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成本航空公司A检维修计划控制模式
2018-05-30彭炜球
彭炜球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737NG飞机维修方案中A检项目传统的与创新的控制方法,以寻求更符合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A检控制模式。
关键词:低成本航空公司;A检;维修计划控制模式
O引言
飛机定检是根据适航资料,在飞机使用到一定时限内进行的检查和修理,并依据预先制定的飞机维修方案有计划地安排执行。飞机定检工作的下发需要考虑人力、设备、工具、环境、停场时间等诸多因素。
低成本航空公司飞机的运行多是早出晚归,停场时间通常不超过6小时,真正留给定检工作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时间相当紧迫,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依据自身运行特点,采取更为创新优化的维修计划控制方法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机队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更影响公司整体维修成本支出,意义重大。
由于A检工作间隔相对较短且执行频繁,本文以737NG飞机A检为例来讨论其维修计划控制模式的优化。
1 传统控制模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的A检控制模式主要是采取公约数累加方式。如图1所示,如果每个A检间隔为600飞行小时,那么飞机达到3600飞行小时需要同时执行1A+2 A+3 A+6A的工作,飞机到达7200飞行小时需要同时执行1A+2A+3A+4A+6A(A检工作中没有12A间隔的项目)的工作。可以看出,此A检模式下飞机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的定检工作量都不一致,且不定期地产生工作量峰值,使人员安排不固定,飞机航后停场时间不足以完成峰值期定检工作,导致飞机必须停场。
另外,由于目前737NG飞机维修大纲中所有维修项目的维修间隔都是单独给出,由客户根据间隔自行制定A/C检的方式,这导致统一组包中的各个项目间隔必然不一样,部分还相差较大。按照公约数累加方式执行定检项目,某些间隔较长的工作项目与间隔较短的工作项目一起执行,导致间隔长的工作项目必须要迁就间隔短的项目,无形中造成较大的裕度及航材浪费。另外,这种方式未能做到工作项目按区域划分,容易造成工作相互干扰,以及重复接近,增加了一线工作者的工作量。
2 创新控制模式
针对传统控制方式的缺点,将A检的172个工作项目按照工作区域和相近控制间隔要求,重新精细划分为12个独立间隔的工作包,并且在工作量上要求每个工作包都能在正常的航后完成,如图2所示。同时,将每一个A检工作包视为一个独立项目进行监控,如图3所示。
对传统控制方式与改进后控制方式的Al~A12定检工时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可知。改进后控制方式下的A检包虽然也存在着工作量不一致的情况,但在飞机正常航后都可以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克服了因传统控制方式下A检周期出现工作量峰值而需要额外停场的缺点。
以1800FH项目组成的工作包为例,传统模式下列为3A间隔工作包,只要A检运行至A3、A6、A9、A12……,即3A的倍数时就得执行一次。从控制需留有裕度来分析,如每个A检之间控制裕度为50FH,3A检需要迁就1A检的间隔一并执行,这就导致1800FH间隔项目受1A检控制间隔限制,每1650FH需要执行一次。而按照新的控制方式即独立间隔工作包,则每次均能控制在1750FH执行一次,有效减少了控制裕度。
例如,润滑大翼前缘缝翼滚轮与后缘襟翼作动器机构为1250FC/8MO双重间隔控制项目,以飞机平均日利用率10FH/5FC计算,传统控制方式受A检控制间隔限制,每六个月需执行一次,采取新的控制方式后,可以严格控制在接近8个月执行一次。结合整个机队的情况,该项目可节省相当多人力和耗材,降低维修成本。
对一架飞机600天周期范围内1A~10A检中工作(以日利用率为10小时)的定量统计分析对比可知,1A~10A的总工作裕度累计减少了300天,如表2所示。除去1A的工作包,其他工作包实际完成间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以此降低维修耗材和人力资源,使飞机运营更加经济性。
另外,按照区域进行项目划分,使得工作分配更加合理,避免了相互干扰及重复接近,工作更高效。
3 总结
通过实践可以得出,对A检而言,根据工作区域、重复性接近及维修间隔相近的原则进行工作项目划分组包,并采用新的独立间隔的控制模式,不仅使A检工作项目定量化、简单化、流程化、信息化,同时整个定检工作都能在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满足维修人员的高效运转。而且减少了飞机额外的停场天数,飞机实际的定检周期得到延长,整个机队在运行周期中减少了定检次数,降低了航材消耗和人力支出,达到了节省成本的目的,更符合低成本航空运行的特点。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此创新方式的控制模式需要优化相关控制系统,以及提高维修计划人员的统筹安排和控制水平,才能使其优点最大程度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