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的演绎

2018-06-02日与月

幸福 2018年14期
关键词:李将军消夏书卷

文/日与月

似乎历史要汉代出一个史学家与文学家,于是,历史便把一个名叫司马迁的人推到了中书令的岗位上,以此来成全司马迁和司马迁的《史记》。

汉代中书令是皇帝身边的秘书,掌管文书,起草诏书,考察其职位,确如班固所云:“尊宠任职。”并不在太史令之下。但是,当时的中书令皆为“刑余之人”,即受过腐刑或虽未受刑却被阉割过的人。对司马迁来说,这无疑是受到了一次屈辱,蒙受过一年有余的“蚕室”生活后,被赦出狱的司马迁却接受了这一职位,因为这个职位对他编写《史记》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起初,我对司马迁不以为然,我颇赞同余秋雨先生的话:“一个文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强健的。”但,五卷《史记》读下来,我被司马迁著述中渗透的磅礴气势,以及超过古代希腊名著《希腊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不已。倘若司马迁拒当中书令,没有直接的素材,没有编写的便利,《史记》远不会这般的博大精深,至少会减弱其艺术魅力。恰是本质的真实,才得以构成了《史记》的魅力。

洋洋大观的《史记》,读起来是一次极不轻松的历史祭。因为,初读和释卷,我都从胸口跳出同样的话来:“这就是司马迁流传的历史,让后人源源不断地凭吊。”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我读《史记》历经了夏末、秋与初冬。

夏末时,躺在一张藤条长椅上,一只手执着书卷,一只手执着扇子,相互交换,举书若轻,举扇更轻。目极轻视至殷纣王长夜作乐寻欢,导致灭亡处,虽说心往下沉,但觉司马迁的文章是“实录”,用不着替殷纣王哀叹,也就是一种面对书卷与世界的从容之心态。细究,这种心态还是得益于司马迁,他的如水行文犹如夏天悠远的洞箫,一字一个音符,给人带来了恬淡与清凉,以及恬淡、清凉之中的消夏感受。司马迁用《秦始皇本纪》、《封禅书》等为我消夏时,我对极端悲怆而又复杂的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瞻仰与思考。

秋时,夕阳悲壮。再续读《史记》,亦多有历史感慨。正所谓“夕阳外,长笛一声今古”。据《史记》载,曾有过“禅让”,但大多是帝王之争把政权的和平转移的历史遮住了。遮来遮去,却怎么也遮不了这样一个事实:王朝腐烂如尸,由人推翻,再建另一个王朝。历史就是这样苟延残喘地因循下来,受害的一定是百姓。

古人说到一个朝代的衰亡,往往以“气数已尽”一言叹之,似乎是无可奈何的结局,只好这么一叹了事。其实不然,气数尽是表相,而人才绝才是真相。比如,秦王朝末年,只剩下一个赵高这样的人才了,而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张良、韩信、萧何等,皆是秦王朝属下的乱民。暂撇《史记》,推及隋王朝末年也只剩下虞世基了,可唐王朝开国元勋魏征等人,同样皆是隋王朝的乱民。

此类的思考延伸到初冬时节,读及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相伐,商鞅三见孝公,并与甘龙之辈面争的时候,司马迁精彩的文字和以变法为骨的结构令我热泪滚滚。这样的阅读激情,到读《李将军列传》时被推向了高潮。李将军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险境,误以石为虎而又射没簇这类的情节让人惊叹。最让人流泪的是,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的片断。体恤士卒,士卒才甘愿在他的麾下“乐为之死”。李将军终身未求得爵位,这是中国历史对他的不公。遗憾之余,我又说服自己:李将军战功赫赫,他未必是为了封爵。于是,我释然。

且深且深的《史记》读后,我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可能省去一个,甚至几个,因为他们太相似了,然而,能省略汉武帝麾下的中书令司马迁吗?肯定不能。

猜你喜欢

李将军消夏书卷
高适《燕歌行》“李将军”人物辨析
林启泉作品
名画中的故事
名画中的古人『消夏方案』
窗外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输者风度
古代楚人如何防暑消夏
草鞋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