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8-06-01冯超
冯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241-0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不仅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还注重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各种情感的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使之得到延伸和拓展。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拓展:
第一,时间上的拓展。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启发学生课后自己进行研究,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设计、制作,让课内时间向课外拓展,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第二,空间上的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空间的限制,许多活动不能很好展开的,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去开展更多研究活动。
第三,内容上的拓展。教师指导根据学生的特长安排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进行课外拓展呢?
1.方式多样化,发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潜力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掘学生课外科技创作的潜力。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校園、家庭、社区、公园、田野……到处都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通过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与饲养等方式,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及科学知识,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2.创作自主化,提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力
自主探究是学习科学和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从制定方案和计划、探究的方法、步骤、人员分工及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应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商议并制定,同时自主做好活动的反思和提升,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调整,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变告诉为启发,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挥及创作空间,从而提高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力。
3.活动系列化,增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引导学校进行系列科技节和科技创新比赛,一年一届,一届一主题,制定实施计划和相关活动,从活动启动,到学校初赛、决赛,最后参加上级科技创新比赛,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把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系列化,让科技活动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学生,把知识、趣味、实践和能力融为一体,让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施展才华的舞台。
4.活动制度化,加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
学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是选几位学生,做几件作品,写几篇文章,参加几次比赛,取得几张证书。而要把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制订持久的课外科技活动计划,使课外科技活动制度化。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宗旨,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让他们接触科学和当代较新的科学理念,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品格、意志和能力,从而使他们从小开始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尝试,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