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18-05-30康玉琨
康玉琨
今年春节前夕,我妹妹的孩子照例陪父母来到外婆家。踏入家门,他就来到四楼我的母亲他的外婆的遗像前,静默良久,然后悄悄地说:“外婆,我这次没考好,下次争取考得更好。”其实,在我看来,我的这位读永春一中高一直升班的外甥,这次期末考即使比上次月考退了3名,也仍居年段第6名,已很不容易了。他从小由我母亲带大,我母亲两年前去世的时候,他哭得特别伤心,此后就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三弟的孩子参加工作前,长时间与我父母住在农村老家,凡是好吃的,总想着他的奶奶。有时即使发现一块好吃的地瓜,他也要挑出来,喊奶奶来吃。二弟的女儿读的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学的是针灸,今年就毕业了。她记得奶奶膝盖不好,经常酸痛,眼看就可以发挥针灸的独特疗效了,却希望落空,令人扼腕叹息。我的孩子2008年参加工作,那年过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给爷爷奶奶包红包。奶奶推辞说:“你的工资不高,留着自己花。”我的孩子說:“这是祝奶奶身体健康的。”他奶奶知道,这是孙儿的孝心,也就收下了。但终于舍不得用,而是用一个精致的盒子,收藏着孙儿们每年送的红包。
我的母亲曾在永春和平师范读书,由于恰逢三年困难时期,加上家境不好,以致经常饿着肚子上课,甚至晕倒在操场上。后来,师范没毕业就辍学了。然而她的知识并没有白学,她把它用到了对儿孙的教育上,就像润物的春雨那样,默默地浇灌着幼苗,让禾苗茁壮成长。她说:“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后来,母亲当了代课老师,这句话更成了她的信条。
我读小学之前,母亲到我们村一个叫“官林边”的角落当午班的代课老师,经常带着我。当时用的教材就是“扫盲课本”,学生则是一些女青年。她们对我尤其热情,有的说:“邹老师待我们如同姐妹,你应该叫我们阿姨。”有的则说:“你要叫姐姐,这样我们也显得年轻些。”课余时间,她们争着给我折纸船、纸飞机和风车等各种玩具。
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母亲到小学那儿当夜校的代课老师。我们家离小学不远,比去“官林边”要近两公里以上。只是代课老师只有母亲一个人,哪怕身体不舒服也不好请假。一次,母亲患重感冒,家人劝她休息一两天,她说:“学生在那里等着呢!”说完,冒着凛冽的寒风拿着手电筒上课去了。
我读高中的时候,母亲又当起了午班的代课老师。这时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是学龄前儿童。地点则换成我们家新建成的房子二楼的一个宽敞的房间,母亲说:“这样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
后来,各方面条件好了,母亲不代课了。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她常感慨地说:“与学生在一起,就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