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奇迹”背后的组织力
2018-05-30闫正宇刘时新
闫正宇 刘时新
2018年2月28日,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正式动工第29个月。北京新机场航站楼这只世界上最大的“鳳凰”已经英姿挺立。
“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这里每天有80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27台塔吊全天运转,两条轨道上16列小火车24小时穿梭……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每个月浇筑的混凝土可以建造出25栋18层高的大楼,10个月所绑扎的钢筋量差不多可以建造两艘辽宁舰……”在航站楼作业平台二层,北京城建集团总承包部新机场项目部经理李建华站在形似“灵芝”的C型柱下介绍说:“去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机场建设,两次称赞现场管理‘井井有条。”说到这里,李建华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井井有条”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建集团新机场项目部发挥超强组织力,与施工单位员工共同创造工程奇迹的高度肯定,也彰显了组织力“成果至上”的特质。
新机场航站楼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党总支带领87名共产党员、200余名管理干部、8000余名工人,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中、在施工机械的轰鸣里,将工程建设管理得如同一场承转启合潇洒流畅、艺术表演丝丝入扣、场景切换严密精准的超大型“凤凰奇迹”史诗剧,实现了进度零延误、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环保零超标,得到了业主的赞扬和好评。
创造“凤凰奇迹”的组织力是怎么形成的呢?
组织力的点睛之笔——领导“干在一线”
“不能坐在办公室等着送喜报。”采访中,李建华多次重复了这句话。这是他从业23年的心得,也是他对部下的要求。
新机场航站楼工程中标后,北京城建集团党委向工程总承包部党政领导班子和新机场项目部党政班子提出重托:“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是集团史上承接的单体体量最大、结构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国家重点工程,一定要成为全国机场建设的精品样板工程。”
北京新机场是一个设计新颖、功能齐全、智能化的超大型国际机场,航站区南北长1753.4米,东西宽约1591米,由约70万平方米的旅客航站楼、约8万平方米的换乘中心和约40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及停车楼三部分组成,工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面对这一设计中的庞然大物,干过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的李建华,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的重。
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讨论,李建华团队基于“压缩管理层级,提高掌控能力”目标,建立了“总包统筹、分区管理、统一招标”的管理模式,9家二级公司各精选出15人,与总承包部项目团队组成了200余人合署办公的大项目管理体系。这一管理模式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为将工程理念、施工标准、操作规范一竿子插到底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
“再先进的管理模式,也不能预测现场会出现什么问题。干部只有走到现场看,围着项目干,在现场调兵遣将才能打胜仗。”李建华对此坚信不疑。
2017年11月8日上午,李建华站在航站楼楼顶,看着正在进行的屋面施工情况,眉头拧了起来。此前,他从工程进度日报上看到:气泡窗玻璃安装完成情况为5%,条形天窗玻璃安装尚未开始;金属屋面系统的第四道工序次檩条的安装完成情况为67%,第五道工序钢底板安装了31%,第六道工序还未开始。
此时,距离新机场航站楼封顶封围的节点仅剩50余天。如何确保按时完成目标呢?
回到办公室,李建华在下午要召开的封顶封围动员会汇报材料上加了一页,写道:“‘封顶封围目标坚决不能动摇,没有退路,必须实现。请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坚定不移地保持永不懈怠、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动员会上,在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总经理罗岗、党委书记姜维纲的见证下,李建华与各专业分包单位的负责人——签订了确保顺利完成节点目标的“军令状”。
“胜仗是在一线打出来的。”55岁的熊计富是项目部生产副经理,言谈中依然带着军人的风格,“按照我们的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每天早晨6点钟吃早饭,6点半和1200名工人一起上屋面。午饭在屋面吃,晚上8点钟下楼。吃过饭,马上开会,各个区段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听着熊计富有条不紊的讲述,一幕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的火热场面跃然眼前。
在李建华带领下,项目部团队和各专业分包单位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迅速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和施工难题,提前4天完成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底板施工,提前15天完成地下结构封顶目标,提前12天实现结构封顶,创造了令同行称赞的“北京新机场速度”。
组织力的钢筋铁骨——科技“武装工人”
“新机场航站楼工程是‘智慧工地的样板。”说起“智慧工地”的优势,46岁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新机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段先军滔滔不绝,“27台塔吊装上了防碰撞系统,保证7台塔吊可以同时工作‘不打架;一万根基础桩施工定位使用基于GPS卫星定位的RTK测量技术,2个人就完成了测量复核;工人看着工序动画展示、工程效果模型施工,避免了施工错误……”
段先军带领团队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BIM系统是目前国内同行业最先进水平,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优化了施工流程,实现了机场各类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利用,在工程建设中大显神威。
“用高科技手段武装工人,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边的‘导师,这样我们打造精品工程就掌握了主动权。”38岁的党员、项目部副经理张正原任集团BIM中心主任,他是自告奋勇来到项目部的。他说:“我是带着理想来的,就是想要把最新科技手段应用在新机场,看着新机场拔地而起。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新机场航站楼机电工程由108个系统组成,而常规公共建筑只有水电风消防等20多个系统。张正带领的BIM团队需要在各施工单位进场前就将施工工序、施工标准、工程结果在计算机进行三维模拟,并制作成立体、直观的动画对作业人员进行全员交底。
