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本土文化资源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18-06-01潘桂芬
潘桂芬
【摘要】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本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本土文化 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83-02
本土文化包括本地的传统习俗、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曲艺等,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共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机渗透本土文化资源,能增添教学活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爱乡意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服务于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本土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的实践,以下是本人的体会和思考:
一、本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需要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窄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功能,从而使政治课失去吸引力。将本土文化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
(二)转变教学方式的需要
当前高中政治课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来看,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弱,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使得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不理想,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
(三)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
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促进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二、本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增进本土了解,强化家乡情感
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情感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情感之一,也是爱国情感的重要基石和突出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就“地”取材,恰当运用本土素材,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在增进学生本土知识的同时,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乡情之弦。如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我以幻灯展示我市的元宵节“掷彩门”文化、太平广裕祠文化、宣星村的围屋文化等文化资料,学生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之厚而骄傲,由于长期受到本土素材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对本市的风土人物、经济社会的知晓程度大大加深,油然而觉“咱们家乡就是好”,可以说收到了“润物有声”的效果。
(二)活用本土资源,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教师要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活用本土素材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遵循如下准则:
1.切实
即素材的选取和运用要贴近本土和教材的实际,力戒虚浮。一方面,要贴近本地实际,准确把握本土素材。例如,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拍摄了我们身边一些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照片,在上课时请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素材要贴近教材的实际,服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课负有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能力的使命,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本土素材必须立足于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进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本地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状况。否则,就会使本土素材的运用偏离正确的方向。
2.互动
即活用本土素材须贯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避“闷课”。由于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因此,在运用本土素材服务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与学生的互动交融。可采用提问式:教师设疑,学生作答;也可采用质问式:学生质疑,教师解惑;还可采用对话式:由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理清认识。学生彼此之间见闻境遇不同,思维方式各异,因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生生互动的效应,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或实践探究、分工协作,由于思维碰撞而产生火花,因为合作而相互启迪。
3.动态
即素材的内容和形式应保持动态,有所变化。一方面,由于中学阶段不同年级政治课教学内容差异较大,学生的身体发育、认知水平差异明显,因而本土素材的呈现方式也应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因学生认知状况和教材内容而有所调整。另一方面,因本地经济政治都处于发展变动之中,因此本土素材的内容也应不断“刷新”,以“第一手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保持其鲜活和科学。这是本土素材运用于教学的生命之源、魅力之本。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尝试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培养和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达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獻:
[1]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奇.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9)
[3]李明远,李宁.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学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