的创新,真可谓点铁成金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总之,曹诗塑造出了一幅通达、进取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艳丽.既悲且壮——浅论曹操诗歌的风格[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
[3]邓富华.浅谈曹操诗歌的生命意识[J].语文学刊,2002,2.
[4]傅荣贤.汉书·艺文志[M].黄山书社,2007.
[5]张作耀.曹操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余冠英.三曹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