“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延误,让工人等得‘嗷嗷叫,绝不能再在不断返工浪费这条路上跑下去。”张正和同事們加班加点,3个月完成80万平方米的各类结构模型;6个月内将6300张机电施工图纸转化为一个形象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和700张三维深化图,并在虚拟演练中发现了20多万处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软硬碰撞”,提前全部处理完毕。
2017年,这个40余人的团队共完成施工可视化方案168个,3000多名技术工人据此进行可视化交底和施工,比传统方式减少了98%以上的返工,降低47%的施工协调量,减少拆改变更费用上千万元。
2月28日,我们登上了航站楼屋顶,环顾四望,在苍茫的天空下,屋顶高低起伏,如同连绵的山丘、翻滚的波浪,凸起的气泡窗恰似穹隆的圆顶,线条柔美而又气势恢宏。这便是著名女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闻名于世的“扎哈曲线”设计。
拍案叫绝的设计方案和紧张繁重的建筑施工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曲线、柔和、韵律,这些被人感叹传颂的建筑效果,却是令建筑施工者头疼不已的难题。
在新机场航站楼项目中,这对矛盾冲突得尤其激烈。
航站楼是以凤凰造型闻名世界的,要实现这个造型,需要用6万多根长短不一的钢管和1万多个球节点搭建起一个世界最大的自由曲面钢结构。屋盖最高和最低点起伏高差达到30米,周边还有很多悬挑区域。要建造面积如此巨大的自由曲面,需要精准到毫米的节点设计、构件布置和轮廓定位。测量站主任李杰说:“干测量快20年了,新机场航站楼屋盖钢结构测量是难度最大的。”
在钢结构吊装期间,李杰每天有一半的工作时间行走在50米高的屋顶上,或是操作三维扫描仪对照模型进行测量扫描检查,或是用起全站仪对主吊装单元的临时支撑位置进行测量、复核,并要按时把相关数据发到相关微信群、QQ群,为工人施工提供依据。
每天工作再忙,李杰也要挤出时间做一件事:傍晚六点多钟,她都要在屋顶上找到一个角落,和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视频。“我们母女仨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各自在群里视频‘汇报自己的学习呀、工作呀什么的。我们仨就像姐妹一样。”说到这儿,工作泼辣的川妹子眼中泛出了泪光。
2017年6月30日,新机场屋盖最后一块钢网架在众人的关注下徐徐提升就位,精度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全方位的高科技手段武装了工人,在提升工人专业技能的同时,保证了工程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项目部所有完工项目实现了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组织力的力量之源——和谐劳动关系
在新机场项目部,施工人员没有“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称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人”。北京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说:“他们不仅是劳动者,更是创造者,我们完成的所有建筑都凝结着他们的贡献。”
全方位维护好工人的安全、尊严、权益,在动工之前就开始了。
站在航站楼二层平台抬头仰望,在密如蛛网的网架下,有一层米白色的网,它宛如一张硕大无朋的安全网,卫护着曾经在网架上作业的工人。负责施工安全工作的项目部副经理程富财介绍说:“这是我们经过反复比较,花了几百万元购买的最结实的防护网。”
生命至上,平安第一。为了确保工人施工作业安全,项目部累计投入安全资金过亿元,购买了安全五件套、施工操作平台脚手板等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针对航站楼钢网架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量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项目部通过布安全网、搭生命线、戴五点式安全带、穿防滑鞋、挂安全钢吊篮等一整套安全措施,确保了工人安全。自开工至今,新机场航站楼项目在安全上始终“零伤亡、零事故”。
时近惊蛰,旷野寒风凛冽。走进工人食堂、工地超市、阅览室,感觉到浓浓的“家”的温暖。走进工人宿舍,热气迎面扑来,铁架床、蓝色被褥整齐划一。“床铺、被褥、衣柜、鞋柜、碗柜、桌椅、床上三件套,所有这些都是统一配备的,工人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新机场项目部物业部经理张学军介绍说,“生活区中央空调全天运行、热水24小时供应,WiFi全覆盖,宿舍都安装了USB接口……”
“我当建筑工人已经8年了,在新机场工地,我第一次住进了有空调、热水和无线网络的宿舍。从来到新机场,我天天都能和家里的女儿视频。”来自江苏的郭振坤是一名电焊工,说到这里,他憨厚地笑了。来自河北承德的六区木工陶玉凤说:“干木工20多年,大大小小的工地去了不少,这个工地的条件是最好的。冬天不冷不受罪,生活区管理也很好,住着放心。”
2016年6月22日,这里成立了全国建筑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基层工会组织——“新机场项目工会联合会”,项目部党总支常务副书记赵海川担任了工会主席。这个工会高峰期入会人员近7000人。2016年11月17日,“妇女之家”成立,专心为500余名参建女工提供服务。赵海川介绍说,工会不仅发挥了维护工人权益的作用,而且成了丰富工人文化生活,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的平台,从开工以来,工会共举办健康义诊、球赛、摄影比赛、健步走、职工家属观摩、元旦晚会等活动100多次。
爱是可以传递的。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如同一个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力量源泉,激励工人们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目标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
2017年12月26日,航站楼屋面施工进入收官阶段。可没料到,天不作美,连续4天零下十几度低温,寒气凝结在屋顶的钢板上,冰花闪闪。“那几天里,几乎所有在屋顶施工的人都摔过跤。遇到陡坡,只能爬过去。”森特士兴公司副总经理陈俊臣说。怎么鼓舞士气,确保施工计划完成呢?29日一早,他在屋顶现场办公,任命了剩下的9个区段的临时负责人。之前,他让工作人员打印了“不完成坚决不下屋面”9个大字,9个负责人每人手持一张,在屋顶集体合影。
在广漠的天空下,两排人身着的翠绿色安全背心、红色安全帽和醒目的标语,格外耀眼。
人心齐,泰山移。当天晚上8点半,屋面施工圆满结束。比预定截止时间提前了2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机场时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如今,在振翅欲飞的凤凰航站楼内外,项目部各分区及分包单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决胜水、电、暖、路、桥等功能实现,确保2018年度各阶段节点计划圆满完成。
“凤凰奇迹”,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