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2018-06-02庐人境
庐人境
我在大学的西方哲学课上第一次观看日本电影《入殓师》,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影片从一位名叫小林大悟的新人入殓师切入,以他的视角观察不同人的死亡,他和妻子美香的故事是主线,由此引出他对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工作方面的思考。从某个角度来说,影片平淡无奇,但能够把一个节奏舒缓的故事拍得好看又温情,不得不让人赞叹导演的水平之高。
在东方人的传统思想中,死是一件十分晦气的事情,哪怕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提到了死,周围人也一定会让他住口、别说不吉利的话。但是,正如史铁生在《我与地铁》里所写:“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命运之手,每个人都终有一天会走向死亡。或许是出于对生命的留恋,人们不愿过多地触及死亡这个冰冷的话题。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中的追问持续至今;而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则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阐释了人一生的工作:“忙着生,或者忙着死。”有关生与死的哲学讨论,几千年来都辩不明白。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这一辈子又是为了什么?哲学、宗教都想努力解释这个艰深的问题。我们一天天地活着,每天清晨迎来啼哭的新生儿,每天黄昏送走年迈的老人,往往只有明白了死才能更好地活。
电影中,小林从刚入行的新手成长为熟练的入殓师,在一次次为逝者送行中对生命有了全新体会,也因此更加珍爱家人。对于现在拥有的学会珍惜,对于已经离去的学会释怀,庄子在妻子去世时“鼓盆而歌”不也是一种超脱吗!
网上曾有句广为流传的话:“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会死去很久。”初听有几分幽默的味道,可细细品味却发现着实有理,生命本应珍惜。不记得是哪位哲人在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时,俏皮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还要继续活下去。”
电影结束后,哲学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她女儿的故事。
一天早晨,她带着三岁的女儿在小区里散步,不远处传来鞭炮声。女儿问:“是不是又有人结婚了?”因为曾有一次,小区里放鞭炮,老师告诉她女儿是有人结婚。老师顺着鞭炮声望过去,原来这次是有人办丧事。“不是结婚,这次是因为有老人家死了,他的家人正在哀悼,所以才放鞭炮。”老師对女儿解释道。女儿继续问:“死了?每个人都会死吗?为什么会死?”老师没有回避,而是坦然地说:“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我们都会经历。每个人都会死,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有些人是自然老死,当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就要过好每一天。”
课堂上一阵唏嘘,有同学问:“对三岁的小孩子讲这个不会太沉重吗?”老师说:“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向家长提许多问题,直接面对孩子的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世界并不是一件坏事。”
有一种比较悲观的看法称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坟墓,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认为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以“向死”的方式存活于世。对此,我们不妨换一种乐观的说法:既然死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宿命,那就不要辜负了现在尚好的岁月。记得中学时我读过一篇英语文章,文章最后一段说:“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去爱吧,就像从未受过伤害一样;跳舞吧,就像没有人注视一样。”努力生活吧,努力把握当下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