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作文是为了用”

2018-05-30尹逊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学性写作能力作文

尹逊才

作文难写、难教的原因很多,但写作教学的目的异化是一个关键的原因。张志公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受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我们的写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有脱离应用实际的毛病。1982年,他在《写作教学要重视实践性》一文中指出,当下写作教学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不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是“对写作教学的实用性重视不够”。1984年,他在《人民教育》上又发表了题为“学作文是为了用”的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写作教学的应用目的观:“最根本的一点是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提得高一点,说得严重一点,就是首先要从教学思想入手。”“学作文是为了用。”他的写作应用目的观可以说触及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学生进入到学校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今天重温他的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反思当下的写作教学,有助于我们调整思路找寻新的出发点。

一、应用不是教应用文,而是教给学生写作的“应变”能力

一提到应用,有很多老师马上会想到“应用文”,并且说:加强“应用”不就是多学点应用文嘛。这种观点在张志公先生看来是需要纠正的,“一说到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狭义的‘应用文,就是书信、便条那一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面向应用就是要考虑学生日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进一步学习中、在实际工作中要写些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当养成他们什么样的能够适应各种需要的写作能力”,“这就是面向应用,并不是说把三百六十行的所有应用文体都拿来讲一通,练一通”。(《学作文是为了用》)也就是说,所谓“应用”,不是那些所谓的静态的、结果性的文体知识或篇章样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要学会沟通和交流本身,而不是沟通和交流的结果。此外,所谓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概念,更是一个“未来进行时”的概念。它更侧重的是学生在未来的情境中运用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们在写作方面的‘应变能力,也就是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学作文是为了用》)。因而在中小学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能力都需要培养,而是要教那些基础的、核心的能力,能与未来的需要一脉贯通的能力。对此,他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有三个是最关紧要的”,即态度和习惯的问题,思路问题,字、句、篇章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的写作教学应用观,是值得我们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深思的。首先,它告诉我们,写作教学是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可遗憾的是,当下很多学校和老师并不考虑学生的未来,而是只是盯着考试,并且越来越把考当成一个挡箭牌,“分数就是硬道理”。这种做法,显然不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是以某个时段的考试为终点的,考试结束,学习和发展也就终止了。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學习的要求,这就是一个明证。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我是着眼于应用了,可是学生考试考不好怎么办?应用与考试真的矛盾吗?如果我们去了解一下已故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长达30年的“‘言语交际式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的成果,也许就会改变自己的固执观点。其次,它告诉我们,教学中要抓基础的、核心的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涉及很多内容,但是每一项能力都要去抓,恐怕不成。英国著名过程哲学创始人怀特海在谈到教育时,曾说过两条戒律: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因而,我们要研究哪些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够促进未来发展的核心写作能力。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想起“核心素养”这个词来,他的这种思想不正是“核心素养”观吗?

二、文学性的写作与实际应用的写作要作区分

基于应用的写作教学观,张志公先生对文学性写作与实际应用写作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指出:“照目前的做法,文学教育和实际应用的语文训练搅在一起,实际上起了互相削弱的作用。”并且特别强调 “这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学作文是为了用》)由此可见,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文学性写作与实际应用写作之间的区别,并且注意到教学实践中两者出现了相互抵牾、相互削弱的情形。不过对这一问题,由于时间因素,他并没来得及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指出两者相互削弱的根源所在。不过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因为据笔者的阅历所见,当下很少有人从这一角度审视当下的教学,相反,还一味地提倡加强文学性教育。这种做法,直接导致语文教学中文学性文体与实用性文体的混乱,实用性交际的空间被严重挤压、变形。

