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打造“一村一警务助理”升级版
2018-05-30庞武曾刚
庞武 曾刚
广西隆林县地处滇、黔、桂三省接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各族自治县,全县43万人口中有81%为少数民族,聚众斗殴、移民上访、土地纠纷等问题长期困扰当地。为解决农村地区治安防控基础薄弱的现状,按照“政府出资,公安使用”的原则,隆林县公安局通过统一招聘培训,打造出一支覆盖全县的“一村一警务助理”队伍作为公安机关在农村地区的专门警务工作辅助力量,负责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对这支队伍进行了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升级”。
因地制宜、给足保障,打造农村警务助理专业队伍
隆林县共有179个行政村,隆林县公安局共招聘警务助理179人,做到每一个村有一名警务助理。警务助理严格按照本土化、民族化、专业化的要求招录,90%成员是少数民族,95%是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成为专业化的治安“生力军”。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警务助理的工资、保险、绩效和装备等方面的保障,使警务助理在村里敢管事、能管事、管得住事,有效破解了基层治安力量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难题。
推行“五必工作法”,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
为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隆林县公安局在警务助理队伍中推行了“五必工作法”:
一是“一个必须”,即警务助理接到指令后必须立即赶到指定地点接受工作任务。
二是“两个必宣”,即警务助理必须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防盗、抢、骗、火、灾害、交通事故“六防”宣传活动。
三是“三个必见”,即警务助理必须每月与辖区各类重点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见面一次以上。
四是“四个必知”,即警务助理对全村住房、人口、机动车和驾驶员、重点人员、重大事件、重大安全隐患必须知晓。
五是“五个必有”,即警务助理必须具有服从指挥安排、敢于担当、驾驶机动车、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统筹和管理全村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
推行“1+3”智慧警务模式,实现工作全程信息化
“1”是建立农村警务助理综合管理微信平台。平台设有重要事项通知、案件线索举报、请销假等9个功能版块,使警务助理动一动手指就可以开展日常工作。
“3”是建立“三级农村警务助理微信群”。村警办、全县农村警务助理为成员的“农村警务助理微信群”;派出所民警及该所辖区警务助理为成员的“乡镇警务助理微信群”;村警务助理、村“两委”干部、治安积极分子为成员的“村屯警助理微信群”。“三级农村警务助理微信群”成功破解了警务工作在农村地区不易开展的难题,民警利用手机即可瞬间掌握全县每个村屯的动态。
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提升警务助理晋升发展空间,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建立动态考核机制,成立“村警办”,主要负责对农村警务助理的动态管理及考核。考核工作以月为周期,年底由县局“村警办”结合治安状况及村“两委”、辖区群众意见等综合评定警务助理考评等次,以此作为绩效奖金分配、评先评优及留任或解聘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警務助理,优先转入辅警队伍,使他们干事有实劲、工作有奔头,大大激发了警务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创建轮值轮训机制和“警务助理联勤联动机制”,提升业务、协作能力水平
每年组织全县警务助理分批次开展轮训,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参训人员编入城区武装巡逻和应急处突工作队伍,参与各类警情、应急处突处置,提升警务实战能力。按“距离相近、交通便利”的原则,出台“警务助理联勤联动机制”,实现邻村协作和平安共建工作。经过编组的警务助理队伍,在各敏感节点、重要警务部署期间,依照职责分工安排自行配合派出所做好联勤联动、严防严控工作,全面提高辖区见警率。
熊励声是一名长沙理工大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名苗族小伙成为猪场乡那岩村警务助理后,一直善于运用“五必工作法”开展治安防控工作,他特别擅长犯罪嫌疑人模糊影像素描复原和摄影等,协助民警破获系列盗抢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是公安机关一名不可多得的优秀警务辅助人才。
刘敬是桠杈镇享义村的警务助理,这名退伍青年利用无人机把全村进行航拍,熟悉每户每物情况,只要看图他就能精确指出每户人员、土地等情况,调解了多起土地山林纠纷案件。
隆林县通过发挥“一村一警务助理”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