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跟踪辅导的必要性
2018-06-01黎虹
【摘要】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行单一授课方式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存在不足,并由此得出对高职院校学生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跟踪辅导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职业规划指导 跟踪辅导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23-01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外部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制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的过程。1999年前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我国,2005年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到各大高校,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更是陆续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纳入学分体系。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已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这一阶段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针对职位所需职业能力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实践中,各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现在已经普遍开设包含职业规划指导内容在内的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一般以大班课或是讲座形式开设,课时一般为16课时左右,开课时间一般为入学的第一学期。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的开设,同学们普遍开始建立起职业规划的理念;通过课程讲授的具体的职业规划的方法,一些较为积极的学生开始着手实践,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并进行职业规划的计划制定和行动实施。
二、高职院校学生实行职业规划跟踪辅导的必要性
这种单一的以授课方式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尽管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明显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无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全面覆盖于整个大学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开设了一个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后续则完全靠学生自己去落实职业规划的实践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步骤的推进,学生要逐步展开自我认知、工作实践认知,而这些认知不仅是学会相关理论,更重要的是需要客观实践,这就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而在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老师的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2.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缺乏自觉性,使职业规划最终流于形式。一些高职生自我认知度不高,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较弱。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能够从事某一行业领域的专门性技术工作,因此,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职业技能培养和澄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学生仅仅是入学阶段进行了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却缺乏后续的跟踪辅导,学生没有落实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可能会流于形式。
3.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的讲授,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决策和行动计划制定方法,但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个性化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没有提供或无法提供这种后续的指导,使学生有疑无解,最终形成职业发展的困扰。
4.无法满足职业生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具有需要不断反馈评估的特点,高职生必须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评估和修正。作为仅学过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亟需专业的老师帮助和引导其正确地评估和反馈,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
由此可见,仅仅是采取课程讲授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很难让学生的职业规划落到实处,事实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仍处于较为迷茫的状态,想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却无从下手,其中缺乏有效的跟踪辅导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通过调查可知,90%以上的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在整个大学期间能够获得有效的职业规划跟踪辅导,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跟踪辅导体系来保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保持正确的方向,帮助其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最终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江平,余浩.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华章,2011(33).
[2]宋宗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作者简介:
黎虹(1976-),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处就业指导教研室讲师,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劳动法、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