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之父”郑律成
2018-05-30王晓霞
王晓霞
人物简介
郑律成(1914.8—1976.1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军歌之父”。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南京参加由在华朝鲜人组成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开始了一边革命,一边学习音乐的生活。1937年10月,郑律成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8年,因创作《延安颂》一举成名。1939年,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被中央军委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鼓舞着一代代军人为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强大而一往无前。这首歌的前身是《八路军进行曲》,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延安,曲作者被人们誉为“军歌之父”。您知道这位曲作者是谁吗?是哪国人吗?
“《延安颂》沸腾热血青年心”
1933年,19岁的郑律成和一批朝鲜爱国青年来到中国,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经朋友介绍,他在上海找到一位俄国声乐教授学唱歌。南京到上海相隔数百里,他坚持每周一次,专程坐火车到上海上课,用中文和外文背熟世界各国的许多名曲。为了提高演唱技巧,他坚持每天在肚子上放沙袋练习呼吸,把腹肌练得像小钢板一样有力。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后,郑律成参加了南京进步文艺青年发起成立“五月文艺社”、上海大公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和战地服务团,走上街头演唱、教唱救亡歌曲,与自己同志秘密集会时,也要自弹自唱《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时,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被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深深震撼。1937年冬,他穿越道道封锁线,来到延安。
193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延安城里举行的大会散了以后。郑律成和同志们爬上北门外的山坡,放眼一望,啊!这是一幅多么雄伟壮丽的图画:
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唱着歌,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向山野田间;
远处正在操练的战士们嘹亮的口号声,与这歌声交相呼应,此起彼落,威武雄壮……
延安在热血沸腾,延河水在欢唱,迎来一轮明月在宝塔山上……
郑律成望着眼前动人的景象,再也抑制不住内心孕育已久的激情,他对身边鲁艺文学系的莫耶同志说:“给我写首歌词吧。”他的话,引发了莫耶的一腔诗情。一首歌唱延安的歌词一挥而就,莫耶交给了郑律成。
郑律成读完莫耶创作的具有浪漫气息,又富革命激情的歌词,满腔的冲动化作音符,像清泉一般奔涌而出。
一首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光辉的歌曲——《延安颂》就这样一气呵成了!
不久,在一次晚会上,郑律成和鲁艺音乐系的唐荣枚演唱了这首歌,他们那富有感染力的动人歌声,让莫耶和在场的同志们热泪盈眶。首演成功之后,这首歌正式被定名为《延安颂》。
全面抗战的8年里,这首歌没有正式出版过,却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迅即从延安飞到前线,飞到各个解放区,飞到敌占区,飞到全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这首歌沸腾热血青年心,成为召唤青年奔赴延安的指路明灯,鼓舞战士们在敌后坚持斗争。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台湾著名导演刘维斌说:“我觉得这位作曲家不仅仅是在写一个党派,歌颂某一个人,而是对整个人类——对人类美好的一种向往与讴歌。”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1939年1月,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时起,他就把自己整个生命和赤诚的心,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一生创作了近400首(部)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为战士、工人、农民、儿童创作的。
郑律成在延安创作的优秀作品中,最著名是1939年与诗人公木合作的《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两首歌曲《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
当时,郑律成和诗人公木(本名张松如)同住一个窑洞。1939年10月,极具音乐天赋的郑律成受到《黄河大合唱》的鼓舞,和公木合作,创作出《八路军大合唱》,并成功演出。令人惊讶的是,这首在1939年秋天写在延安窑洞里的进行曲,竟然有那么宏伟厚重的音乐形象。
公木生前写文章回忆郑律成的创作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
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写成此曲的。那么简陋的环境,那时还是小部队分散作战时期,而作曲家的心中,却有着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大气势。从中可看出作曲家的胸怀该有多么宽广,技法该有多么纯熟啊!难怪他的一些健在的战友,说起这首曲子的创作来,都用了“神”字。
郑律成在回忆他创作《八路军进行曲》时曾说:“给词作曲如同如虎生翼。我们的虎是吃日本鬼子吃反动派的虎,生了翼更凶、更猛、更厉害!”
这是多么好的比喻啊。这是真正的战士们唱的歌。这首《八路军进行曲》塑造了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形象。
為了写好曲子,郑律成在延安与八路军战士、干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热爱我们的人民军队,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歌曲写成后,他亲自到抗大、到战士们中间去教唱,很快就传遍了前方、后方。伴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烈火,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雄伟步伐,歌曲在部队广泛传唱,鼓舞着战士们的战斗意志,军威大振!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战士们就是高唱着这首军歌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接受毛主席检阅的。
1950年,中朝两国正式建交,周恩来总理亲自写信给朝鲜领袖金日成,把已回国的郑律成调回中国。郑律成正式加入了中国国籍,定居北京。2009年,他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郑律成,生于朝鲜,花开中华。
(责任编辑:闫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