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巷村为何让城市人点赞

2018-05-30郭煦

小康 2018年15期
关键词:常德全村

郭煦

最近,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有点忙。每天,75岁的他都要起个大早去村北头的新建民宿工地监督建设进度,以确保近期开张营业,然后绕到新翻垦的土地检查春耕进展,还要去村委会协调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的诸多事宜。

“这里是咖啡店,这里是临水露台,往外走点就是田野,往里走点就是我们的农民剧场、健身乐园,到时候城里人过来晒晒太阳,看看田园景色,吃吃绿色的米、菜、鸭,肯定不想走了。”常德盛自豪地说。

作为农村发展的典型,蒋巷村拥有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2017年,蒋巷全村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村民人均现金收入4.5万元(不包含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9000元),是苏州市农村人均年收入的1.5倍。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富裕起来的蒋巷人正在思考如何让农村生活保障不逊于城市,田野景致仍能留住乡愁。

“乡村振兴怎么能离开农业?那么多年,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农业生产,就是盖新房的时候也没牺牲过耕地。这些田地是蒋巷的传家宝,我们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让农业生产效率更高,农产品更加绿色环保,附加值更高。”常德盛说。

曾经,蒋巷村是一个泥墙草房、穷土恶水、瘟疫横行的闭塞穷村,而今,却发展成百姓富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家喻户晓的明星村。

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南,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环抱之中的蒋巷村宛若江南水乡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农”创新扬起活力风帆

走进蒋巷村,大街小巷的桃花、梨花争相怒放,碧水绿树环绕的别墅群整洁气派,生态园里蜂蝶飞舞、鸡鹅成群,村外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千亩良田里绿浪滚滚。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尽情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惬意。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土瘠水恶、十年九荒的“烂泥地”。改变这一切的,是常德盛带领下的全体党员和村民。

蒋巷村是常熟市最东南角里的一个小村。时光倒流至上世纪60年代。1966年,23岁的常德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上了生产大队队长。年轻气盛的常德盛面对的是这样一番景象:全村90%的人有血吸虫病,男女老少面黄肌瘦,苦种一年,收成寥寥,住的是泥土墙、茅草房,甚至因为穷,村里35岁左右的小伙子,半数以上娶不上媳妇。

常德盛决心带领蒋巷村党支部成员调整思路、改变面貌、改善生活质量。

“绿化林网,生态平衡”这句话,是蒋巷人在1986年提出来的。当时,关注绿化、重视生态的意识理念是超前的。

结合消灭血吸虫的目标,蒋巷村提出了水利开道、低圩改造等治水造田方案,动员群众聚户成巷,发动迁坟填坑,平整土地,建设良田。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蒋巷村农业生产达到了江苏省的先进水平,80年代初受到省政府嘉奖,国家农业部刊文称“荒草洼飞出了金凤凰”。此后,蔣巷村又先后三次规划建设新村巷,1995年还进行了以四园一基地为基本布局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在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旱涝保收的基础上,蒋巷村实施“储粮于田”的沃土工程,对全村农田进行彻底改造,按生产需要调整布局,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生态化种植;近百亩有机水稻的试种,也开启了稻米有机化、食品绿色化的先河。直到今天,蒋巷村仍是全省人均向国家出售粮食最多的行政村之一。与此同时,全村规划竹园300亩、果园200亩、蔬菜50亩,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创新耕作方法、改革种植模式,建设立体、生态现代高效农业,不仅提高了产出效益,更优化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蒋巷村抓好江苏常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重型机床结构件及风力发电设备技术改造项目”,以生产开发成套重型设备项目为抓手,努力实现从单一钢结构生产企业向重型机械生产装备企业转型;利用支塘镇“全国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的品牌优势,又在支塘镇工业集中区建成集先进制造、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蒋巷无纺科技产业园”。

在常德盛看来,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还要保持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村里规划调整建设了民营工业创业园,组织引导村民自主创业。目前,全村共发展民营工业20多家,个私企业等30多家,就业人数达到150多人,经济总量超过了10亿元。

围绕“农”字创特色,积极整合乡土文化资源,蒋巷村的乡村旅游产业也风生水起,做得有声有色,先后推出“新农村建设考察游”“生态田园观光游”“农家生活乐趣游”等旅游产品,出现了旺季游客车辆爆满的兴旺景象。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游客们向往和羡慕的看点。据记者了解,目前全村全年游客总人数已超过15万人次,今年还将争创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江苏省5星级乡村旅游点。

从“农业起家”到“工业发家”,再到“旅游旺家”,蒋巷村开启了一个又一个先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三大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蒋巷村处处都散发着科学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用循环经济创造美

在村史馆里,硕大的沙盘模型让蒋巷村的村貌一目了然:常盛工业园与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生态种养园、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错落有致,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繁荣,又保持了水乡田园之美。

蒋巷人奉行胸中有图建家园。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蒋巷村创造性地在村中心地带建起了占地600多亩的生态园。

对于生态平衡与全面发展,蒋巷村非常重视。蒋巷村的工业年产值现已超过了10亿元,但在这里却看不到连片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现象。蒋巷人怀着对土地的深深眷恋,抓住新村改造和产业调整契机,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退宅还田、死浜填土、竹园虾塘还耕种粮等工程,推倒小土窑,平整老宅基,拆除旧村巷,做到工业发展土地不减少,反而在居民新村全部竣工后,新增复垦土地200多亩,建成连片1200亩的优质无公害生态粮食基地。不仅保证了全体村民和在蒋巷工作的3000人的吃饭需求,也为市场提供了部分绿色大米。

猜你喜欢

常德全村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全村唯一收件人
《扶琴》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钢琴组曲印象常德
《清溪雅集》
美丽常德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