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坐月子』的7个误区
2018-05-31边纪
边 纪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后的产妇都要经历一个“坐月子”期。关于“坐月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但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坐月子”习俗,反而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新时代下,以前一些不科学的“坐月子”行为,该停止了!
误区1: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
传统的“坐月子”认为,产后不可以洗澡洗头,甚至洗脸。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怀孕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应激状态,产后这种应激状态突然解除,使产妇对温度和天气等外界变化变得敏感,通常会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热,且出汗较多。大量汗液留于皮肤表面,给细菌生长有可乘之机,不仅影响哺乳时的卫生,有害宝宝健康,身上的粘腻感也会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洗浴对于母婴健康都是十分必要的。
医生建议,顺产后4天由于伤口原因可暂时不洗澡,但能擦浴和洗头,伤口愈合后就可以淋浴了;剖腹产的妈妈应在伤口完全长好后(通常需要2周左右)再洗澡,期间也可以擦浴和洗头,但应注意不要让水污染伤口。除去出汗,在产褥期产妇会有恶露经阴道排出,因此会阴部的分泌物较多,这时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需要提醒的是,沐浴时应避免盆浴,以防脏水流入阴道造成感染。
误区2:不能吃盐
老一辈人常说:产后不能吃盐,因为吃了盐后奶水就不好了,会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乍一听,这话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一点盐不吃,不仅影响食物口感和产妇的食欲,从而影响奶水的质量,还会因体内缺乏盐分而导致产妇水电解质失衡。所以,“不能吃盐”这项“坐月子”禁忌并不科学。
医生提醒,产后月子餐是可以放盐的。而且产妇出汗多并且要哺乳,需要及时补充盐分,但一定要少盐,饮食宜清淡。
误区3:不能吃冷的食物
很多人认为,月子里绝对不可以吃冷的食物,包括凉开水和水果。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冷的食物(指常温下,非冰箱里的冷冻食物)有利于收缩血管,只要不过量吃,对减少产后出血反而有利。况且产妇应该适当吃些原汁原味的新鲜蔬果,才能增加奶水的营养,而切开的水果一旦加热过,维生素就可能遭受破坏。
误区4:门窗紧闭,不吹空调风扇
传统观念认为,产后要门窗紧闭,穿着严实,千万不能吹到风,更不能吹风扇空调。这其实不科学。
医生提醒,母婴居室内温度不能过高,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了避免产妇着凉,在房间换气的时候,可以不采用对流的方式,也可让产妇呆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或者趁她外出晒太阳时,把各个房间的窗户都打开通风。当室内空气中湿度过大时,可使用空调的排湿功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在炎热的夏天是可以开空调或风扇的,但一定要避免直接吹到产妇和婴儿。空调的过滤网一定要经常冲洗,防止细菌滋生。
误区5:无限制使用红糖
传统认为,红糖可补血,因此很多产妇在月子里都会在长辈的要求下喝很多红糖水。
为此,专家指出,红糖的确能散寒止痛、健脾暖胃,且富含大量的铁、钙、锰、锌等微量元素,对产妇恢复体力很有帮助。但是,喝红糖水并非多多益善。这是因为红糖水能帮助产妇排出产后宫腔淤血,如果喝得过久,反而会使淤血排出增多,导致产妇慢性失血性贫血,且影响子宫恢复。此外,红糖水喝太多还易损坏产妇的牙齿,高糖高能量还会带来肥胖等问题。
因此,产妇饮用红糖水不宜过多过久,一般喝7~10天足矣,待产后血虚状况好转即可停喝。
误区6:月子里不能刷牙
民间素有“生个孩子掉颗牙”的说法,认为月子里刷牙漱口会动摇牙根,伤及牙肉,造成牙齿过早松动、脱落或牙齿流血等。因此,很多产妇在月子里不敢轻易刷牙。其实这是错误的,月子里不刷牙,反而会有害牙齿。
这是因为产妇在月子里每天要进食大量的糖类、高蛋白食物,这些食物大多细软,本来就失去了咀嚼过程中的自洁作用,容易为牙菌斑形成提供条件。如果不刷牙,就会使这些食物的残渣留在牙缝中,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或牙周病,并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等,如果此时再去亲近宝宝,可能会把病菌传染给宝宝。
因此,医生建议,产妇在月子里一定要天天刷牙。但因产后牙齿及牙龈对冷刺激易敏感,所以最好用温水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饭后也要及时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误区7:奶不胀不抱仔
老一辈人常说“奶不胀不抱仔”,在哺乳过程中,有些新手妈妈会受此影响,产后只在奶水充足的时候才抱宝宝哺喂。医生提醒,这样做其实并不利于催乳。
现代医学认为,产妇催乳有6条黄金原则:即营养均衡、少食多餐、足量饮水、心情愉快、休息足够、勤喂夜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为勤喂夜哺,即按需哺乳。只要宝宝要吃,就应满足。尤其产后5~7天内分泌的乳汁即初乳,不仅营养非常丰富,还富含抗感染物质,能增强宝宝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还能预防某些如湿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因此,新手妈妈要多利用这段时间勤抱宝宝勤哺乳,不仅能催生奶水,为宝宝及时增加营养,还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