笔者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小学参加作文授课比赛。其中有一位老师执教的写作课是“记一次神奇的实验”。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把一尾小金鱼放到一个试管里,再把试管放到酒精灯上,把水烧开,但是小金鱼却安然无恙。老师让学生观察并把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告诉同学。其中有一位男生是这样描述的:“我看见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点燃了酒精灯……”这位老师打断他,说:“你能不能说得生动一些?”这位男同学改说道:“我看见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拿出一根,‘嗤啦一声划着了火柴……”老师立即表扬道:“很好,你用上了咱们学过的拟声词。你还能不能再生动一点?”这个男生思考了一下说:“我看见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拿出一根,‘嗤啦一声划着了火柴,火柴的光亮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亮了整个屋子!”老师再次表扬:“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用了一个具有诗意的比喻。你们也要生动地描述你们的所见。”“记一次神奇的实验”是写实的记叙文,它应该首先要求的是内容准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而不是生动,至于夸张的想象更是不应该的。巧的是,紧接着后面有一位老师上的作文课是“卡通人物”,这类型的作文显然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想象,编写自己的故事,但是整节课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可以塑造自己的卡通人物。课后,当我问几个同学“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橡皮和铅笔变成卡通人物”的时候,学生连连摇头。我在这里不是有意批评两位老师,责任其实也不在老师,根源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指导方针出了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明确地、严格地将实用文写作与文学性写作区分开来。文学性写作的本质特点是托物言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讲究的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比如“感时花溅泪”,花怎么能落泪呢?但是这就是杜甫心情的真实写照。写实用文,就不能这么写,实用文讲究的是客观的真实,不能夸张、变形。其次,实用文的写作,尤其要突出读者意识。交际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讲究的是信息的准确、快速、接受与反馈,读者对象的确定对信息的传递具有良好的裁剪作用。比如上面的“记一次神奇的实验”,如果要求学生将这个事情回家后转述给父母听,他(她)就得考虑,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才能更清楚呢?哪些地方父母不太明白,要详细地说说?哪些地方是父母比较明白的,可以简略提一下?比如划着火柴点燃酒精灯,这是常识,根本没有必要详细叙述。但是老师拿了多粗的试管,烧的哪个部位,水烧开了没有,这显然是父母关心的问题,也是实验的核心、关键,因而要详细去描述。第三,实用文的写作因为具有交际性,尤其要注意真实情境的设置和真实任务的设计。真实交际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真实任务的设置,会激发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还是拿那个实验的例子来说,因为是“向父母描述”,学生有了具体的、真实的任务,就有了真实的表达需求。而反观我们学校通常的作文,都是给定一个命题,让学生自说自话,或者说给老师这个虚假的“读者”(其实是裁判)听,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呢?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反对将写作问题单独看待,细究他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写作跟阅读同样重要

传统的观念里面,可以说是“得写作者得天下”。他在《关于精讲及其他》一文中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写的能力是目的,培养读的能力也是目的。……读与写,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并且还专门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读的作用。他指出,从生活应用的范围来说,读远比写要广阔得多。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吸收思想营养、精神营养、社会和自然常识以丰富生活,而写的范围就要窄得多了。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虽然两者同等重要,但是从相互促进的角度来看,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首先,阅读积累会优化写作的表达,“朗读得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这些,必然会在自己的书面语言——写作中反映出来”(《读是写的基础》)。其次,阅读所得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分析作品的语言艺术,并且教给学生学习运用那些修辞方法。作品的结构、组织、条理、层次、内在的逻辑性等等,应该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注意到这些方面”(《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当然,写作也对阅读具有反作用力。张志公先生这个观点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在这里笔者还是要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在实践中,根本还没有做好这一点,那就是仔细研究阅读,促进写作。比如《早》(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其最为精彩的段落当属第3自然段,作者在表达顺序的安排上颇具匠心:书屋的整体布局按照“西—南—东—北”的顺序来介绍,每个方位陈设的介绍则按照“从中央到四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两者如经纬交织,有条不紊。五年级的学生,表达和交流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缺乏层次和順序的安排。这篇文章在此方面可以说是一个范本。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解读到这一点,而是将着力点放到鲁迅品质的学习上。

3.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多方面的配合

有的老师认为,写作就是技法的提升,或者多写多练就可以了。张志公先生指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首先,语文教育是一个整体,听说、读、写四项是不可分的。读什么,怎么读,这个会影响写作;知识积累、思维发展、能力等共同的提高,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这个前面已经提到,此处不再赘言。难能可贵的是,他指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各科教学及环境都有关。“各科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各科教学都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言”,“社会影响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重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

张志公先生的这种思想提示我们,写作教学不仅仅是写作教学的问题,语文教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问题,学校的各个学科都要相互配合,而不是分裂;学校跟家庭、社会也要相互配合,而不是分裂。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认识和适应这个世界,但是目前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出校门,却让我们已经有了偏见、无知和盲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代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哲学导论》中说:“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我们今天重温张志公先生的写作应用观,虽然不能说我们在写作教学的认识上超越了他,但是在理解“应用”的意义上,我们敢说我们应该是更前进了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文学性写作能力作文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