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 仍在摸爬滚打

2018-05-30马牧野

科学大观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雅各布海绵雨水

马牧野

5月4日,简·雅各布斯诞辰日。1916年的这一天,一个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小镇的女婴,将影响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她于1961年出版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针见血地批判当时美国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灵魂,而尺度宜人的街道是灵魂的载体。一个纷繁多样的城市,并不需要整齐划一的规划、立体交叉的机动车道和边界清晰的功能分区,而是街区短小、功能混合、阶级混杂、新老建筑混合且具有一定密度的 “孵化器”,为人和企业提供各种可能性。这本书的言辞犀利、夸张,极富有煽动性,对20世纪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规划思想转变影响深刻。

2014年10月,《海綿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发布,拉开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序幕。截至2016年4月,有京、津、沪等30个城市入选试点,中央财政给试点城市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如此巨额投入和社会高度关注,不免使人好奇,海绵城市是什么?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海绵城市概念源起于2012年中央政府提出的《城镇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传统市政建设对于雨水处理方法单一,遭遇短时间集中降雨时,城市排水管网承载力不足,极易导致内涝灾害。同时,地表径流污染与水文循环和生态破坏的矛盾也难以忽视。这一系列问题最终引发从建设源头控制暴雨影响的思考,使开发地区的条件尽量接近自然水文循环,让城市土地像海绵一样实现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知易行难,海绵城市建设推行的第三年,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纵然国外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而适于我国的技术体系、规范标准和运行模式尚未完善。海绵城市建设要在短时间内推进,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第二,试点城市中已具规模的老城区占大多数,可供改建的公共空间有限,还涉及原有市政管网的改造,工程难度系数较高。第三,建设工作可能会影响公众正常生活秩序。避开对工程周期的影响不谈,受干扰居民的安置和补偿方法尚未定论,也会为推进工作增加阻碍。最后,对于不同城区来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适用范围有差异,原有市政雨水系统仍具价值,其中涉及社会资本、土地资源、部门权责等多方博弈。总之,海绵城市建设“路漫漫”,仍需各方力量“上下而求索”。

回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各布斯以女性独有的特质,细致入微地发掘出多样性的城市优势,但至少有一个观点是不完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得以维持原貌的老城区,并非都能从多样性造成的“良性循环”中获益,毕竟影响环境的不单纯是人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中,低端产业终将被取代,打破原有的自组平衡,形成多样性的“自我毁灭”。照此看来,若要维持多样性城市的“自然生长”,恐怕必须动用多方面非自然的管控手段才能实现。

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时代,也不会永远是真理,更何况仍在“摸爬滚打”中的海绵城市。希望从业人员能冷静客观地应对每一个问题,不逃避、不敷衍,也希望海绵城市建设最终给我们带来焕然一新的生活体验。

让时间证明一切努力。

猜你喜欢

雅各布海绵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海绵是植物吗?
暖被窝
暖被窝
神奇的雨水
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