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百年家风润泽

2018-06-02

今日重庆 2018年4期
关键词:世雄村规民约族人

Article | Chen Kelong Pictures | You Yu

乡村的土壤供养着耕耘它的一代代人,而以家族群落形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人,又通过什么滋养那片土地、让乡野生活更加文明向上呢?在忠县拔山镇午阴村,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莫氏大家族,靠着一份代代相传的族规家训,教导了无数莫氏子女正直为人、奉行善事。如今,这份族规更是成了午阴村的村规民约,润泽十里八乡,在村民间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The soil in the countryside provides nourishments for generations, but for those who have lived here for ages, how can they nourish that soil to make their life more civilized? In Wuyin Village of Bashan Town of Zhong County, the big family of Mo has lived here for 600 years. These people, by means of their family instructions, educated their generations to be integral and philanthropic. Now, such instructions have become this village’s conventional regulations aimed to pass on positive energy.

立春过后,绵密雨丝中,汽车蜿蜒在进入午阴村的乡村公路上。模糊的车窗外,鸟雀叽喳,苔藓新绿。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莫氏家族,就生活在这如山水画般的乡间。进村不久,便走到了莫氏祠堂。房梁上依稀看到“莫氏宗祠”字样,正厅挂着家族入川始祖的两幅画像。

翻阅族谱,听着“老莫家”的故事,祠堂带来的年代感,在这个村庄不是老旧的味道,而是透着新鲜能动的气息。

从未断代的榜样 The Everlasting Examples

见着我们的车停在祠堂门前,莫及平、莫及贵两兄弟急忙上前,热情地打开车门,递上雨伞。义务看门人莫少成打开了略带锈迹的祠堂铁门。

他们将时间拉回到明朝洪武初年。那时莫君详及其夫人萧氏,由湖北麻城孝感迁至忠县拔山镇午阴村小塘湾落户,在此屯耕育嗣形成莫君详家族,并把小塘湾改名为莫家坪。

莫及平、莫及贵兄弟俩自称是“莫氏19世孙”。62岁的莫及平留着一头短发,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里,取出了3本《莫氏族谱》。其中两本翻得有些破旧了,另外一册则包着红色硬封皮,显然是新修订的版本。

《莫氏族谱》中,记载着莫氏祖先“一家喜舍田地”,崇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故事和祖训,还记载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莫氏榜样。如清朝忠州总甲莫朝伦,抗战时期投笔从戎的莫肇炤,抗美援朝战死沙场的莫官全、莫定生、莫及彪,“全国邮电劳动模范”莫贞波等。

莫及平略带自豪地跟我们说,“他们是全族人的榜样。”

族谱里还有《族人道德规范》《族人十戒》《文明用语》等内容。年过六旬,莫及平依旧能熟练地背诵《族人十戒》里的条目,从小父亲就教他学习族人中的好榜样,正直为人、奉行善事。

百年祖训的力量 The Power of Family Instructions

“我们莫家的规矩多,但都离不开‘孝善德’三个字,可以说是三字族规。”这三个字,深深烙印在后世子孙的身上。

两年前的清明节,400多名莫氏后人,从全国各地赶回祠堂参加祭祖仪式。那时得知在拔山中学读高中的莫清艳是个孤儿,患了白血病,“就是在这间祠堂里,我们发起了向莫清艳捐款的倡议,”莫及贵接过大哥的话,“就想尽力帮她。”

走出祠堂,莫及平带我们来到了村委会。大门右侧的墙上张贴着104个字的《村规民约》。

这份民约并非凭空而来。午阴村60%的村民都是莫氏后人,莫氏家风历代有口皆碑,很多当地人都信服莫氏族规。2008年,午阴村村委会讨论决定,把莫氏族规中的《族人道德规范》,简化修订为午阴村的村规民约。

“正是有了《村规民约》的规范,近几年,午阴村一带邻里和睦、民风纯正,极少发生偷盗、吵架之琐碎之事。”谈及村规民约,村支书叶世雄坦言,“的确能感受到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在人和人之间传递。”

他回忆起一天早上,村民叶贞明牵着自家大黄牛到山上放养。傍晚时,他发现牛绳在树上系着,牛却不见了,心急如焚,总也寻不见牛的踪迹。他正一筹莫展时,忽然接到同村的莫肇会的电话,电话那头他气急败坏,抱怨大黄牛跑到他家油菜田里,踩坏了近半亩油菜。可当他意识到叶贞明找牛找得急红了眼时,气就消了一半,想着他也不容易,说了他几句管好牛的话后,就让叶贞明把牛牵了回去。

向善之风生生不息 The Successive Kind Tendency

几百年的传习,莫氏族规渐渐长在了人心的根上。一代代人的善行和德行又继续熏陶勉励着后人,将老祖宗的信念转化成新的善举。

离《村规民约》不远处,一块四周镶嵌着白色瓷砖的功德碑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名字。村支书叶世雄指向我们来时的路,那是一条长4.8公里、宽5.5米的乡村公路,2007年开始修建,当时只有3.5米宽。随着车辆不断增多,狭窄的道路安全堪忧,亟待拓宽。

“2014年1月又动工扩建,但修了一年资金出现短缺。”叶世雄回忆起三年前修路的事,“2015年2月,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莫家最年长的莫文俊老人提议,趁着大家回家过年,筹资修路。”

除夕前一天,捐款大会在村委会前的大院里举行,300多村民把院坝挤得满满当当。“刚从上海打工回来的莫定银身上没得现金,骑着摩托车就到镇上取了两万块钱回来。”叶世雄记得很清楚,莫定银拿出了两沓崭新的百元大钞。

“莫让武捐了一百五十块钱,都是十块二十块的零钱,他还很不好意思。”他口中的莫让武是村里的贫困户,尽管自己没钱,依然尽己所能为修路出力。

善不分大小,叶世雄感慨。天色渐暗,空中还飘着温润的春雨,轻拂过一块功德碑,上面写着“午阴吾村,地处镇之东南,山峦叠翠,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莫氏家风,恰如这春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猜你喜欢

世雄村规民约族人
(21)新航线
自况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甲午随吟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