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西松子:你可知西藏白皮松才是我亲妈

2018-05-30萧野

环境与生活 2018年10期
关键词:白皮松松子巴基斯坦

萧野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天气转冷,干果炒货越来越受欢迎,而松子作为一种休闲食品,更是受到食客热捧。市面上的松子基本来自红松,是三角形的小不点,外壳又厚又硬,很难用牙吱开。近几年,市场上还热销一种皮薄、肉厚、手剥的松子,被称为“巴西松子”,价格不菲,大有与榛子、核桃争一争“坚果之王”的架势。许多人以为巴西松子是“巴西松”的果仁,其实不然,它的母亲是生长于我国西藏及巴基斯坦等地的“西藏白皮松”。而这种松树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篇》中已被纳人“极危”等级。

巴西松子原产喜马拉雅山脉

全球有30多个松属植物生产可食用松子,但目前仅有5种具有商业价值,分别是西伯利亚红松、红松、意大利石松、西藏白皮松(亦称喜马拉雅白皮松)和果松。

许多人认为皮薄、肉厚、手剥的巴西松子是“巴西松”的果仁,从巴西进口而来,其实是误读了它的故乡。巴西有一种树,英文名为Brazilian pine,翻译过来的确是“巴西松”,不过这种植物不是松属的,而是南洋杉属的,果仁比“巴西松子”要大得多,长度与核桃相仿,外形呈梯形凸起,不易剥开,煮熟方可食用。而“巴西松子”实则为“西藏白皮松”的商品名。

西藏白皮松是松科松属植物,生长在海拔1800到3350米之间喜马拉雅山麓西北的高山河谷地带,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和中国西藏。

对于“巴西松子”名称的由来,有人怀疑它因产白巴基斯坦西部而得名,并不是!在巴基斯坦,它主要产白该国西北部城市吉尔吉特、北部的吉德拉尔市和苏莱曼山区一带。西藏白皮松的果仁被国人唤作“巴西松子”的原因不得而知。

苏莱曼山脉是兴都库什山脉的延伸,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开伯尔一普赫图赫瓦省和旁遮普省三省交界处,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西藏白皮松林,面积超过260平方公里,当地约有1.3万人通过出售巴西松子获得收入。得益于优越的气候条件,巴基斯坦的巴西松子成熟度好、颗粒大,它是大宗松子出口国,绝大多数通过新疆喀什的口岸销往我国。

西藏白皮松的英文名为“Chilgoza Pine”。在巴基斯坦国语乌尔都语里,chilgoza的意思是“一個球果里有40个果仁”。它的学名是Pinus gerardiana,为了纪念驻印度的苏格兰军官亚历山大·杰拉德(AlexanderGerard)上尉。他是孟加拉土著步兵团(东印度公司孟加拉军队的常规步兵部队)随行的一位调查员,在约2个世纪前调查印度喜马偕尔邦萨特莱杰河谷时发现该物种。喜马偕尔邦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毗连我国西藏。萨特莱杰河是印度河中游的主要支流之一,上游位于中国境内,称“朗钦藏布”,发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冰川,干流经印度喜马偕尔邦。

西藏阿里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札达县是西藏最西的县,该县最西的底雅乡什布奇村与印度接壤,这个村子海拔2700米、陡峭的干暖河谷中生长着西藏白皮松,这也是该种分布的最东界。札达县村庄什布奇被列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西藏白皮松。“十一五”期间,阿里地区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札达县的西藏白皮松采种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万元。

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篇》中,西藏白皮松处于“极危”境地。国家林业局2012年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承担了札达县等4个调查单元的调查任务,共有目的调查物种14种,其中就包括西藏白皮松。“此次调查首次弄清了该物种在我国分布的资源数量,为该种最东部居群的保护提供了基础”,还采集了该种的分子材料。不过,笔者尚未查到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表示,下一步将争取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星鸦攒食助开枝散叶

西藏白皮松为常绿乔木,生长速度缓慢,树高通常不超过20米,在有利的生境下,最高可达25米。它的树皮通常裂成较大而薄的不规则块片剥落,露出浅灰绿色斑块;当年生的树枝为淡黄绿色;叶子3针成一束,颜色为深绿色,每针长约6~ 10厘米,针叶在树上可存活2~3年,松针里包含一种物质叫“萜”,雨水冲刷过松针后就会分泌出来,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因此,西藏白皮松树下生长的植物数量稀少。

西藏白皮松对海拔、温度、光照和湿度等生长条件要求极高,一般生长在季风作用明显减弱的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7~ 13摄氏度,积温2000~3800度,无霜期150~210天。它们根系较发达,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不过,在迎风的山坡上,树木低矮而弯曲。 该物种雌雄同株,单朵花要么是雄花,要么是雌花,不过虽然两种性别的花都能在同一株树上找到,但要靠风力授粉,并不能白育,花期每年5月~6月。西藏白皮松的种子10月份成熟,呈圆柱形,约2厘米长。一个松塔从开花到成熟期需要3年左右,果仁产量有限。

