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

2018-05-30笪国栋拾文化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霁翔限流故宫博物院

笪国栋 拾文化

5个月,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唯有了解故宫的全部,才能真正尊重它,保护它。”

再过两年,故宫就满600岁了。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国内外的1600万名观众。而近几年的故宫屡屡爆出亮点,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网上购票;紫禁城大殿首次被点亮;返聘已退休的能工巧匠来修缮文物,甚至很多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毕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2020年故宫整体开放面积将扩大到80%。

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从建筑师到规划委员会主任,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生未离开过古建筑与文物保护工作。

“我有一种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

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故宫。600年只有两个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个是单霁翔;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后,单霁翔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做游客时,看到其他游客抽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做了院长后,再看到游客抽烟,不可忍受。

这一细节,让他惊觉:自己已把故宫放上心头,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起初,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一年,他捡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

“我把这儿当成家,有一种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掃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

2014年,单霁翔提出“屋顶不能有草”。屋顶长草,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

“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自信地说。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都是必须做而且要马上做的事。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随后,单霁翔又开始了“收复失地”工作:第一步,拆除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第二步,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第三步,不允许车辆穿行故宫。

但故宫太大了,绕一圈好几公里。工作人员怎么工作?单霁翔规定可以使用自行车和电瓶车。国宾和外国首脑来了也不能走后门。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所有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外,贵宾们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再无例外。

不打无准备之仗

接下来,单霁翔开始解决游客的“槽点”:人太多、买票难、无位置可坐。2012年,他上任那一年,故宫年参观人次突破1500万。单霁翔看着一张单日游客18万的照片,忧心忡忡。

他决定限流!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2008年,故宫曾实行过限流,但没有成功。后来,一直没有再限流。2015年6月13日,故宫正式实行每天8万人限流参观。但单霁翔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用大屏幕滚动更新余票数量,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预约服务。

第二,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门广场,开设了32个售票口,这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他的目标是:让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此前,售票口在午门,动辄几千人排几百米长队买票,一两个小时才买到票。

更大的举措还在之后。2017年10月,故宫全面实行网络购票,取消实体门票和现场售票窗口。

接着,单霁翔开始着手解决游客没地方休息的难题。

过去,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他一看又急了:能不能让游客有尊严地休息了。

他决定增设休息座椅:要结实,要坐着舒服,要跟周围环境协调,椅面要便于清洗,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扫……

以匠心“在故宫修文物”

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这个项目计划用18年时间,对古建筑进行整体的保护修缮。但由于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传统技艺的缺失,古建筑无法科学修复,单霁翔果断中止了所有修缮。“如果用这种方法修,修一栋会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

故宫修缮工程的转机在2015年。单霁翔用8分钟争取来了“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的批示。自此,故宫的修复不再视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以养心殿为例。养心殿虽然体量不大,但是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地方。自雍正皇帝后,8位皇帝在这里居住,殿内有1980件皇帝身边的文物,都是故宫顶级的,从未离开过养心殿,亟待修缮。

故宫邀请学者先花两年时间研究。学者们共上报了36个科研课题,最后经过学术委员会审定,确定了其中的33个。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勘察,找到每一个文物的病害,再开始修缮。这批学者也成为故宫修复中必不可少的专家顾问。

真正让故宫学者专家们广为人知的是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它的爆红,单霁翔始料未及。

“没想到豆瓣9.4评分,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全国纪录片第一;没想到生冷的、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变成男神;没想到那么多的90后、95后的年轻人强势关注,有15000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

早上不到8点,作为故宫博物院“看门人”,单霁翔就会出现在紫禁城里。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巡查一圈,贯穿着单霁翔自2012年初上任至今的每个工作日。

单霁翔说,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望着故宫,他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

猜你喜欢

单霁翔限流故宫博物院
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超导限流电缆限流特性研究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和单霁翔的四次“偶遇”
单霁翔:用“新”守护故宫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交通事故条件下高速公路限流研究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