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保险业加速开放,外资险企“生逢其时”
2018-05-30姚冬琴
姚冬琴
开栏的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今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经济不断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现在,我们又迎来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的新时期。
从本周起,中国经济周刊开设“致敬改革开放40年”专栏,重温改革开放往事,见证改革开放新实践,聆听新时代改革开放最强音。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了掷地有声的讲话,宣布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
随后,中国银保监会于4月27日下发规定,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将不再设限;同时,放开了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并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要求。此外,被称为外资保险公司“基本法”的《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近期也将启动修订工作。
对外开放措施逐步落地,这将给外资险企带来哪些变化?国内保险公司与外资险企的竞争与合作,将对中国保险业下一步的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专访了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
让全球保险行业帮助中国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分散风险
瑞士再保险(下称“瑞再”)于1863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是一家有155年历史的老牌再保险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瑞再是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再保险公司之一,先后于1995年和1996年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并于2003年正式成立北京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再保险业务。
“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个消息在国际保险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瑞再总部对这个积极的变化非常重视。”在陈东辉看来,中国金融服务业整体进一步扩大开放对保险业尤其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保险行业的特性就是要分散风险,风险分散的范围越大,效果就越好。”
通过对外开放,增强中国保险业的活力,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这是推动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
陈东辉谈道,中国很多保险领域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的风险、人口长寿的风险、重大疾病的风险等,目前相关业务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预期保险市场培育成熟之后,这些大类的风险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如果说仅仅是中国国内的保险行业和社会资本来承担这些风险的话,实际上对社会资本的占用太大,效率不够。随着进一步开放,全球保险行业的资本都可以帮助中国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分散这些风险,分散到全球范围。这是特别高效率、特别合理的安排。”
进一步扩大开放,不仅顺应了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特性和需要,而且将给外资保险公司带来很好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保险行业非常振奋,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参与到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过程中。”陈东辉说。
具体到对瑞再的影响,陈东辉有两个期待:第一,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瑞再在内的外资再保险公司会获得进一步的国民待遇,在与国内直保公司几十年合作的基础上,迎来更好的机遇,进一步发挥在风险分散方面的重要作用。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
第二个期待是,希望把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和风险管理技术引进到国内。预期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行业层面,都会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做这件事情,外资险企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事实上,瑞再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陈东辉举例介绍:2016年,瑞再作为技术顾问和唯一再保险公司,协助黑龙江省财政厅研究并设计了中国首个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该方案基于指数保险的原理,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监测技术,为黑龙江省28个国家级贫困县提供基于流域洪水、降雨过多、干旱及积温不足等农业灾因,约23.24亿元的巨灾保险保障。
例如,某县农业经常会遇到冰冻灾害,只要温度低过一定幅度,就启动保险赔偿,把资金赔给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用保险赔款来解决救助问题、灾后重建问题,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农业巨灾保险在国外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把风险管理技术、财政创新手段交给政府,解决无灾年份财政预算用不出去、有灾年份预算又远远不够用的痛点。”陈东辉说。
把国外先进的保险经验、保险技术引进到国内,在这方面合作空间非常巨大。但陈东辉也谈道,现在国内创新动力非常强劲,步伐也很快,将国内保险业好的东西推广到国际市场,预期未来也会有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做。
“在中国工作,我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有很多新的东西源源不断、层出不穷。必须时刻保持对创新的敏感度,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地在这些创新当中发挥外资险企的作用。”陈东辉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的寿险业务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保费收入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仍在高速发展进程中。以寿险行业为例,预计明后两年,受益于居民收入增长和保险保障意识增强,中国寿险保费实际增长率在15%左右。
“瑞再董事长最近在会见投资者时说‘亚洲是瑞再全球的希望之光。我觉得‘希望之光主要指中国。在整个亚洲市场,中国也是增长最强劲、贡献最大的市场。”陈东辉笑言,“所以我坐在(中国总裁)这个位置上,既感觉很兴奋、机会很多,同时感觉压力很大。”
在瑞再全球的商业版图中,中国市场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位列瑞再全球第四位。而按壽险再保新业务计,中国市场已成为瑞再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随着中国寿险业强劲增长,中国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新的寿险业务市场只是时间问题。”陈东辉说。
他谈道,瑞再目前在中国的重点布局有两大领域:一是紧密与政府合作,跟着政策走。比如,政府当前非常关注三农领域,给农险带来巨大机遇;再比如,政府对于民生问题也非常重视,加大对医疗健康方面的投入;还有责任险,利用保险的方式解决社会纠纷,解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都是瑞再在中国布局的战略重点。
二是关于科技创新。中国对创新的鼓励举世瞩目,互联网企业走在了全球前列,保险行业的创新动力也非常强劲。“我们必须跟上这个潮流,帮助直保公司分散风险。我们跟很多直保公司在车联网、物联网,以及数据挖掘方面进行合作,这是我们布局的重点。”陈东辉说。
“保险行业最大的风险产生于短期思维”
过去40年,金融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国外保险业有哪些先进经验值得中国险企借鉴?中资险企与外资险企如何合作共赢?
