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周:国粹与园林的交融
2018-05-30杨云倩
杨云倩
金秋十月,黄金周,位于北京丰台的园博园,游人络绎不绝。人们欣赏着园林秋色,感受着国粹戏曲文化的魅力,收获了全身心的感官体验。作为“梨园之乡”的北京丰台,为戏曲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也把国粹艺术传播更远。
园林中的演出
丰台“戏”最足时,往往就在这戏曲文化周。
10月1日,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在北京园博园的园林之中,献上了几乎全天候无间断的精彩演出。唯美精致的场景、地方园中的乡音戏、高潮迭起的票友大赛、再现经典的戏曲电影展映,吸引了20余万观众前来,园博园变成了戏曲大观园。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全国顶尖的好戏。今年戏曲文化周,共有22家文艺院团带来近300个演出剧(曲)目,2000多名演职人员联袂为广大游客奉上726场传统文化演出。有戏迷朋友说,多参加一年戏曲周的活动就可以多一份对戏曲梦追求的活力。
身着精致戏服的花旦用“咿呀”的唱腔,唱着曲调婉转的戏词,舞着优美舒展的身姿,令观众们沉醉其中;北京园、江苏园、福建园、西安园等10个地方园里演起了地方戏,用乡音乡韵激荡着人们的乡情乡恋;“欧洲园”里由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国家京剧院、京演集团、北京交响乐团奉上的传统音乐演出座无虚席,露天音乐会在园林的迷人环境中,让人们有了拥抱自然的美好;银杏大道每天两场的花车巡游,传递着纯正的戏曲味道,更让人感到戏曲艺术与人们的真正贴近……
戏曲文化周期间,一屋一桥、一亭一阁皆为舞台,戏曲让整个园博园变成了一座大戏园。演员时而在舞台上演唱,时而走入曲廊表演。戏台上戏韵悠长,戏台下秋光正好,景随步移、戏随景迁。
开场前20分钟,“岭南园”内已经坐满了翘首以盼的观众。随着戏曲演员缓步走下舞台,走入观众中间演出《红楼梦》“游园”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现场的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也有观众开始为身旁的亲友讲解起剧目中的唱词。
“設计‘游园唱段就是考虑到本次中国戏曲文化周会有很多家庭一起过来,我们希望能借此机会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北京青年越剧团团长黄敏说。
戏曲的活态传承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牡丹亭》的一句唱词大放异彩。主办方奇思妙想,老戏新唱,以戏曲科幻秀的形式呈现《梦回·牡丹亭》,利用全息成像、智能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通过“声”“形”“意”美术呈现与动线设计,配以表演,打造出一部动态沉浸式视觉观赏秀。观众可以借助人脸识别、虚拟现实(VR)、动态捕捉等技术手段参与其中,每个人既是参观者、表演者,也成为了参展作品的一部分。戏曲科幻秀突破性地将“展”与“演”相结合,打造出沉浸式的戏曲文化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感受戏曲文化。
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最吸引人的,就是各种戏曲艺术的新玩法了。除了戏曲演出、传统音乐演出,还有京剧票友大赛、娃娃唱戏娃娃看、花车巡游、戏曲科幻秀、戏曲场景秀和人物秀、非遗展示、戏曲电影展映等,诸多形式活泼、互动体验丰富的活动,让人们能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在互动体验中熟悉戏曲、爱上戏曲。
“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一下,这些传统文化的知识自然就知道了。”一位带着女儿画京剧脸谱的游人说。戏曲文化周开展了脸谱彩绘、戏装体验、戏影彩贴等互动体验项目,妙趣横生的活动,让游客可以多形式地感受深厚的国粹意蕴,了解瑰丽多彩的传统文化。
每年的花车巡游都是人们翘首期待的重头戏,今年“戏曲情”“戏曲潮”“戏曲风”“戏曲梦”等四大方阵,由三辆戏曲景观舞台花车、大型戏曲机甲与戏曲机械人偶及200多名巡游演员共同组成。一剧一景一行当,令人目不暇接。同时,花车巡游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新颖独特,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除了花车巡游,园博园银杏大道两侧更是“移步换戏”。最受欢迎的当属戏曲场景秀,将街头艺术与中国传统戏曲相结合,《龙凤呈祥》《武松打虎》《贵妃醉酒》等经典戏曲场景设置在路边,并配以经典唱段和演员表演,引得众人纷纷上前,让自己化身剧中人。
以“国粹传承·回味经典·京韵悠远·薪火相传”为主题的京剧票友大赛吸引国内外近6000名票友竞相参与,大家以戏会友、共襄盛举。来自多个国家的“洋票友”与传统曲艺的结合,有模有样的一招一式,都让人们看到了国粹的经典之处。开幕式上700多名中小学生共同演唱戏歌《我是中国人》,演绎中国戏曲的盛大华章,气势恢宏。少儿亲子剧场带来少儿演员主演的剧目,“娃娃唱戏娃娃看”,传承戏曲艺术。现场不少观众表示,这是老百姓的节日,更是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
“梨园之乡”的新貌
中国戏曲文化周连续两年在北京园博园举办,从名不见经传的丰台区域性戏曲文化节,到北京市级的戏曲文化周,再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戏曲文化盛典,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在丰台滋生、成长的戏曲文化品牌完成了漂亮的“三级跳”,成为以中国命名、由文化和旅游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戏曲文化活动。
中国戏曲文化周落户位于丰台的北京园博园,离不开丰台深厚的戏曲底蕴。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丰台素有“梨园之乡”的美称。
据考证,中国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而当时金中都的所在地,便是今天北京南部包括丰台区所在的一片区域,于是后人自然而然地将丰台看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发祥之地”。丰台区戏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戏曲专业院校是戏曲人才的摇篮。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曲剧团等北京市主要戏曲院团和多家戏曲相关文创企业汇集了众多优秀戏曲人才,是戏曲资源的集聚区。
戏曲在丰台的群众基础也非常强,除一些专业的演出院团之外,丰台区还有各类群众戏曲文艺团队60余支,活跃度不亚于专业团体,是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民间力量。同时,丰台区有50多所中小学开展戏曲教育,培养了一批喜欢戏曲、会唱戏的小票友。此次戏曲文化周吸引了20余万居民和戏曲爱好者参与,浓郁的戏曲氛围可见一斑。
除了丰台深厚的的戏曲底蕴,中国戏曲文化周落户丰台,也得益于丰台区始终高度重视戏曲文化发展,将戏曲文化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作首都文化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力抓手,努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先后出台《关于把丰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首都文化强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同时,丰台区围绕戏曲主题文化活动举办、扶持群众票房发展,以及与驻区戏曲文化单位联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政府支持、加上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让中国戏曲于丰台的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