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与方法
2018-06-01黄菊清
黄菊清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迫切学习的意愿。课堂情境创设可以很好的引发学生的迫切学习意愿,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小学数学有一定的抽象性,更应该通过情境的尝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与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138-01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巧妙地创设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之间架设桥梁,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动内驱力,使学生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1.创设情境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隹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思维就得到了大大的激活。
1.2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过程,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因而“合理的情境一般都蕴涵着较深层的数学问题,问题发端于“最近发展区”极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冲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1.3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分析、提炼、推理、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经历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建构,而且也经历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体验。
2.創设情境的方法
2.1 创设兴趣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例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2.2 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他们认为只要在学生的语言、概念、事实等之间引起不和谐,就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教学“平均分”,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小兔拔了6个萝卜,要分给他的好朋友,该如何分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学生兴致很高,愉悦地参与新知学习。继续提问:你能将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这时教师已经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有的将分成的份数一样的一类,不一样的一类;也有的将每份个数相同的一类,个数不相同的一类。教师说明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是3个,这种每份分的同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情绪高涨,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主动地探索新知。
2.3 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