陈东辉表示,除了共享技术与产品,对于国内险企,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很好地观察在国外成熟保险市场长期经营的保险公司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待市场、客户,还是业务,都保持着非常长期的观察问题的视角,做的很多决定着眼于长远,而不是在短期的利润驱动下来看待问题。
“我的观点是,保险行业最大的风险产生于短期思维。什么时候想抄近道,想在短期内实现一些短期的目标,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陈东辉说,前一阶段国内保险行业暴露出的一些风险隐患,正是追求短期目标所致,比如想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超常规的高速业务增长,想做一些并不熟悉的业务等等。
观察中国保险行业,陈东辉认为,扩大开放的一个现实意义在于缩小保障缺口,中国目前的风险保障缺口是非常巨大的。
举例来说,每次自然灾害发生时,保险提供的补偿在整个经济损失中占比非常低。10年前发生的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2亿元,而保险行业所承担的赔偿微不足道,只有20多亿元,占比只有0.2%。在国内经常发生的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中,保险行业平均承担的赔偿占实际经济损失的比例也不超过10%。
“从全球范围看,自然灾害发生后,保险行业承担的赔偿一般要占到经济损失的30%左右。虽然中国保险行业在过去20多年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保险在国民经济当中所扮演的重要程度还远远不够。”陈东辉说。
在寿险方面,同样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陈东辉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寿险业务比较发达的日本,2016年人均保费大约在2800美元。而在中国,人均保费只有190美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人们会越来越关注保障水平的提高。
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等健康类保险是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过去6年(2012—2017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复合增长率为30%;过去5年,中国重大疾病保险的保单数量和件均保额都成倍增长。
“生逢其时。”陈东辉用这4个字来形容外资险企当前在中国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瑞再将用3个关键词来抓住机遇:一是“承诺”,对中国市场有长期承诺,不是说看机会好就来,机会不好就撤;二是“投入”,要舍得投入,中国是瑞再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投入要与这个判断匹配;三是“本地化”,无论是提供的解决方案,还是与客户、伙伴合作的模式都要充分本地化。
对话陈东辉:
《中国经济周刊》: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世界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但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和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6.71%和5.85%,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陈东辉:实际上,这不仅是保险行业的问题,在其他金融板块也存在。造成这个情况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可能还是在外资金融主体本身。
第一,如果对这个市场不够重视,没有进行长期投入,想获得很好的回报、取得很好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少国外金融机构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沒有深入了解、主动适应、融入行业发展中去。
第三,我观察到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还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还停留在感觉国外比国内先进很多,比国内同行有更新更好的东西。事实上,现在国内的很多创新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外同行的创新程度,目前中国市场的合作交流完全是双向的。
所以,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要反思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和策略。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比如过去很多外资金融机构经常提到的,有时候还不能很顺利地扩展经营地域,每个省的分支机构还需要单独审批,审批过程有时候偏长。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会给外资创造更好的条件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中国经济周刊》:自设立代表处算起,瑞再进入中国已超过20年。感觉到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有哪些建议?
陈东辉:瑞再在中国20多年,感觉中国的营商环境非常友好,监管政策清晰透明。在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我们遇到的障碍会比中国大很多。在那些市场,除了政府效率较低、监管政策不透明以外,还存在缺乏国民待遇、平等对待的问题,我们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中国,我们没有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监管部门有好的监管环境能够让我们参与进来,与国内保险同行的合作也一直非常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