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爱国情怀体现在救国,现今的爱国情怀就是要强国”
2018-05-30
据统计,迁校62年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毕业生25万余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工作,成为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培养出的33位院士中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西安交大入选全國36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2017年11月30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史维祥、潘季、胡奈赛、朱继洲等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西安交大将继承和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继续扎根西部,为西部大开发输出一流人才和一流成果的决心。
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写信的主旨,就是希望中国知识分子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奋斗。”西安交大原党委书记潘季说,“当年西迁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不觉得苦,都积极投身到学校建设和发展上,作为知识分子就是要有这样的爱国情怀,将国家命运与自身相联系,为国家发展做贡献。交大是为救国而建立,西安交大是为爱国而西迁,听党指挥跟党走,这就是交大人的爱国情怀。爱国奉献一直是交大的优良传统,当年的爱国情怀体现在救国,现今的爱国情怀就是要强国。”
参与写信的胡奈赛教授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师辈们办学就是为了救国,到了我们这一代,包括下一代人,办学是为了建国。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强国。不管是救国、建国,还是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
参与写信的朱继洲教授曾多次被年轻人追问:你们西迁过来的那代人牺牲了那么多的幸福,后悔吗?“我的回答是,无怨无悔!因为虽然牺牲了许多物质方面的幸福生活,却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在这片黄土地上建成了一所这么好的大学,我们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用无私奉献换来了辉煌的成绩,内心是欣慰的。”
“我们之所以能上大学,完全是靠国家的助学金,是国家的培养。我们从苦难中走来,怀着报效祖国的热忱,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朱继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