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国黑科技错金银铜版兆域图

2018-05-30易小燕

科学大观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战国中山文物

易小燕

最近,百集5分钟短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正在央视热播。每集通过讲述一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其中,河北博物院篇——《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被誉为“战国黑科技”。然而,谁能想到这件“国之重器”曾是78块碎铜片呢?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把战国中山王厝出土的铜版兆域图列为世界建筑史上第一张平面设计图,或可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版地图。这张极为珍贵的国宝是怎样出土的?出土时的78块碎铜片,又是怎样凤凰涅槃般重生,完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它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传奇呢?

78块碎铜片

1977年深秋,中山王厝墓的发掘在兴奋和紧张中进行着。这座王墓应该是中山国最为强盛时期的墓葬。考古队员们先后发掘了大墓南侧,东西排列的车马坑2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一座;分别清理了墓的东面、北面西侧和西面的6座陪葬墓。秋阳下,巨大的“中”字形墓坑已经呈现,墓里的积石积炭积沙积水渐渐移出墓坑,椁室也已明朗,足足有三四层楼房那样深,四壁巨石垒叠,十分壮观。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墓有盗洞数个,被历代的盗墓贼光顾多次,并且主墓室被大火焚烧过,连黄肠题凑的痕迹也不很明显,可谓空空如也!

读者可能已经知道,中山王厝墓出土的器物多达19000余件,巨大的“山”字形礼器、腾飞的“双翼神兽”、璀璨的“十五连盏灯”等等国宝,大多是出自墓室外的“库”藏,而并非主墓室。专家们并不放弃,哪怕是一点炭灰遗迹,也可能有着很大的考古价值。他们继续清理,直至墓底。

一天,高高的墓壁轰然坍塌,巨石、夯土堆砌成丘。当王厝的大墓被清理将尽时,椁室的西北角果然出现了一堆“神秘”的碎片。

面对这些锈迹斑斑的碎片,当时谁都不清楚这是一件什么样的文物。墓室当年的大火、刚刚坠落的巨石,将这些类似铜板的文物无情地砸碎。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出78块碎铜片,除去斑斑锈迹后,发现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有一块最大的碎片约30厘米长,竟然有40多个文字。这是什么器物呢?又藏着中山王厝什么样的秘密呢?

大家依然遗憾着,面对空荡荡的大墓,这件文物尤其显得珍贵,人们都为无缘见到它的全貌而叹惋。当时负责绘制图形的考古专家张守中先生也只好放弃。因为,无论谁看了这些碎片,都会认为无法修复。青铜经过火烧后变得很脆,又经砸压,扭曲变形,简直无法再期望这一堆碎铜片再生奇迹。

但是,奇迹还是产生了!时隔不久,在另外一个发掘工地工作的张守中接到通知,让他尽快赶回河北省博物馆,绘制“兆域图”图样,当时,中山国几座大墓基本发掘整理完毕,中山文明已经清晰,省文物部门正在筹备即将开幕的中山文物展览,向世界展示这些辉煌灿烂的国宝。在筹备大厅里,张守中惊讶地看到,碎片已经修复整理成一块完整的兆域图!这是一块长96厘米、宽48厘米、重达32.1公斤的铜版,正面用金银线条镶嵌出的线条、图形也闪现出光泽。最让张守中惊讶的是,兆域图上450个中山文字已能够辨认!

文物“起死回生”

这是如何做到的?

当时,默默无闻的刘增坤师傅笑眯眯地走来,正是他手持喷灯,粘贴,敲打,修补,让古物苏醒。

刘师傅是河北冀县人,祖上多在北京从事古玩业经营,他从十几岁拜师学徒,得以跟随乡人王德山学习青铜器修复技艺,经过十几年精修苦练,刘增坤因技艺出众被招聘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他曾到过西安、安阳等考古工地,一些著名青铜文物,比如“司母戊方鼎”“庚儿鼎”等都曾经他手修复。上世纪70年代调到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工作时,正值平山中山王墓洞开,这批珍贵的文物得遇手艺人里的高手。

如今,刘师傅早已离世,但他的高超手艺永远流传。我在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见到他的徒弟雷金明,这位中年人依然钦佩师傅的技艺。他说现在虽然科技高度发达,文物界有了许多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但对于修复金属、瓷器等文物,传统的手艺依然发挥着主要作用。

兆域图就是在刘师傅的手下再生的。虽然依旧锈迹斑斑,但是金银线条的光泽已经熠熠发光,那些珍贵的文字可以联系在一起解读了。张守中的心情也很激动,他打着手电在昏暗的大厅中奋力摹写,夜以继日。最终,在中山文物展览开展前,人们看到了一张可供研究、可以释读的“兆域图”文字摹本。

张守中最初称呼这张铜版地图为“工堂图”,因为这是一件建造公式王陵园的工程设计图,这样似乎更为确切。这张长方形的工程图上清楚标记各座宫、堂的大小与规格,规划内宫、中宫面积、宫门,以及酒坊等附属建筑的位置。比如:“王堂方二百尺”,与其右侧的王后堂、左侧的哀后堂面积相等,葬制相同;两后堂两侧的“夫人堂”则为“百五十尺”,略小一点,并且埋葬的棺椁、题凑规格稍低一些。各宫室的垣墙、宫门间都有详细数据,从中宫墙到内宫墙36步,而从内宫墙到陵墓封土的边缘则为6步等等,这些文字标识极其详备,让我们看到一座战国陵园的实际规划方案。

