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2018-05-30刘叶
刘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阐释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像专家一样”整体地思考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科学的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本文以人民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例,按照“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呈现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一、分析行为表现:根据课标分解和教材整合建构概念体系
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的第一课。中国古代科技曾经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使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制造技术不断提高,为远洋航行和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火药的发明和各种火药武器的问世,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和古代科学思想的自身局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综合呈现三维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收集、整理课内外资料,准确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过程,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主要成果。
2.在教师引导下,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概括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强化论从史出的意识,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3.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全面归纳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和明清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有效的落实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关键要素
如何才能证实学习目标有效的落实了?为此,国内外的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思维,也就是“教师要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教师要优先思考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而更好的通过评价来指导教学。将评价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
四、课中学习
1.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材料:“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的国度》
过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你觉得中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学生畅所欲言)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域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学习四大发明,从中了解古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
2. 教学环节二:认识文明
出示学习任务二:阅读材料一、二、三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概括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材料一:“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么样。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
——M·H·哈特(美国)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德国)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却这样谈到中国人发明的文化:“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写到:“火药除了做鞭炮,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吗?”
3.教学环节三:透视文明
出示学习任务三:依据所学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提示:可以从源泉、政治、经济、对外、民族、教育、政策、科学家个人等角度去分析。
出示学习任务四: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 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的主要动力”。但长期以来, 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材料五:眾所周知,中国人在世界上以保守、含蓄而著称。这归结于几千年传统文化具有保守、从众、迷信等特点。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不善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我校包头市普通高中的校情、艺体班班情、学情等因素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任务,基于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引领整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目标意识和评价意识,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吴江林.《基于生物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以浙科版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一课时为例》,中国知网,2011
[4]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以上海市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为例》,中国知网,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