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古巴人民军武器装备
2018-05-30张嘉瑞傅丹毅
张嘉瑞 傅丹毅
古巴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在冷战中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美国的桥头堡之一。而古巴人民军的武器装备也非常富有苏联特色,但冷战结束后,受苏联解体和美国制裁等多方面影响,古巴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更新缓慢,部分装备开始同时代脱节,军队员额也不断缩减。在这样的背景下,古巴开始了自己的装备发展道路,利用已有产品和自身技术,成功对一些装备进行了升级和改进,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应对现代化作战的能力。
自行火炮
说到古巴改装的自行火炮,就不得不提非常有名的“T-34 M-46”了。这是古巴人民军科研单位将M-46式1 30毫米加农炮安装在T-34坦克上而来的一种自行火炮,北约代号AAP-T-130。
冷战时期,古巴从苏联的军事援助中获得过一定数量的T-34坦克。显然,这型上世纪30年代的坦克早已无法满足当时的作战需求。但对于古巴这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来说,退役拆解T-34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古巴人另辟蹊径,将M-46装在了T-34坦克底盘上。
M-46加农炮,口径130毫米,是苏联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装备的一型牵引火炮。我国在接受苏联提供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于1959年定型生产了该炮的仿制型号59式130毫米加农炮。该炮还大量出口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款设计十分成功的远程压制武器,现在仍有许多国家在装备。M-46加农炮最大射程可达27千米,对古巴而言,能将该炮完成自行化,将极大地提升炮兵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
但同时,受制于T-34坦克底盘的一些局限,这种改进更像是一种“凑合”。首先,T-34坦克使用的是一台500匹马力的柴油机和“克里斯蒂”悬挂系统。这种底盘比较适合在越野路段进行机动,但考虑到这些坦克底盘的寿命和古巴高热高盐的气候特点,这些坦克作为自行火炮底盘的实际机动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倒置在T-34坦克底盘上的M-46,可以看到增设的驻锄和翼子板上的弹药架
古巴人民軍使用T-34底盘的KS-19高炮,可以看到其线盘和行军固定器
其次,古巴将M-46安装在T-34上时,炮口指向与车尾方向一致。这样的设计很有可能是出于平衡车体重心的考虑(T-34坦克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均布置在车体后部,后部重量较车体前部明显更大),但同时也大大限制了火炮的机动性。安装火炮显然会影响底盘重心位置,进而影响车体稳定性。考虑到T-34坦克最快速度也仅有50千米/小时,再加上严重偏高的重心,势必会进一步影响机动能力。该自行火炮取消了M-46原有的两脚式大架,在车体上安装了一个驻锄,但这个驻锄的尺寸较原有大架明显小很多。虽然底盘重量可以用来稳定开火时的后坐能量引起的部分火炮晃动,但M-46上数米长的大架也可以用来抵消开火时后坐能量产生的转动惯量,更换了较小的驻锄后,自行火炮在开火时会产生“跃动”,严重影响射击精度和密集度。
该炮在改装时还在T-34坦克的翼子板上方加装了弹药架,用于存放M-46的分装式弹药。不过这种外置弹药架的防护水平十分有限。
