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要求
2018-05-30刘建军
刘建军
关于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有过论述,特别是在2015年12月30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爱国主义作了全面阐述。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主要有三个重点: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三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其中,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处在承前启后位置上,既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又是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正确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特别是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入侵,中华民族落伍了、衰弱了,甚至沦落到亡国灭种的最危险境地。从那时以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始终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强烈的愿望。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中国梦”这一鲜明有力而贴近生活的提法,迅速引发亿万中国人民的强烈共鸣,得到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成为当代中国人奋力追求的共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联系起来,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提供了重要遵循。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既与古代、近代、现代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又有因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而形成鲜明特色。把握这些特色,是当代中国人弘扬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前提。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一个长期追求和接续奋斗的过程。与在革命中拼搏和在建设中探索的先辈们相比,奋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我们是更加幸运的,因为我们处在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最近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确实如此,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将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我们将见证这个历史时刻。因此,实现这一梦想,就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庄严的使命,成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在当代中国,爱国是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
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历史地形成的。具体地说,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进程中逐步形成起来并得到确立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开辟和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革,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得到集中体现。
坚持爱国情怀、创新精神、世界眼光相结合,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突出特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没有改革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中华民族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把各国紧密地联系起来。当今的中国也必须是开放的中国,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就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胸襟的爱国主义,它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坚持知国之理、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相贯通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
从理论上讲,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具有一定抽象性,是对社会生活中千千万万爱国现象的高度概括,具有自身的理论完整性和学理支撑。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它必然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体现在每个爱国者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中。
爱国首先表现为一种感情,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涵养和增强人们的爱国之情。这种情感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人们往往是从爱家乡,爱家乡的父老乡亲开始,逐步扩大到爱整个国家。尽管自发的爱国之情非常珍贵,但不应只停留在这一阶段,而要达到成熟的自觉,把深厚的感情建立在深刻的认识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知之深爱之切》一文中,谈到自己的故乡之情时指出,“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对家乡是如此,对整个国家更是如此。因此,爱国与知国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感情要建立在对国家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实现爱国之情与知国之理相贯通。
爱国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上,必须转化为行动的意志和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爱国主义从自发情感转化为自觉行为,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涵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袁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