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炒作“中国模拟核爆超美国”
2018-05-30李强范凌志
本报特约记者 李强 本报记者 范凌志
“中国科学家正在以比美国更快的速度进行模拟测试,因为世界主要大国正在开发可用的下一代武器库。”28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近年来进行了约200次“模拟核试验”,并称由于中美俄的新核军备竞赛步伐加快,冲突风险上升。一位中国核军控专家表示,不了解境外媒体的相关数据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但他认为并不准确。另据了解内情人士介绍,从未听说有此消息,不知该媒体中的说法从何而来。
中国模拟核试验次数超美国?
《南华早报》称,据中国一家主要的武器研究机构称,中国正在积极开发下一代核武器,每月平均进行5次试验以“模拟核爆炸”。报道称,中国的模拟核试验数量近年来已超过美国,美国平均每月不到一次。而根据中国相关研究机构在今年早些时候由政府发布的一份文件中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9月到去年12月,中国进行了大约200次“实验室试验”以模拟核爆炸。
报道称,国际条约禁止核武器的测试,但主要核大国已经能够进行模拟试验。这种测试通常在实验室,使用高功率的气炮(gasgun)轰击武器级核材料,以模拟核爆炸。在过去3年中,中国核科学家已进行了比美国同行15年来进行的试验更多的测试。报道称,在中国主要核设计设施所在的某处深山下的隧道中,这些试验的爆炸声每周可以听到一次以上。相比之下,2003年至2017年期间,美国在内华达共进行了150次模拟试验。
核军控专家杨承军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不清楚这则消息所引用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据他介绍,模拟核试验很多核大国如美、俄、英、法都在搞,但消息中所说的“平均一月5次”,数据过于夸张,任何模拟核试验都没必要这么频繁。
《环球时报》记者从权威途径求证港媒报道的真实性,“从未听说有此消息,不知该媒体中的说法从何而来”。
模拟核试验有什么用?
《南华早报》援引中国专家的话说,中国大量的模拟试验并不意味着在核武器开发方面领先于美国。事实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实际测试数量很少。自1945年以来,美国已引爆了1000多枚核弹头。相比之下,中国从1964年开始只进行了45次真正的核试验。但报道引用中国专家的话说中国“有可能很快赶上”。文章称,该试验使用被称为“多级气炮”的大型复杂设备进行,该设备模拟真实核爆炸中产生的极高热量、压力和冲击波。用气炮进行的试验为科学家提供了开发更先进核武器所需的数据。过去,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根据20世纪90年代国际禁令实施之前进行的核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模拟。
那么模拟核试验到底有什么用途呢?据杨承军介绍,除了通过模拟试验掌握相关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核武器服役之后还要通过计算机来定期进行检测,比如一件核武器设计寿命30年,如果服役到30年,它还具不具备功能?是否需要更新?为了保持一定的核实力,就要进行模拟核爆次声波检测实验,这是对现役核武器或民用核材料进行的。“就好像一个食品到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需要检测。”
一位匿名中国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核武器中的核材料,随着储存时间延长,会逐渐老化甚至失效。因此有核武器的国家一般都需要定时检验库存核武器的性能。通过亚临界核试验,不仅可以改进现有的核武器,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还能研究新的核武器。他表示,所谓亚临界核试验是模拟核试验的一种,就是利用高能炸药或其他方式冲击裂变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试验中,由于没有形成临界质量,核原料不发生链式反应,所以并不发生真正的核爆炸。美国一直在进行亚临界核试验。美国国家核安全局发言人曾对外称,美国进行相关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关数据,以验证美现有核武器有效性及保存的安全性。
核冲突风险增大?
《南华早报》称,专家警告说,随着中国加入美俄寻求更有针对性的核武器作为“对潜在威胁的威慑力量”,即将出现的军备竞赛将增加核冲突的风险。报道称,五角大楼官员表示,美国希望敌人相信美方实际上可能会使用新一代武器,例如更小巧、更智能的战术弹头,这种战术核武器通过摧毁特定目标来限制危害。这些新式武器被认为更适用于战术任务,如摧毁地下掩体,同时产生少量放射性沉降物。尽管它们不像之前的核武器那样具有破坏性,也不能抹掉整个城市,但仍比常规武器强大得多。
有美国媒体29日报道称,美国今年2月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披露美国正在开发和部署低当量核武器的计划,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报告说,美国针对中国制定的核战略是,“避免让北京方面错误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可以通过有限使用战区核能力确保优势、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是可以接受的”。
《纽约客》援引美国国防前部长威廉·佩里的话说,世界现在面临核灾难的风险比冷战时期还要高。
杨承军强调,在五个合法有核国家里,中国的核武器数量是最少的。中国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永远不跟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