同样是T-34坦克底盘,古巴人还有一款安装100毫米KS-19高炮的自行高炮。苏联KS-19式100毫米高射炮,又称M1949式100毫米高炮,是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末研制的集团军属高射炮射,主要打击12000米高度左右的飞行目标。该炮射程远,弹丸威力大,除可以使用炮身上的光学瞄准系统锁定目标外,还可以接受配套的射击指挥仪和炮瞄雷达指挥,增强了精确瞄准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但该炮机动性差,需使用重型履带牵引车牵引,一个训练有素的7人炮班在极限状态下才能达到每分钟15发的射速水平。我国曾仿制该炮,定型型号为59式100毫米高炮。
古巴的100毫米自行高炮,北约代号AAPMP-100,是将大架拆除的KS-19高炮,安装在去掉炮塔的T-34坦克底盘上。有图像资料展示该炮在T-34坦克后部安装了火炮行军固定器,说明该型高炮在机动时依旧是朝后固定的。底盘上还有整理线缆用的线盘,说明该炮很有可能依旧是作为高炮使用,线盘上的线缆正是用来连接高炮和炮瞄雷达以及高炮指挥仪的。
不过之后的一幅图片显示,似乎该炮取消了底盘后部的火炮行军固定器(也有可能行军固定器是可折叠的),在火炮后部还安装了一挺SG-43机枪。笔者认为这款自行高炮有可能现在还在古巴军队中作为直瞄火力使用。
古巴军队中的T-34还有一款使用D-30榴弹炮作为主武器的自行榴弹炮,即AAP-T-122。这款产品还有一个增设炮塔防盾的改进型号。D-30式122毫米榴弹炮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用于替换M1938式(我军型号为54式)122毫米榴弹炮而研制的一种长身管榴弹炮。该炮一经推出便在苏军内受到广泛好评,并出口国际市场。
对火炮自行化有着迫切需求的古巴人民军将D-30装上了T-34底盘的方式,和安装在T-34上的M-46一样,也是将身管方向指向了坦克底盘的后部,不过没有安装驻锄。较早期的版本中,D-30榴弹炮似乎是直接安装在了T-34坦克的炮塔座圈上,依然有T-34坦克的明显特征。后来古巴在国防工业展示中展示了该炮的改进型号,即在炮塔座圈外侧增加了一个半封闭炮塔结构,并且扩大了操作平台的面积,同时在车体翼子板上安装了弹药架。
由于D-30的重量较轻和后坐能量较小,该炮就为超轻化改装提供了可能。古巴人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一优势,应运而生的便是使用克拉斯卡车底盘的车载榴弹炮和由BMP步兵战车底盘改进而来的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使用克拉斯255B(KrAZ-255B)底盘的这款车载榴弹炮被古巴称为“木星”Ⅲ(Jupiter Ⅲ)。其后部的平台围栏可以放倒以增加额外的操作面积,减小了操炮难度。该车使用了一套形似四个液压千斤顶的装置作为自行火炮的驻锄,这样的设计似乎使该炮具备了一定的全向射击能力,但考虑到古巴缺乏相关的系统设计经验,也没有该炮实际开火时的资料,因此很难对此做出判断。
除了“木星”Ⅲ,古巴还在这款底盘基础上研制了搭载A-19加农炮的“木星”Ⅳ(Iupiter Ⅳ)和搭载M-46加农炮的“木星”Ⅴ(Iupiter Ⅴ)。比较意外的是,虽然“木星”Ⅳ和“木星”Ⅴ的底盘看似和“木星”Ⅲ使用的克拉斯255B三轴底盘有较大区别,但实际上其传动和底盘构架是基本一致的,仅对上装如驾驶楼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满足不同的火炮需要。
安装了SG-43机枪的自行KS-19高炮
使用T-34坦克底盘的D-30榴弹炮
“木星”Ⅴ自行加农炮
而使用BMP底盘的D-30自行榴弹炮(北约代号AAP-BMP-122)则在改进时将原有BMP底盘的中置炮塔改为了后置炮塔,后置的炮塔是一个焊接成型的半封闭炮塔。该炮虽然有一个炮塔,但和上面的T-34底盘榴弹炮一样,很有可能不具备全向射击能力,甚至有可能这个炮塔根本不能转动。BMP底盘的重量和动力都比较有限,这样的改装很有可能也就是将火炮摇架和车体简单组合而已。这种没有经过系统设计的工程方案,其实战效果實在同样令人堪忧。
在古巴阅兵活动中还出现过一款使用BMP底盘的履带式突击炮。笔者辨认后认为,这款突击炮采用的是苏联的MT-12型100毫米滑膛炮,北约代号CATAP-100。
MT-12,又称T-12,是苏联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换装的一款牵引反坦克炮,一般配属于苏联摩托化步兵师的师属反坦克营,常用MT-LB履带式牵引车牵引,采用6人制炮班。该炮发射的3BM-2型10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2 000米距离上击穿超过150毫米厚的均制钢装甲,其配备的3BKl6M破甲弹可以达到350毫米左右的静破甲深度。
