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名利,守本心
2018-05-30曾元锋
曾元锋
在育人的校园内有这样一条标语:“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不禁令人沉思:教育这一培养人才的工程,何时变得如此世俗功利了!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当时北大的学生因为受科举的影响,以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获得当官的资格。蔡元培一上任就告诫大家,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不当以之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学习亦如此,重要的不是追逐名利,而是用知识充实自己。学习,首先要学会保持本心。
事实上,从古至今,绝不缺少这样的人。如凿壁偷光的匡衡,每天晚上借着邻居的灯光读书,几十年如一日,终成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又如王献之夜以继日地练字,不畏枯燥不辞辛苦,终成书法大家,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再看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创始人童第周,在没有电灯的情况下,在院子里利用天然光进行实验,没有培养胚胎的器皿,就用粗糙的陶瓷酒杯代替,就连解剖器也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他仍坚定拒绝比利时大学的邀请,留守中国进行研究。他从不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同伴们一起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终使我国实验胚胎研究登顶世界。
他们坚守本心,不为功名利禄,不惧辛苦,是多么令人敬佩。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逐渐异变为一门知识性的基础学科和考试科目,以致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锐减,英语教育效率低下。像英语这门学科一样异变的情况不在少数。如“从育,养子始作善也”演变为“学而优则仕”等。教育不是教导学生如何追名逐利,而是为了培养人才,引导学生乐学、好学,激发学生勇于钻研的精神。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谓学习,应坚守本心,不要让功名利禄左右人生追求;所谓学习,不是死学,应是乐学,从而“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学习舍名利,守本心,于己有利,于社会有大利。让我们舍名利,守本心,回归教育与学习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