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小南海镇箬塘村:“借鸡生蛋”
2018-06-01逄润鹏通讯员张伟
本刊记者/逄润鹏 通讯员/张伟
2008年,箬塘村由原箬塘、塘下、树蓬三村合并而成,有700多农户,1927人。箬塘村是衢州市“三民工程”中建立民情档案和龙游县生态农业“箬塘模式”的发源地。新箬塘村虽然资源较为丰富,有山地2000余亩、耕地2000余亩,但多年来,却一直是个“空壳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2008年三村合并后,箬塘村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账面上不足3万元,可是一清账却发现,光树蓬村就有3万多元债务,外债总额超过6万元。
2017年,箬塘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种植水果、蔬菜,村集体增收11万元;通过出租5200多平方米的物业厂房,不但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还解决了近200名村民的就业,村民年增加收入600余万元。
2008年村庄合并后,因为集体经济实在太差了,几个村的老支书商量后找到在外承揽工程的李炎根,希望他能回村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
没有做过村干部,更没有治村经验。经过一番深刻思索后,李炎根最终还是回村了!
“我刚当村支书的时候,村里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开会时大家各自从家里带个小板凳,桌子是一块水泥板,村财务账面上总共不足3万元,但外债却欠下了6万多元。”李炎根感慨道。
上任后的前3个月,李炎根通过走村串户建立民情档案,将箬塘村每家每户的情况基本了解清楚;在老支书、老干部那里,他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当书记。村情虽然摸清了,但是没有钱,还是办不了事,这是摆在李炎根面前最急迫最棘手的问题。
在党员干部的配合下,李炎根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先把村民的400余亩耕地以租赁的形式集中到村里,然后建设了1800平方米连栋大棚种植各种水果、蔬菜,使得村里每年增收11万元。后来,村里又利用县里的补贴政策,整理宅基地、废弃厂房、晒场,精打细算地积累了100余万元。
有了第一桶金之后,2014年,箬塘村又积极向县民政局申请移民专项扶持资金,投入109万元建了一幢1200平方米的厂房,通过招标出租给了云海服装厂,每年不但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租金,还为40余个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
尝到了物业出租的甜头,2015年,李炎根又采用“借鸡生蛋”的方法,首先向县民政局申请移民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然后又以“租金预付本金返还”的形式与杭州市达庭贸易有限公司签约20年,预收租金200万元,最终村里仅出资50万元就建起了一幢4000平方米的厂房。厂房建成后,箬塘村作价400万元,按年4%的价格收取达庭公司16万元租金,然后再根据协议,每年返还其10万元本金,利用20年时间还清200万元的预收租金。这一“借鸡生蛋”的做法,除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租金和1.6万元物业管理费,还增加了村集体资产,解决了近200名村民就业。
如今的箬塘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物业租赁,每年增收近40万元;通过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村民增收600余万元。下一步,投资117万元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马上就要开工,经测算,扣除各项费用后,每年还会产生9万多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