增加了半封闭炮塔和翼子板弹药架的自行D-30榴弹炮
古巴国防工业展会上展示的“木星”Ⅲ自行榴弹炮,其液压驻锄正处在展开状态
古巴阅兵中出现的“木星”Ⅳ自行加农炮
采用BMP底盘的D-30自行榴弹炮,该炮在炮口制退器上依旧保留了D-30标志性的牵引杆
MT-12自行反坦克炮,车体后部有一个焊接而成的战斗室,其正面与MT-12反坦克炮火炮防盾基本一致
古巴将T-12滑膛炮安装在了BMP装甲车的后部,取消了BMP上原有的炮塔,焊接了一个敞开的固定战斗室,外形同纳粹德国的“犀牛”(Nashom)坦克歼击车有几分相似。考虑到BMP底盘相对优秀的机动性和通过性,使用这样的一种方案来布置反坦克阵地也未尝不是一种方法。只是该炮明显已经很难对现代主战坦克构成威胁,更多的应该还是作为一种直瞄火力的补充和对轻装甲目标的打击手段。
除了使用BMP履带式步战车改装的各型自行火炮,古巴还有非常多的由轮式步战车改装而来的组合装备。这其中有安装了PT-76轻型坦克炮塔或是BMP-1步战车炮塔的BTR-60装甲车,有些加装了BMP-1炮塔的装甲车还在侧面的挂架上挂载了“红箭”-73D反坦克导弹。还有安装了一个古巴自己设计的炮塔和D-10坦克炮的自行突击炮,还有安装了ZSU-23-2和B-47双管37毫米等型高炮变型而成的自行高炮。
使用坦克炮,甚至是直接安装轻型坦克炮塔改造轮式步战车,是为了给摩托化部队提供可观的直瞄伴随火力。使用设计成熟的坦克炮或者轻型坦克炮塔显然能降低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但不可避免的是,PT-76和T-54坦克的主炮很难满足现在的作战需求,无论是火炮本身还是火控系统,都已经落后于时代。
轮式“T-54”虽然有着和T-54系列坦克较为相似的炮塔正面,但不难发现这款轮式突击炮的炮塔其实是焊接炮塔。其炮塔長度比T-54坦克炮塔明显有所加长,笔者推测加长的部分有可能用于储存D~10坦克炮使用的100毫米定装弹,另外加长的炮塔空间也更有利于装填手装填。
较为有趣的是,古巴在这款轮式突击炮的D-10坦克炮上加装了一个炮口制退器。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炮采用了10吨重的BTR一60步战车作为底盘,比原本36吨重的T-54坦克轻了很多,加装炮口制退器可以减小火炮的后坐冲击。
2018年2月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在参观埃米利奥·巴尔桑纳斯军事工业集团时,一款新型轮式突击炮(有说法称该型号为BTR-116)出现在该企业车间中。笔者推测这款突击炮有可能使用的是T-62坦克上的2A20式115毫米滑膛炮。同上文的100毫米突击炮相同,这里的115毫米滑膛炮炮塔也是焊接而成的,其外形比T-62坦克也多了一些棱角。其底盘设计则完全看不出任何BTR装甲车的造型,反而同北方工业公司的VNl步兵战车有几分相似。由于缺乏更为清晰的图片资料,笔者很难判断该突击炮底盘究竟是更换了外壳的某款BTR装甲车,还是古巴在吸收了一些国外技术后自行研制的新款步战车底盘。
使用PT-76炮塔的BTR-60轮式突击炮
使用3-10坦克炮并基本保持了T-54系列坦克炮塔布置形式的100毫米轮式突击炮,其炮塔还保持了T-54上的炮长瞄准镜、同轴机枪,炮长、车长舱盖以及“得什卡”(DShK)高射机枪和红外照射灯
使用BTR底盘的100毫米轮式突击炮,其炮塔长度明显长于T-54坦克炮塔,炮口制退器也清晰可见
使用BMP-I步战车炮塔的BTR-60装甲车
劳尔·卡斯特罗视察新型轮式突击炮
安装了B-47高炮,并为其设置了一个可旋转炮塔的BTR-60自行高炮
同样,配备了高炮系统的轮式自行高炮能够真正起到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虽然安装了可以旋转的炮塔,但轮式步战车有限的重量势必会对这些自行高炮的射击准确度造成影响。同时,这些自行高炮并没有配套的高炮指挥仪和照射雷达,实际作战效能不容乐观。
古巴还使用BRDM-2轮式装甲车衍生出了几款自行迫击炮,比如使用苏联PM-38式120毫米迫击炮的版本。
防空导弹