西藏白皮松产生的是无翅种子,因此,它不可能被风吹散,松果落在地上时不会让种子脱落出来。在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或岩石下会看到西藏白皮松的幼苗,而这是松果不太可能掉落种子的地方,原来这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种鸟——星鸦的“杰作”。这种鸟在漫长的冬季里,将西藏白皮松的种子藏匿在石头下囤食。星鸦的喙像一把小匕首,可撬开成熟松果的种子。它们将种子收集在舌头下的一个小囊里,然后将种子埋在岩石下,远离竞争对手的触及范围,未被吃掉的种子在合适的生境下就开枝散叶。

松子脂肪酸丰富人力采集成本高

西藏白皮松最重要的用途在于其可食用的油量丰富的种子。松仁中约含50%的脂肪,30%的蛋白质,10%的碳水化合物,4%的灰分和6%的水分。它的油质非常好,是丰富的脂肪酸来源,如硬脂酸(0.3%)、亚油酸(Omega-6,51.3%)、亚麻酸(Omega-3,1.5%)、油酸(Omega-9,39.7%)等。从松仁里获取的油可抹在伤口或溃疡上,也可用于治疗头部疾病。

在阿富汗,西藏白皮松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省份。它是当地部落居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每公斤售价约20~53美元。收获巴西松子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松树位于非常陡峭的山坡上,而且树高,工人要爬到一二十米高的松树上将松塔打下来,爬树危险而且让人疲惫。之后,工人们还得将松塔背到山下,由于松树多长在山上,交通不便,只能靠人力搬运。最后将松塔堆在一起,放在空旷地方让太阳暴晒,晒干后还要敲碎坚硬的外壳将松子捡出来,整个过程漫长而无趣。目前这些流程基本只能依靠人工,人力和时间成本高,产量上不去,巴西松子的价格才会居高不下。

“杀鸡取卵”是最大威胁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西藏白皮松的生境面积很可能少于2000平方公里,分布地点广泛,总共有超过10个地方的分布区,但规模小、密度低,而且数量在减少。西藏白皮松生长区域的海拔约2000米至3350米,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这意味着,它们生长在高山之间的谷底,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种群交流。IUCN总结西藏白皮松受到的威胁是:松树林被转化为农用地,生境破碎化加重;过度收获种子及过度放牧,阻碍松树林的自然再生。此外,它的种子发芽较快,但在发芽前后容易受昆蟲、鸟类、鼠类的危害。

20世纪90年代,印度喜马偕尔邦索兰(Solan)区的州立大学学者瑟盖尔(Sehgal)警告说,自然栖息地里已经鲜有年轻的西藏白皮松树(树龄不到25岁)。瑟盖尔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县(Kinnaur)和恰姆巴(Chamba)地区开展研究,发现当地现存的西藏白皮松都已年过六旬,森林老化,几乎没有任何再生。钻蛀松球果的害虫多年来也一直摧残着西藏白皮松。

在一些地区,山里的部落和村庄对西藏白皮松拥有所有权。以往有充足的球果留在树上,确保一些种子留下来用于自然再生繁殖。然而,过去50年里,公路开始修建,大大方便了山谷里的贸易,西藏白皮松生长之处的当地人向私人承包商出售松子收获权,商人们将松子取得一颗不剩,导致松林再生几无可能。各种研究纷纷指出,如果按目前的开采速度继续下去,该物种将在不久的将来灭绝。而且由于过度砍伐,天然森林几乎没有再生的余地。降雪量减少,加之放牧压力增大,也不利于幼苗和树苗的生长。

2009年,印度阿育王大学经济学家林基·萨卡(RinkiSarkar)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西部地区开展“多种共同财产资源管理”项目时,发现当地过度采集西藏白皮松球果的问题很严重。萨卡质疑,大规模获取这种松果是否具有生态可持续性?这一发现促成了两项由喜马偕尔邦林业部资助的研究,希望在金瑙尔县寻求保护西藏白皮松和解决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方案。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在巴基斯坦启动“扭转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项目,该项目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该基金是旨在改善全球环境的项目的最大公共捐助者,希望保护和恢复巴基斯坦的西藏白皮松林。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的目标是,加强对西藏白皮松林的综合和可持续监管,保护和恢复西藏白皮松林景观。

印度林业研究和教育委员会表示,除生产营养坚果外,西藏白皮松还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水文功能,“随着资源迅速萎缩,我们正在失去基因库存,迫切需要一个种质库来拯救该物种,防止它灭绝,但时间和资金似乎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猜你喜欢

白皮松松子巴基斯坦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松子和小鸟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迷失黑白秀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中国在巴基斯坦海外利益的维护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