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街道的“大文章”

2018-05-30李爽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7期
关键词:前门工委街道

李爽

东城区前门街道地处天安门广场东南角,面积1.09平方公里,是东城区17个街道里区域面积最小的街道。20世纪80年代,这里创造了在全市推广的“门前三包”经验。改革开放40年中,前门街道工委坚守使命担当,捧出一颗真心、投入一片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保障了一方的平安和谐幸福。

前门街道草厂三条至十条,青砖黛瓦、古朴典雅,一排排绿植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胡同、精致浓郁的京味让人们舒心惬意。漫步前门街道的大街小巷,众多景观让人耳目一新:三里河再現600年前水穿街巷、“南芦茶坊”化解信访矛盾……前门街道工委坚持“小街道做大文章,小人物有大情怀,小事情树大形象”,把群众始终放在心上,用一件件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和拥护。

“大家的事情大家干、大家管、大家办”

“你看,这就是我们当年和街道办事处签订的协议书。”今年68岁的原前门街道市容所负责人罗国新拿着纸色已经泛黄的“门前三包”协议书告诉记者。这份1982年的协议书上详细记录着主管负责人的姓名和“三包”的范围,包括地段内的果皮箱、电线杆、邮筒的数量都登记在册。“那时候,我们党员干部头顶烈日拿着皮尺丈量‘三包范围,挨家挨户做宣传。一条二三百米的街道有时一天要走五六趟。通过我们的工作,街道路面上的碎纸、痰迹和烟头明显减少了。”讲到这些,罗国新激情依旧。

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管理人员少与工作难度大的矛盾,前门街道工委在前门大街开展“七户一岗”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前门大街的“门前三包”。1985年,“门前三包”在全市大规模开展起来。

“门前三包”实行20多年来,它的主体一直是单位,而绝大多数居民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作为“门前三包”的发源地,2002年,前门街道工委将“门前三包”引入社区,将它的责任主体由单位延伸到社区的千家万户。社区三包内容发展为“包环境卫生,包文明安全,包邻里互助”。通过这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达到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干、大家管、大家办”的目的。

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前门街道工委以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创建十无十有”街巷为契机,继续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公共文明引导员等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深入街道、社区发动群众,加强对街巷“门前三包”巡查,以环境、秩序为重点,广泛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和“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清洁城市活动。

“让老百姓搬得顺心,走得高兴”

在前门街道档案室里珍藏着一张2004年前门街道获得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的奖状。街道工委原书记杜文新指着奖状说:“前门街道平房胡同占地区面积的三分之二。20年来,前门街道的搬迁解危任务一直就很重。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要充分地宣传群众、把理讲到;千方百计维护群众的利益,让蜗居这里几十年的老百姓搬得顺心,走得高兴。”

真情服务群众,为居民助困解难,是前门街道工委坚持工作的切入点。街道工委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积极实践和探索党的工作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带领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实现了地区的和谐。

2004年,因道路改造,首批600户危旧房居民需要在短时间内迁走。接到任务,街道工委周密布置。街道抽调了43名懂政策、业务精的党员干部组成了工作队,领导班子上阵指挥。为了讲清政策,让老百姓听得明白,街道办事处召开了多次政策培训会、经验介绍会,学习相关文件,使党员干部对户型户况、相关政策和补偿标准烂熟于胸。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入户调查中,党员干部每个人都身揣一个通讯录,上面记满了居民的联系方式,想方设法做工作。开始时,一些居民对政策不了解,干部们就一次次地上门宣传,和居民拉家常、讲意义;有的居民下班晚,干部就守在家门口等。为了方便联系,党员干部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居民,有问题随时解答。党员干部的工作换来了居民们的支持。短短40余天,600户居民顺利地搬走了。

从2005年开始,前门地区开始启动大范围搬迁工作。包括解危排险、市政拆迁和风貌保护工程,都在同时推进。2010年,东城和崇文两区合并后,前门被定位为历史文化展示区,以疏解为主,恢复胡同肌理,大杂院恢复成四合院。

在风光旖旎、水映长街的三里河景观带边,前门街道大江社区党委书记李文生说:“2004年的时候,这个地区有5000多户,11000多口人。到2017年,只剩830户2100口人了。疏解力度非常大。在拆迁中,工委领导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群众工作,这是政府的责任,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责任。”

“南芦茶坊”以情暖人

南芦草园胡同5号是一个只有4间平房的小四合院,在宽敞的北房中,来自街道的几名居民围坐在八仙桌边,正在向公益律师咨询房产纠纷问题。

“这里就是我们2017年开辟的‘南芦茶坊信访小院,”街道工委书记李卫华告诉记者,“我们依托平房院落,引入胡同文化元素打造接待环境,协调机关干部、人民调解员、专业律师多方参与信访接待,以茶交心,以情暖人,打造了信访新格局。群众到了这里首先心情舒畅了,能够心平气和地反映诉求,理性地听取意见建议。”

“南芦茶坊”工作机制搭建了责任单位和信访群众的沟通平台,以情暖人、一案一策的工作方式,赢得了信访群众的理解。一年来,共接待信访人员344批630人次,其中处级领导接待135批350人次,有效化解了一批遗留问题和新生矛盾,尤其是在重大政治活动保障期间,努力将矛盾稳控、化解在基层,确保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除了创新信访接待方式,前门街道工委还通过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党群共建,打造了“前门一家亲”“小院议事厅”等地区群众共创共建的城市治理新成果。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前门工委街道
中共梧州城工委
热闹的街道
未来课堂
成立学校少工委 推进少先队改革实施
仿真软件在IP与前门内饰板DTS设计验证中的应用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申请书
韩国工委筹备成立同意函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