古巴还对防空武器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简单改进,不仅将S-75导弹与S-125导弹(双联装)的发射架搬到T-54坦克底盘上,还将配套的SNR-75“扇歌”(Fan Song)雷达与SNR-125“低击”(Low Blow)雷达搬上了T-54坦克底盘。而且,古巴还将一部分PT-76轻型坦克底盘改装成了S-125导弹的运输装填车。不过这种简单的嫁接,并不算将这两种防空导弹系统自行化。防空导弹系统除了发射架、导弹、雷达,还包括发电车、导弹燃料加注车、各种缆线等一系列装备。而在实际作战中,由于S-75导弹系统是一种要地防空导弹系统,其在发射前还必须进行构筑阵地、连接电缆、推进剂加注等一系列非常耗费工时的发射准备工作。所以,古巴军工部门的这些改进,仅仅只是将导弹牵引车升级成了坦克底盘,提高了一定的机动性,但对作战能力没有本质提高。
将ZSU-23-2高炮摇架部分安装在扩大(黑圈内)的BTR-60底盘内组合而成的自行高炮
BRDM-2装甲车和其上部搭载的PM-38式120毫米迫击炮
以T-54作为底盘的SNR-75“扇歌”雷达,看起来重心过高,雷达的机动能力想必不太好
以T-54作為底盘的S-75导弹,后方是SNR-125“低击”雷达和以T-54作为底盘的S-125导弹
由PT-76改装而来的S-125导弹运输装填车
除了对固定式防空导弹系统进行改进外,古巴还对野战机动防空武器进行了改进。在ZSU-23-4高炮顶上安装了两具SA-14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实现了简单的“弹炮合一”;将K-13红外制导近程空空导弹装在了以BRDM-2水陆两用轮式装甲车为底盘的9K31“箭”-1防空导弹系统和其下一代产品9K35“箭”-10防空导弹系统上。K-13导弹是苏联第一种批量生产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已经非常陈旧。因为K-13导弹与上述两种防空导弹都采用的是被动红外制导,所以整合起来比较容易。不少国家,如南斯拉夫也曾将空空导弹装在地面载具上。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笔者认为第一可能是古巴9K31与9K35导弹系统所使用的导弹库存不足,而K-13导弹的库存较大;第二可能是K-13导弹较他们使用的9M31、9M31M、9M37、9M37M和9M333导弹体积更大,射程更远,可以增加一点射程。
古巴军事工业部门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这些自力更生的改进武器本质上还是对装备维修的一种延伸。由于古巴对武器装备的改装还处于初级的“嫁接”阶段,所以对装备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不过近年来,古巴加大了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军事交流,特别是同朝鲜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军事联系,力图推动军事工业的进步。2010年10月底,时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李英浩率团访问古巴;2013年6月底,时任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格植率团访问古巴,之后便发生了“清川江”号事件。“清川江”号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古巴老旧的米格-21及发动机和防空导弹运到朝鲜进行维修与升级。
整体上看,不难发现同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古巴的国防工业缺乏自行研发新式装备、发展新一代装备体系的能力,那就免不了对现有装备“缝缝补补”,让它们延期甚至超期服役,这就诞生了种种看似怪诞实则无奈的装备。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采取了“抱团取暖”的策略,但受制于一些国际条约和制裁,这种策略也仅仅是缓兵之计,并不能真正解决自身的国防需求。
[编辑/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