《周礼·冢人》曾记载:“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在我国古文中,“兆域”指墓域,坟墓的界址,所以中山王厝的这块铜版陵墓规划图被专家们命名为“兆域图”。

背后的故事

而这张图是否和墓的实际情况相符呢?比例尺是多大呢?它对于研究战国的墓葬和建筑又有什么意义呢?自从兆域图重见天日后,多位专家学者对其做过精心研究。

今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中,可以看到一篇分量很重的研究文章,即《戰国中山王厝墓出土的“兆域图”及其所反映出的陵园规制研究》。

傅熹年,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为梁思成先生助手。他发现了古代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群在规划时用标准方格网控制尺度和相互关系,并把主体建筑置于建筑群几何中心的手法,利用已掌握的模数规律,对西周、战国、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筑遗迹做复原研究。对于兆域图,他详细研究了其标注的尺、步等不同的度量单位,对照考古勘测数据,层层验算,诠释公式墓陵园建制和台榭建筑情况。他甚至分析了王厝墓享堂一、二层用“飞陛升台”,三层可能为“纳陛升台”,想象构建了中山王陵墓复原图。

傅熹年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说:“这座享堂不论在体量宏大上,还是在构造复杂上说,都大大超出了我们过去对战国建筑水平的估计。”

经过专家仔细测量绘制,进而比照中山王墓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这块兆域图的比例为1∶500。专家们按照图上情况找到了其东侧的哀后墓,此墓的陵丘与中山王墓一样高大,建制形式类同,虽然北部因为取土而破坏封土,但至今还没有进行发掘,它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陵山下,任凭杂草和树木疯长。

可是,按照兆域图上的规划,应该还有西侧的一座王后墓,以及两座夫人墓,但在中山王墓周围却没有什么痕迹显示了。专家们推测,王厝去世时,哀后应该已经故去,所以墓室早建,而另一位继任的王后、夫人们都健在,所以没有起造陵墓。在中山王墓周围有6座陪葬墓,在哀后墓旁侧也有多座陪葬墓,但这些墓的规格级别都较低,应是一般的宫嫔亲随,似乎并不是兆域图上后妃的规划陵墓。于是只能这样推测:当中山王厝去世后,中山国的国势迅速地走着下坡路,战事频繁,后面即位的两三代国君都遭遇种种危难,自己的陵墓已经顾不上建造了,更没有能力厚葬先人了,兆域图(应该还有备份)的规划没能全部落实。战国时代,本来就是个纷纭多变的时代,强大者为王侯,失败者为贼寇,史料记载显示,赵国在最终灭掉中山后就毁其宗廟社稷,迁其王族去往陕西北部,所以中山王族的后人皆不能再入葬兆域之内。

事情的巧合有时令人惊讶。当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墓打开后不久,1979年,在陕西凤翔县高庄的一座战国晚期墓中,出土一件青铜鼎,其形制及铭文格式与中山王厝墓所出相同,连所记的官职人名,也和王厝墓铭文有直接的关联。专家确定,这是一件战国中山国青铜器,是发现于中山境外的唯一一件,莫非这是被迁陕西的王室后裔所葬?或许他们不能归葬兆域,只好飘零外域。笔者前段时间上网检索,得知,湖北荆州的考古发现中,也出土了工艺极为类似中山国的器物,比如院墙湾一号墓出土的神人持龙玉佩,神人上穿曲衽上衣,下穿方格长裙,和中山灵寿城出土玉人的衣饰相同,明显有别于楚地传统。这不免让我回想起战国中山王族的下落,据说他们后来又被从陕西南迁湖北、湖南等地,改为易姓,为今天易姓人的祖先。若真如此,中山灭国,王族易姓,王厝的兆域图规划更是无从实现了。

“战国黑科技”

中山远去,兆域图存留,它的版面上印记了多少人的指纹,熔铸了多少人的心血,我们都无法考证,只知道,它的出现改写了世界制图的历史。兆域图可谓是那会儿的“黑科技”,比国外最早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地图要早600年。

在我国商周时期,制图就已经开始,先秦典籍里多有关于天下之图、邦国之图的记载,这些图上记述着天下的山川、物产等等,天子君王们已经能“按图索骥”,进行管理了。当荆轲刺秦时,已是战国晚期,制图能力很好了,他献给秦王的图是刻画在羊皮之上。当时更多的图是刻在木板之上,木板、羊皮易腐,所以今天我们已无缘得见。

晋朝有位地理学家裴秀,他曾研究过地图,说秦代以前的地图他没有见到过,而汉代的图又很粗略,不准确,且没有比例、方向。今天看来,裴秀应该会深感遗憾,他没能见到中山国的兆域图,这张不易腐烂的铜版平面图的制图水平已经非常之高,已经有准确的比例,有上南下北的方向,有文字标注,有制图符号,有粗细的线条,并且标记了高下、曲直,哪里是平丘,哪里是斜坡,都一目了然。裴秀呕心沥血总结了科学制图的六大经验,想不到早已经被战国中山工匠们熟练运用,裴秀若见,也必定纳罕啊。这是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水平的一张图版,它存留于千乘之国的中山,不能不说它是中山的骄傲,也成为中山能够跻身战国诸强的又一证据。

这不仅仅是中山国的骄傲,中华民族都应为其先民的才智和聪慧而欣慰。

猜你喜欢

战国中山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