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业务发展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
2018-05-30翟光宇苗慧
翟光宇 苗慧
〔内容提要〕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挑战了传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稳定性,增加了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实体经济资金流量的监控要求。本文分析了银行同业业务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降低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同业业务对现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以及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业务 货币政策 社会融资规模
一、同业业务的发展
(一)同业业务的界定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用于解决短期资金流动性短缺的问题。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發展,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交易对手范围开始逐步扩大,不仅限于银行之间的内部交易,还涉及到与基金、信托、证券、租赁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业务往来。目前,银行同业业务泛指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
(二)同业业务的特征
本文选取了23家上市商业银行,对其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同业业务的规模增长迅速、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逐步提升。截至2016年末,23家上市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为2008年的2.98倍,增长幅度达198%。同业资产平均占总资产比例达9.3%;同业负债规模为2008年的4.34倍,增长幅度达334%。同业负债平均占总负债达14.18%。
2.同业业务品种差异化明显。从业务结构上看,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同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同业存放构成了同业负债的重要来源。对于同业资产,存放同业与拆出资金业务发展较快,目前已超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规模;同业负债业务则一直以存放同业为主,其他同业负债品种占比较低,呈现出品种差异化的特征。
二、同业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
(一)同业降低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
目前,同业存款并不要求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拆借成本,因此同业负债的增加便会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缴存基数。同时银行同业业务运行引发的资金流动会减轻商业银行在进行融资时对中央银行的依赖程度,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的需求,即同业业务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同业扭曲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信贷渠道传导理论认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来影响实体经济。同业业务对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种额外的信用创造是脱离实体经济的。而现阶段我国同业业务的传导作用并不在监管范围之内,货币当局很难对信贷渠道进行整体调控。
三、同业业务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型
(一)同业业务对现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同业业务的货币创造功能影响了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简单的同业业务参与货币创造的过程与银行贷款类似,如银行先通过为交易对手进行融资,增加了其资产端的资金规模,交易对手将这笔资金再反存回融资银行时,会扩大银行负债端的资金规模。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带来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实现信用创造。同时,还会利用同业业务来调整资产负债表,如将高风险资产转化为低风险资产,达到风险资本的要求,或利用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关系隐匿风险资产的规模来躲避监管。
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利率的稳定性带来了冲击。一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银行会向非利息收入模式进行转变。由于我国金融消费文化的制约,较大幅度提高存款账户服务费手续费很难实现。因此,商业银行会尽可能扩大与其他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增加收入,同业业务市场便提供了有利的合作平台。二是商业银行自银行间市场来获取同业负债,与更高价格的银行资产进行匹配,赚取价差,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降低了资金的成本,同时又能较少的占用银行自身的资本金来躲避监管,但这种做法很容易干扰同业负债利率的正常波动。
(二)同业业务与社会融资规模
不同于传统的贷款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包括了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投放的所有资金,是目前较为全面的金融指标。只盯住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的变化已不能以正确的对应关系反映金融与经济,更不能反映实体经济真实的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社会融资规模的含义已包含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总额,规避了同业业务带来的统计影响。二是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接近全社会的流动性指标,可以选择有效控制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对其进行调控,社会融资总额代表流入实体经济最真实的资金流动性,使其具有可测、可控、相关的特性。三是其在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中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金融系统向经济实体投放的全部的资金构成社会融资总量,这些资金在投放过程中会覆盖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和保险市场等多个传导途径,这就保证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所有可能参与传导的金融市场所发挥的效用。因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综合考虑了参与信贷传导的各种金融渠道,对于政策目标的实现、拉动经济增长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