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2018-05-31王晓纲
王晓纲
随着统编教材的陆续使用,西安市部分学校于2017年承担了二年级上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试教中我们努力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紧密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努力达到“学以致用”
1.识字写字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将识字由文中学到课后习题中训练再到语文园地中巩固运用,使学生的学習过程更加扎实,从而促进儿童的早期阅读。在揣摩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将其进行归类,结合教材中的拼音跟随、课后题和语文园地的训练,不断提高识字的效率。在写字指导时,教师更重视汉字的规范书写,结合教材中的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体现汉字的结构美,有效提高书写教学质量。
2.课后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课后题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如《寒号鸟》课后题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跳出故事,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题是让学生仿说课文,教材中给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仿说,学生在仿说的同时,也是对这些动词的进一步使用。“语文园地一”同样出现了动词的训练点,但这道题在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上,又多了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整个单元的内容体现了训练点的系统性,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课后选做题贴近学生生活,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空间。部分课文后增加了“选做题”栏目。如《寒号鸟》课后选做题:“现在懒惰,将来难过。”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来反思,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灵活处理,实现了差异化教学。
3.“口语交际”注重听说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材将“口语交际”从“语文园地”中剥离单独设置,突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口语交际“做手工”“商量”“看图讲故事”,教材中的这四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
4.“语文园地”成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场”。如“语文园地”中的围绕场景识字、火车票识字等生活中的真实事物识字,更容易使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做到“以一带多”,培养了学生的多重学习能力。“日积月累”板块内容多是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对单元学习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实现“素养提升”
1.巧用插图帮助理解。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插图较夸张和抽象,小鸟、井口和青蛙离得较远,课文正文穿插其中。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大多较具象,很难想象井口的小鸟和井底的青蛙有何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辅之以旧教材的插图,感受井之深,进一步体会井底之蛙所蕴含的道理。第16课《朱德的扁担》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一篇没有插图的课文,但又是革命题材的内容。教师适当进行课前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感受革命的不易,传承革命者的精神,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2.调整难度学以致用。《寒号鸟》课后第三题: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第一组:“冻得直打哆嗦热得直冒汗”,在试教时我们发现:这一组短语绝大多数学生基本能达到照样子说一说的目标,能进行恰当的积累运用。而第二组:“冷得像冰窖热得像蒸笼”,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比喻的成分,显然加大了难度。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仿说的学生比较少,教师相机给了学生一些例子,而不是机械地使用教材。再如《大禹治水》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要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些大。教师也可以适度调整策略让学生先从简单内容入手学会讲述,然后再加深难度。
三、综合学生的实践运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新教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正是这种理念的感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才会心存敬意。本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注重学生日常的语言实践运用并将其常态化。教材的变化直接引领着教师的思维模式,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并使用好教材才能向目标不断靠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学生的发展,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对于教材的研究我们还在路上。关注语言文字运用,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我们将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