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统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8-05-30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
近年来,石景山区委围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这一目标,以“党建统领、改革创新、高端绿色”三个关键词推动高端绿色崛起,通过几年的实践并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石景山特色的党建统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
让基层力量实起来
“从末端执法入手破解城市病”,区委在各街道设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由街道主任担任指挥中心主任,按照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四全”责任要求,全面负责辖区社会治理和综合执法工作,配合专业部门开展综合联动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将各街道城管分队由区城管执法局统一管理改为双重管理、以街道管理为主;抽调公安、食药、安监、环保、工商、交通、消防等单位的业务骨干常驻街道,各街道综合执法队伍规模接近300人,实行统一办公、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统一装备、统一考核的“五统一”制度,形成了开展综合执法的常态化机制。住建委、文委、司法、规划、国土、质监、国税、地税、卫生和人口计生9个部门与街道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参加地区管委会会议,协助解决地区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区委梳理出区属42个执法主体、4763项行政处罚清单,做到主体明确、权责清晰,确定了380项行政处罚权下沉到街道组织实施,管理范围覆盖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城市绿化、街面秩序、工商食药等各个方面,并制定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实施办法、区街两级执法机制、行刑衔接等制度,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违法建设、无照经营、私装地锁等常见“城市病”综合分析,针对不同问题研究具体执法流程,明确治理主体和职责部门责任分工,进一步理清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落实执法保障,确保了管事、管用,可操作性强,使街道切实承担起属地城市管理的统筹职能。
从实践来看,执法力量、执法手段、法律法规的“综合”与“下沉”,把过去的“五指分散不成拳”变为“五指合拢攥成拳”,有效破解了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的问题,实现了“看不见”“管不了”到“看得见”“管得了”的转变。
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努力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抓共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三级体系。自2015年起,石景山区委着力健全完善了社会治理三级体系。区级层面,区委牵头成立社会治理委员会,搭建高位指挥、高位组织、高位协调的平台,吸纳首钢、部队等30多家有影响力的驻区单位作为成员,制定了“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定期会商、日常沟通、反馈报告等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统一组织全区重大行动,协调解决城市治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街道层面,通过召开地区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谋划决策地区重大事项,并由地区管委会具体落实、党代表团组监督。社区层面,151个社区全部建立“大党委”,党员社区民警、物业经理担任席位制副书记,并同步开展了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双承诺”活动。三级治理体系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社会协调机制,推动了驻区单位有效融入区域治理,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
强自治,增强群众动员能力。以推进全国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在社区党组织引领和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开放性群众组织——“石景山老街坊”,引导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诠释了“老街坊”这一北京特有称谓里的正能量内涵,实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2017年,在石景山区“创建基本无违建社区”百日会战中,各街道社区纷纷成立“老街坊”文明劝导队、建立“老街坊”议事厅,“老街坊”们带头自拆、劝拆、助拆,并积极征集民意,共商拆后提升利用方案,推动全区拆后提升利用“六个一批”方案的形成,顺利拆除1万余处社区违法建设,完成了“无违建社区”创建任务。除了“劝导队”,区委还建立了“老街坊”养老驿站,提升居家养老质量,同时,“老街坊”还扮演着社区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等“十大员”角色,切实提升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建载体,搭建社会单位有效参与的平台。石景山区委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信息化平台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为切入点,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了“一呼百应”党员综合服务系统,主要围绕群众需求和社会治理任务,通过居民和党组织“下单”、党员志愿者“接单”、服务对象评价“回单”,做到随时收集民情、征集民意、化解民难,构建了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管理新机制。“一呼百应”系统不仅有效推进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也拓宽了社会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渠道,实现了各种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一呼百应”系统自2015年启动试运行,2017年8月在全区151个社区已全面运行,共有5万余名党员、2005个党组织、36支志愿队伍在系统内注册,开展志愿服务达到1.5万余次,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把指挥部建在项目上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提供了体制机制的保障,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构建了社会单位积极参与的平台。外部条件基本具备后,街道在什么时间吹哨、吹完哨后如何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各部门各单位报到后干什么,必须有共同的任务目标来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对此,石景山区委从改革启动之初就加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在推进重大任务的过程中,区委建立总指挥部,在各街道建立分指挥部,并明确拆违治乱由街道主导、由违法建设产权单位主责,各街道把指挥部建在项目上,把临时党支部建在拆违一线,有的还成立了“集装箱里的党支部”,有效统筹了各方力量。2017年,通过下沉的综合执法体系统筹拆除违建点位占全区总数的90%以上。同时,通过三级社会治理体系,驻区大单位全面参与到重大任务中,比如首钢集团积极配合,下大力气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強了街道属地统筹城市管理的能力。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