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5-30孙晋砖
孙晋砖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更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而言意义重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加强探索,采取更为高效的教学手段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
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略显抽象化,因此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为让小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数学思维能力则不可缺失,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今后面对更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管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还是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都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受到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会出现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非常强,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能够快速吸收并能够灵活运用;而部分学生则正好相反,相对而言其数学知识接受力与理解力都偏弱,自然无法有效掌握所教的数学知识,时间耗费的更多,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让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自身良好的数学思维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而提升学习能力,还能够对课本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进一步深化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去搜寻可用作创设教学情境的场景,进而与知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加强其对数学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的感悟,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将此能力运用到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方面【2】。
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相关内容时,倘若只是一味地按照教材语言与安排开展几何知识的讲解,由于几何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让小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通过选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玩具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与亲眼观察,使其能够对三角体、正方体、长方体有更为直观地认识,对几何图形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再加上正方体拼接成长方体的动手实践,使其空间思维得以拓展,数学思维能力便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
2.密切结合新旧知识,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养成
一般来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习的新知识,都是先前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所以,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新知讲授的过程中与旧知识机密结合,通过思维的引导深入去强化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加减法各部分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时,其中会联系到先前所讲述过的“加法”相关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以此为基础去深刻对该节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列出算式15+13=28,在这一算式当中,学生可利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展开运算,而倘若讲述到减法知识,教师便引导学生以加法知识为基础去推导出28-13=15、28-15=13。并且将加法与减法算式进行比对,便很容易得出教材内容知识点:在减法算式中的得数,便是加法算式中的加数。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能够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中得到发展。
3.灵活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法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与认知水平尚处于较浅层次,所以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会显得较为困惑。而倘若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一数学问题感到不解时,则可变换思路,以另外一种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方式再次提出,然后让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去发现规律,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3】。
比如,在讲解整除相关内容时,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某一个数分别除以6,8,9,其最终会得出相应的余数,分别是4,2,1,那么请问这个数最小为多少?小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不仅觉得题意难理解,同样对于如何解答感到非常困惑,所以此时教师可将题目转变一种问法:用某一个数分别除以6,8,9,最后所得到的余数都为10,那么这个数最小是多少?教师让学生先分析后面一道题,得出答案后在分析前面一道题,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对题意有更深的理解,进而得出两者答案都为8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两道题进行对比分析,会从中有所领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数学思维深度
为有效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则需要探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關联,通过培养学生具象与抽象的数学思维去提升其思维水平,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可通过寻求数量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去对数学知识本质进行探索,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其数学思维的深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借助图形去讲解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公式相关内容时,倘若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其公式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在遇到有所变化的数学问题时便无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则可通过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去深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通常来讲,要求的长方形的周长有三种方法:①长+宽+长+宽;②长*2+宽*2;③(长+宽)*2。在讲解这三种方法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画图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维去理解长方形周长公式,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视程度,意识到数学思维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进而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数学思维引导下对更为深入的数学知识加以理解且灵活运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忠良.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读天下, 2016(23).
[2]邓华.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12).
[3]陈益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 2012(2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