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2018-06-01吴涤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高中数学

吴涤

【摘要】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主要针对普通高中常規课程开发中存在的某些弊端而形成的一种全新课程开发的方式,为达到课程设计和使用的最大合理化而构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个阶层对高中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和国民素质的提升,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迫在眉睫,本文将针对课程开发和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校本课程 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20-02

所谓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自身探索和发掘出的能够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宗旨,学生乐于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应充分与自身存在优势和国家、地方课程密切联系,体现选择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日前,本市各所高中都在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探索,而校本课程与新课程改革会在理念上不谋而合,都以改变学生固有学习模式和发散学生思维习惯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回顾平时课堂教学,不难体会老师还是讲的太多,学生做的太少,没有能够良好的进行互动的交流、共同研讨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重复记忆的痕迹太过明显,往往是不假思索的做完一道又是一道,学习不得方法和要领,过于机械化、程序化!针对上述问题,我校遵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原则,以体会数学、热爱数学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大胆尝试,开发出《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这门校本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总体目标、具体实施细则和评价机制标准这几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解读。

一、课程总体目标方面:

我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载体,在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真正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数学与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播种他们独立思考,乐于钻研的思维品格,从而指导他们逐步养成谨慎、严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我们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尽可能的帮助同学们进行更为有效的创新实践,如:辩论会、报告会、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通过“从做中学”,亲身体验数学思维方法的魅力,让学生领悟数学学习还是有规律可言的,进一步消除在解题中的顾虑和疑惑,为高中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的校本课程编写主要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在每一个章节的介绍中,都将思想方法融入到解题教学中,通过分解成示范性题型和基础巩固类题型两大类,做到对知识的尊重和完整性表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数学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意识。

2.突出内容基础性。一方面,数学思维方法具备普遍性,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常常与我们所能够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较好的化学反应,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解题技巧和本原性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具备其独特的认知规律和起始特征,学生在后期练习和作业巩固等方面要加强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扩充、加深、改造、摸索,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兼顾学科知识的条理性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本课程适合高年级学生接收和学习,这是在他们已经对高中阶段的数学定义、定理、公式、公理等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为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对数学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步感悟到同种方法在不同知识环境中产生和发挥出的不同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喜爱。

二、具体实施办法方面:

教学是一项系统的、不断推进的改革工程,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将通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以及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给予学生最大程度化的帮助,所谓教学相长,这也是教育事业现代化必然经历的过程。那么,在我看来,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

1.课堂片段法。课堂片段法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取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将内容提前渗透给学生,这种方法针对高中生非常实用有效,具体来说,将内容打散,分别处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研究态度。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用。内容与学生平时课堂上所学教材避免出现重叠,力求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状况。(2)灵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3)适度。课程内容要少而精,既不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不能逾越教学内容这一红线,造成舍本逐末,主次不分。

2.辅导片段法。在辅导中,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不够默契,则可使用校本课程跟进,这样能开辟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多样性,拓宽他们的学习思路,但也应尊重学生个人想法,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抽象,所以我们应实时跟进,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不可操之过急!

3.具体操作流程。校本课程设置每周一课时,但不是每节课一选,而是每学期一选,如此一来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便于老师掌控课堂。由于课题在开学伊始就拟定出来,所以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有备无患。上课是最重要的环节,既要体现纪律性和出勤率,又应与传统的一问一答制课堂互动割裂开来,不能拘泥于形式,拘泥于内容,不搞一刀切式的课堂单一评价标准,学生通过认真努力达到的层次,老师应尽力帮助和鼓励、保护,例如:在讲解“非欧几何起源”课程中,我们会遇到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两部分内容,很难理解到位,这里我们不强求学生全会,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只要让他们了解这两大分支与传统欧式几何的区别及它们各自应用的价值即可。只有深入浅出,时刻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角度出发,才能更好指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毕竟没有人会浪费时间去学习一门无论如何都学不会的课程。

三、评价机制标准方面:

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标准与普通课程有较大差异,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标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过分强调结果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课前出勤、课上表现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其中,前两方面由老师负责评定,第三部分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终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只要按时出勤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作业即为合格,而不合格者将被取消下次的选课资格,这种宽严适中的处理办法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个人能力实现的最大化可谓相得益彰。当然,考查作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同学们共同思考,全员参与,各司其职,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决心的推动校本课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重过程轻结果、重团队轻个人、重能力轻知识,在我看来,这是将校本课程上出味道的六个必然经历的阶段。

四、数学校本课程开發利用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广泛获取新思想、新知识,走出思维定势,开拓眼界,争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信息媒体技术融合的先行者和理论家;其次,教师要善于思考,逐步探索更新自身教育观念,以开放、包容、创新、大无畏勇气和精神走在新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整合的前沿,紧随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将会趋于多元化,甚至很多想法会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精准定位,为学生把好脉搏,积极建言献策。教师应做到: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本着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原则和想法,加强对学生学法和思想上的指导,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二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数据终端设备等科技手段,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鲜活的探究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客观的公正评价;三是教师之间要加强联系,尤其是和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身在传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症下药,早日去除病根。

2.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精神状态。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应努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消化当堂所学内容,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比如: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平常碰到的题目可以用所学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通过分类探究,亲自领悟,更有效的发散了思维品质,从而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培养了学以致用、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3.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盲目贪大。就其课程而言,本身就是个与本校资源不断整合、融入、逐渐生成的过程,应该和学校的软件和硬件有机的结合起来,立足于学生水平、学校师资力量,量力而行,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确是一项切实可行又颇具参考价值的系统工程,对全校师生都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曾几何时,广大高中数学一线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授教科书”,以为校本课程离我们尚且遥远,不敢轻易尝试,然而,当你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项百利而无一害的正确选择,而且远比单纯教授课本来的轻松惬意,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校本课程必将会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请让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3期

[2]洪俊,张艳红.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发展:观念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3]覃章成;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价值与策略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7期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高中数学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