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红墙”普惠民生
2018-05-30西城区委西长安街街道工委
西城区委西长安街街道工委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共有13个社区、71个网格。近年来,西长安街街道工委积极践行“红墙意识”,以“做中南海坚强卫士”为己任,深化“互联网+网格”的工作理念,以网格为基础,积极推进“多网”融合发展,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基层社会治理。
2016年8月,工委筹备创立了街道大数据中心,力求打通数据平台间的壁垒,实现市、区、街三级基础数据的深度融合,将“大数据”运用于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通过汇聚多源道、多维度数据,运动现代智能信息化手段,让“沉睡的数字”发挥更精准的治理效益,以更高的标准提高辖区的社会治理水平,让辖区居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立体化网格”实现精细化管理
去年的一天,西交民巷社区东新帘子胡同网格格长接到公安系统的电话,提示居住在此处的住户被诈骗犯罪集团控制。社区书记和格长立刻赶往现场干预。当时户门紧闭,敲门不开,屋里座机和老人手机都占线。情急之下,指挥中心通过微网格发现此院有一个后门,网格员反复敲打终于敲开后门。桌上摆放着存折、银行卡,一位老人正要告诉对方银行账号,网格员大声提示老人中断诈骗电话,避免了20.8万元的损失。
这是街道辖区网格管理的一个真实案例。为夯实全响应网格化管理基础,推进精细化管理,延伸“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的触角。街道工委发动13个社区的社工走入平房区院落,逐门逐院绘制院落网格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院一图一表一册”辅助网格管理机制。
目前,街道辖区1454个网格都绘制有网格图且全部植入了街道自行开发的“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平台2.5维GIS地图中。2017年,已在属地紧邻中南海、国家大剧院、全国人大和人民大会堂的西交民巷社区,依托3D建模,真实呈现微网格房屋及部件情况,辅以管理模块进一步助力精细化社会治理。
“多维度数据”强化互联互通
在“九三阅兵”活动期间,因为有飞行表演,广场附近上空不允许放鸽子。基于日常基础数据的积累,打开GIS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辖区豢养鸽子的家庭情况,街道拉出列表,责成社工逐一登门入户,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了防控任务。
2013年,街道自行研发了“数字红墙”社会管理平台,并通过实景拍摄、建模,制作了2.5维GIS地图,即运用2.5维视角最大程度的还原西长安街地理地貌,从地图上能够清晰展现辖区所有街巷、楼宇和平房院落。依托此平台,致力于将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数据都缝合在GIS地图上,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动态监管,为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这些手段和数据,就可以分析本地区居民的分布情况,人员构成,各年龄段的人员比例,以及民族、学历等相关情况。除了这些人口信息,在做普查的时候,以户为单位,同时对家庭存有车辆情况以及豢养宠物家禽的情况也进行了摸查。而这些基础数据,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就派上了用场。
这一机制,在全区实有人口普查工作中,给予街道以良好的助力。由于日常基础数据的维护更新和数据积累,就无须拿着表格逐项登记,而是手持移动终端,就居民家庭信息情况进行核校,每位网格员手机里按照权限都存有各自网格家庭人员信息,针对变化情况进行删减增补的修改即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从而保障街道能够提前一半时间完成任务。
“多网融合”发挥更大治理效益
“在社区,居民办事再也不用来回填报常用数据了”,去年街道研发了“西长安街街道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将涉及的13个北京市级、区级垂直业务系统平台全部打通,将40项公共服务中22项纳入平台,实施“综合一站式”服务。
其中,西交民巷社区将原来的5个工位减少为2个,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窗口由11个办事窗口减少为7个。据统计,各类服务事项提供证明减少30.57%,填写数据项减少46.53%,受理时间缩减34.05%。
日常积累起来的人口等基础数据和大量事件信息都汇聚到了“数字红墙”指挥平台,沉积了大量的数据,为此街道加强汇聚多源、多维度数据,积极推动“多网融合”,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将大数据思维模式植入全体干部头脑中,让数据发挥更精准的治理效益。
为加强辖区重点防护地区的网格监管。街道在西单地区搭建了大人流预警系统。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及相关运算技术,依据固定探头捕捉的人流信息,计算出人群流量、密度和步行速度等参数,通过软件模型判断出实时人流状态,一旦超出预警标准立即报警。
随着街道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街道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此时数据容量扩充和数据资源整合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街道多方调研,最终确定了中心数据架构,将基于政务网平台汇聚的各类数据集中托管到区云平台,确保各类政务数据安全。同时与阿里公司以租赁“混合云”的模式开展合作,用于汇聚街道自媒体、网络数据、民生互动数据以及视频图像等数据,从而提升运算存储速度和安全。
停车难问题是一个社会化热点问题。西长安街平房胡同多,老旧小区多,并且寸土寸金,因此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平台实际居住居民机动车持有量与市政停车泊位规划数据相比对,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展示相关数据情况。通过区位车辆配比统计,分析居民夜间停车难的焦点地区,分布规划设置面向居民的公共停车场。以街道筹办的西单便民停车场为例,将停滞的拆迁工地改造为停车场,设置了142个停车位。同时,还将胡同街巷的规划外的停车泊位汇聚到平台的地图上,运用居民停车自治规则与准物业24小时停车管理手段,有效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街道还依据对人口数据的分析监管,面向居民群众提供“极致服务”。通过“数字红墙”管理系统,可以提前了解到可以申办老年证的人员情况,根据网格分布,给予信息提示提醒,根据需要还提供“送证上门”。安排网格员和街巷长开展低保证、老年证、残疾证、残疾人一卡通和理发券、洗浴券、煤气券为主要内容的“四证三券”上门行动,变“等民上门”为“送证上门”,兑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諾,提升了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