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中的‘动’与‘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8-05-30刘悦黄国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静交朋友牛羊

刘悦 黄国才

教学篇目

《敕勒歌》、《出郊》、《绝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二》(迟日江山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的方法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通过《敕勒歌》的学习,发现古诗中“在‘静的画面中加入‘动,画面就能‘活起来”的现象。再通过其他三首诗的对比学习,感受诗中“动静搭配”的美妙,建构对“诗歌‘动静搭配方式”的作用的粗浅认识。

3.在《鸟鸣涧》的学习中,探究“诗歌‘动静搭配有不同妙处”,引发学生对古诗“动”与“静”的持续的探索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敕勒歌》,发现“动静搭配之美”

1. 情境创设。课件呈现配乐视频:草原美景。教师讲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叫敕勒族。那里的天湛蓝高远,草原辽阔无垠,茂盛的青草养育了一群群骏马和牛羊。听,有人唱起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教师配乐诵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强调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问思考: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中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把它们从诗歌中圈出来。(生圈画:天、草、牛羊。)

5.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敕勒川……野茫茫……”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描绘:天很阔,草很绿……)

出示:图画+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感受“天似穹庐”的广阔无垠。生朗读想象。

出示:风吹草低见牛羊。展开想象:一望无际的天底下,当风吹过,草原上能看到什么?(生:牛羊。)继续想象:牛羊在做什么?

师:展开想象的翅膀,草原上除了牛羊,还能看到什么?

师:看,当我们展开想象,这幅草原图就越来越丰富啦!

6.讨论最后一句诗的作用。对比有与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诗的不同效果。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读一读,这样的两幅画你更喜欢哪幅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师:原来大家发现,“风吹草低”“牛羊活动”把静静的草原图变成了会动的画,草原也更有生机了。(板书:生机)

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发现,在这首诗描绘的画面中,天和草原是“静”的,“风吹草低”和“牛羊活动”是“动”的,有静有动画面就“活”起来了,使草原更有生机了。(板书:动 静)

二、迁移读古诗《出郊》《绝句一》《绝句二》,感悟“动静搭配之妙”

1.下面几首诗描绘的画面中,也像这样“有静有动”吗?我们去验证一下。读一读,把诗中“动”的诗句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出郊》《绝句一》《绝句二》。生自读,画诗句。)

2.指名学生汇报,引导读好诗中描写“动”与“静”的诗句。

3.引导发现:《绝句二》中除了燕子在飞,还有什么也在动?

师:我们发现这些诗展现的画面中,都“有静有动”,有的一眼就能发现,有的像风那样藏在诗里。在诗里,“动”和“静”是怎样交朋友的呢?我们继续去探个究竟。

4.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三首诗,想一想:在这三首诗中,“动”“静”是怎样交朋友的?跟同桌说一说:表格中的“?”该填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电脑上完成表格。

6.探索发现。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师:看来,动静交朋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先动后静”,可以“先静后动”,还可以“动静交叉”。搭配数量也可以不一样,可以“三静一动”“两静两动”,还可以“一静三动”。真有意思!

三、小试牛刀,创作《夏日荷塘》,习得“动静搭配之法”

出示荷塘图及文字:荷花别样红,绿伞擎水中。_______ ,花叶暗香送。刘老师夏天到荷塘看荷花,写了三句诗,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帮我加上一句,让这诗中的图画动起来。再选择其中一种动静搭配方式,组合成一首有动有静的诗。

生:荷花别样红,绿伞擎水中,蝌蚪水里游,花叶暗香送。

师:你请蝌蚪帮忙让画面动起来了,选择“静→静→动→动”的搭配方式组合成诗,真好!

……

师:同学们真棒,请不同的事物来帮忙,让诗中的画更生动了。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动静交朋友的方式,创作出了有动有静的不同的小诗。

师:这几首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的生机,“动静交朋友”还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读一读《鸟鸣涧》,继续探索吧!

四、拓展提升,读《鸟鸣涧》,探究“动静搭配之异”

出示: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读《鸟鸣涧》,先用“ ”画出“动”的诗句,想一想:这首诗中“动静交朋友”所展现的画面,让你感受到什么?(生画诗句,思考。)

生:画面让我感受到很安静。

师:这就奇怪了,这首诗四句中有三句写了“动”的景物,为什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静”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因为听到鸟叫,说明很安静。

师:只有“靜”才能让人听到桂花悄悄下落、月亮慢慢上升,才能清晰地听到鸟鸣!大诗人王维多高明,他请“动”帮忙展现“静”的画面。(生朗读感受诗的“静”)

师:在古诗中,动静交朋友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古诗中的动与静”还藏着许多的学问呢。今后在读诗时,如果能关注诗中的“静”与“动”,你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古诗中的动与静)

专家评析

笔者在现场聆听了刘悦老师和重庆市人民小学二年级同学合作完成的“群文阅读”教学——探讨古诗中的“动”与“静”,颇感惊讶。惊讶之一:刘老师能把古诗教得这么活泼好玩。惊讶之二:二年级小朋友对古诗中的“动”与“静”相当敏感。惊讶之三:40分钟,居然读了4首诗,还与老师合作“创作”了一首诗。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群文阅读”理念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由刘老师这节课可窥见一斑。具体地说,有以下三点:

1.确定合宜的可供讨论的“议题”。探讨古诗中的“动”与“静”,并以此议题为推动阅读展开的线索,层层递进,最后达成共识。

2.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用“议题”串起来,使之结构化,便于迁移。如,读完《敕勒歌》,感受到诗句的“动”“静”搭配,借助表格顺利完成另外三首的阅读探讨任务。

3.教学程序动静搭配,思维含量逐步提高。如,借助表格做练习、创作诗句“玩”搭配、探究以“动”的诗句表现“静”的奥秘,等等,都让学生沉浸在“探讨”的乐趣中。

猜你喜欢

动静交朋友牛羊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与“都”交朋友
微·视界
与『和』交朋友
“动静”之中话物理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决定了你这一生是什么样的人
牛羊各几头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们”字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