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是手机亲近的是孩子
2018-05-31编辑易可
编辑/易可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想在父母怀里撒撒娇,与父母亲热亲热或者一起做游戏,可有些父母给了孩子一个程序式的拥抱后就说“自己去玩吧”,然后就玩起了手机,留给孩子一脸的委屈。
父母沉溺手机,影响亲子关系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沉溺手机或许会影响亲子关系。波士顿医疗中心行为儿科学的研究小组观察了带着小孩在快餐店就餐的父母。统计显示,1/3的父母在进餐过程中不时地使用手机;73%的父母在进餐过程中至少使用一次手机;超过15%的父母在进餐接近尾声时使用手机。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还没有手机重要。为此,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其他方式来自娱自乐。这样会严重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一位心理学专家表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的表现,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长期遭受这种冷漠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很冷漠,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特别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
“手机迷”父母经常专注手机,忽略孩子,亲子互动减少,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放下手机全心陪伴孩子
刘女士的宝贝儿子已经5岁了,下班后的她忙着做饭和打理家务,无暇和孩子玩耍,而孩子爸爸下班回家后觉得累,总是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怎么叮嘱他陪陪儿子都没用。爸爸总觉得陪孩子、教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因此他总不陪孩子,这也成了他们夫妻经常争执的问题。刘女士认为,年轻父母应该多多陪伴孩子,而且和孩子玩的过程一定要投入,因为此时孩子会把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和父母分享,这个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非常重要。如果在亲子过程中玩手机,就显得很不专心,孩子也会说“爸爸妈妈你别玩手机了”。刘女士也和幼儿园的其他同学的家长交流过这种问题,有的家长是回家以后关机,全心陪孩子,但要做到这样不容易。
吴女士的女儿6岁,她认为孩子尚小,需要少玩手机多陪伴孩子,等孩子大了,她可以自己看书或者自己娱乐,家长少一点陪伴也是可以的。她感慨道,以前带女儿去游乐场,孩子一个人在里面玩,自己则在外面玩手机,有时候她女儿就经常找有家长陪伴的孩子一起玩。前几天带孩子滑滑梯,每次滑下去的时候女儿都要喊 “妈妈,你看我”。当时还觉得怎么这么大了还这么粘妈妈,现在想来可能是孩子看妈妈一直低头玩手机想要引起妈妈的关注。为此,吴女士只要是和女儿在一起,都会放下手机静静地看着女儿玩,享受陪伴她的时光。
有几段时间家长别玩手机
虽然手机是我们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但是比起教育孩子这种大事,手机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尤其是在下列几个阶段,要特别重视,要不然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1.下班刚到家时
父母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孩子也上了一天学,大人和小孩在回家后都想放松放松。家长在把孩子接回家后,他们的手伸向了手机。然而,对孩子来说,与父母分别一整天的他们更渴望与父母亲有情感交流。
家是放松的港湾,爸妈们如果工作忙的话可以在公司加班完成,回到家就和孩子好好享受着娴静的时光。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摆弄手机,如确有工作需要,父母最好“错峰换档”:爸爸忙时,妈妈陪孩子学习或游戏;妈妈忙时,爸爸带着孩子做运动。
2.全家吃饭时
在家里吃饭,是一家人温馨而美好的时刻,大家都喜欢在吃饭时聊聊自己这一天的情况。可是有些父母就偏偏在这时候玩手机,孩子想和父母说说今天在学校的情况,可抬头看看在玩手机的父母,也只有埋头吃饭的份了。家长也会因此错过一个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机会。这事实上是一种“陪而不伴”的行为。
3.孩子入寝时
入睡前,孩子看到熟悉的父母在身边他们也能更安心,提高睡眠质量。如果爸爸妈妈们在睡前只想抓紧时间玩玩手机的话,孩子只会觉得虽然爸爸妈妈都在身边,但依旧孤孤单单的像一个人一样。这样时间久了,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不与父母交流,就好像变沉默了。
陪伴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而陪伴也是需要专一的,放下手机和孩子聊一聊身边的趣事,你会走进孩子的世界,发现他们的感情原来也是细腻而又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