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被边缘化了的张恨水

2018-06-01

中外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恨水新民北平

□ 何 选

组织制度上的遗忘

从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旧派小说就受到新小说家们的排斥。对于张恨水的小说,新小说作家颇不以为然,甚至于从心里鄙视。1931年夏,张恨水与郑振铎同车北上。闲聊中,郑振铎谈及茅盾对张恨水新作《啼笑因缘》的意见,大意是张恨水新作的章回小说,“很难达到文艺的水准。尤其是意识方面,认识不够。”由这段往事,可以看出新小说作家对张恨水的态度。因此,1949年后,新小说力量通过组织制度、出版制度全面压制旧小说作家,让他们失去了出版阵地和聚集写作的舆论环境。而作为旧派小说代表的张恨水自然也在被压制者之列。

对张恨水的压制首先是在组织制度上的有意疏漏和遗忘。虽然1949年前张恨水在读者中的地位可以与新文学的代表作家们分庭抗礼,但1949年后他却并没有被中共列入招抚对象。1949年6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会前张恨水被推荐为正式代表,但在代表资格审查时,他与沈从文未获通过。因为他们都被郭沫若点名批评过,一个是“粉色”作家,一个是“黄色”作家。

而后,新成立的全国文联等部门,对张恨水也没有表示出兴趣,也没有人来请他编辑刊物,甚至于没有人来登记他的工作单位,张恨水骤然成为失业人士,他被新政权迅速从制度上遗忘。对张恨水和其他旧派小说作家从制度上刻意疏漏和遗忘,很难说是出于政治力量的直接安排,但从新小说力量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旧派小说的普遍鄙视态度,对张恨水的全面压制则不难见其端倪。

“历史污点”

对张恨水的制度性遗忘,除了他旧派小说家的“红字”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张恨水是有“历史污点”的人。这一切,要从1946年说起。

1946年,张恨水到北平《新民报》任职,职务是主笔兼北平社经理。不久内战爆发。张恨水于10月19日、28日接连在他所主持的北平《新民报》刊发了《时局管窥》和《中共之失在政治》两篇社论,对共产党颇多批评。认为“内战爆发以来,中共不仅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在军事上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想要摆脱被动,必须制定整编军队,解决地方政权。”此外,内战期间,《新民报》还刊发了其他一些不利于共产党的言论,在几大报社中,《新民报》的言论是最为右倾。

1948年12月12日,因报社内部权力之争,尤其是张恨水与总社派来北平的总编辑王达仁水火不容,张恨水辞去了《新民报》的所有职务,结束了近四十年的报人生涯。但事情并没有完。1949年3月,北平刚和平解放不久,当时《新民报》还完全由王达仁主持,2日到4日,《新民报》连载王达仁的长篇文章《北平新民报——在国特统治下被迫害的一页》,检举张恨水的种种“罪行”,包括他所撰写的不利于共产党的社论,几乎把他当做“国民党在新民报的代理人”。据张恨水之女张明明回忆,王达仁文章对张恨水的影响很大。“这些毫无根据的说法,使父亲受了很大的刺激,对他的精神及身体都影响很大的。”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自己曾经屡有非议的政党,现在握有政权,这种政治上的无形压力可想而知。张恨水长期患有严重高血压,加之政治上的无形压力,此后不久,张恨水突患脑溢血,一年多后才逐渐恢复过来。

生活陷入困顿

1949年后,没有人来登记病中张恨水的工作单位,他成为了失业人员。那个年代里,一个人没有“单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没有单位,自然也就没有薪水,没有福利保障,一切只能依靠自己。需要提及的是,1949年前张恨水的历年积蓄也已被一个朋友席卷一空。1946~1948年间,张恨水把历年版税所积,换成10两左右黄金,交大中银行经理王锡恒存入该行,但未立存折,只开了一个收据。北平解放前夕,王锡恒携黄金逃往台湾,遂令张恨水全部积蓄化为乌有。

作为一个作家,稿费与版税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1949年后,病中的张恨水基本丧失了写作能力,稿费收入自然无法说起。旧作也因不符合意识形态要求没有出版社重版。没有单位、没有稿费、没有版税,积蓄被席卷一空,加之生病花费大,张恨水一家很快陷入困窘之中。据张明明回忆,这一段时间,窝头、咸菜、小米粥成为张恨水全家一日三顿的常餐。有一天,张明明看着桌上的窝头与咸菜,实在不想下咽。“哥哥想了个好办法,把咸菜分成三四碟,一碟切成细丝,一碟切成象眼块,一碟切成丁,热锅一炒,再来点辣椒,他故意发出啧啧的声,向我笑着说:‘明明,尝尝这个,忒好吃,像烤鸭,嘿!再来这个,红烧鸡丁,没话说。’另一哥哥帮腔:‘真不赖!又香又脆 !’”

无奈之下,1950年,张恨水将原来在西城赵登禹路购买的共有三十多个房间的四进大院子卖给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换成砖塔胡同的一座小院子,用卖房子剩下的钱勉强维持生活。有意思的是那时买房不是用钱,而是用布。张明明回忆,买房契约上写明,用“二厂五福布150尺”。这种困窘的生活,直到1953年才有所缓解。

张恨水的老朋友马彦祥时任文化部艺术局长,他向周扬反映了张恨水的困窘生活。经文化部研究,决定聘请张恨水担任文化部顾问,每月发放120元生活补助。而这时,离张恨水生病已有四年之久。对于顾问的生活补贴,张恨水并没有领取太久。1954年,张恨水的身体基本恢复,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开始创作故事新编,由中国新闻社在海外发表,开始有了比较固定的稿费收入。于是,他写信给马彦祥,主动辞掉了文化部顾问的职务。

1959年,张恨水病情复发,之后再没有恢复写作。病后不久,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张恨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固定领取一百多元的生活补贴。此时家中子女都已长大,生活负担不重,张恨水的家庭生活也就勉强能维持。1966年,“文革”爆发。运动中,张恨水的老友们大多遭批斗,有些被遣送回无亲无友的原籍,有些被整得跳了什刹海,而张恨水却幸免于难,没有被当面批斗,甚至连家也没被抄。1967年农历初七清晨,张恨水因脑溢血去世,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猜你喜欢

张恨水新民北平
北平的秋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想北平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