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报到”做“五员”

2018-05-30义勇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9期
关键词:进社区研究室财政

义勇

“我们这些人在机关是管‘钱袋子、耍‘笔杆子的,到了社区能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在市级机关开展的“双报到”活动中,市财政局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陈以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思考讨论如何避免把“进社区”弄成“走形式”。

“‘报到就要身到、心到、情到、力到……”“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加快构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这些建议和问题,成了党员干部们深入“研”和“究”的新课题。通过几进社区,研究室党支部推出了既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五进社区、当好五员”工作法。

夹着“账本”进社区的“宣讲员”

“咱北京真是家大业大,现在一年得有6000多亿元的开支,才能让这么大的城市转起来,使咱老百姓的日子不发愁。干财政的当好这个管家不容易,给咱们报出来的这一笔笔的账,还真是一清二楚、一清二白……”近日,市财政局刚刚晒出上年政府决算报告,研究室党员何锋镝就到万恒小区的居民活动室,和街坊邻居们“唠唠”市财政局向社会亮出的这个“账本子”,掰着手指头给大伙儿算算这一年政府在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社会保障上花了多少钱。居民听她这么一说,发现能落到自家人头上的上学、看病、养老等补贴还真不是个小数目,不禁给这个干财政的“女秀才”点起了赞。

研究室党支部重视一些居民群众对财政工作不了解、不理解甚至有误解的问题,认为这恰恰是财政部门做好“双报到”工作最有力的突破口。党支部量身定制了“财政体制怎么建”“财政收入哪里来”“财政预算怎么编”等一系列“白话文”“备答卷”,主动走到社区里、走到居民中讲好财政故事。

现在,听财政故事、看理财大账、议民生保障、知财政情怀,已成为研究室党员干部所在社区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看准“题板”进社区的“研究员”

“过去需要‘九龙治水才能管住管好的街巷环境秩序,现在由街道招标引进的一家物业公司进行专业化打理就基本搞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职能部门要抓紧转轨转型找到新的定位,否则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您这么讲也太危言耸听了吧?我们跟您一样,也是有编制、吃皇粮的,能说淘汰就淘汰了?”

“政府不可能一边购买服务,一边养人办事,这叫重复花钱、浪费资源,行不通的!”

……

这是研究室党支部书记陈以勇在家门口的社区与街道办事处几位科长讨论政府购买服务时的对话。

研究室党支部组织安排“双报到”最看重的是“研究点什么”这个老本行。党支部组织党员把自己认为最需要到社区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问题,都写到了一个题板上。大家最先勾选的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及作用”这个课题。锁定了这个研究重点后,他们沉到社区深入调查了解政府购买服务延伸到基层的范围、主体、项目、规模、作用及效果,从工作末端总结归纳了政府购买服务“必须围绕公共服务体系补短板、做加法”“必须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调结构、做减法”“必须围绕社会组织发展搭平台、做乘法”“必须围绕资源配置风险降概率、做除法”的方法路径,并在有关媒体上刊登文章,提前释放出“政府购买服务必将深度激活基层机构改革大棋局”的政策信号,有力呼应和配合了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的将街道各科室整合为“六部一队四中心”的大部制改革。

“政府购买服务怎样才能买到最好的性价比,这得细抠细算才能真正弄明白。”陈以勇说他和同事们又将研究触角延伸到了正在首都核心区推行的平房区物业管理服务试点。党员以在社区实地踏勘、跟班作业、精细测算等方式,对由物业企业承担的环卫保洁、绿化养护、交通疏导等六项服务内容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成本核算、街企对接、法随企行等9条政策建议,多数被相关部门采纳。

拿著“教鞭”进社区的“辅导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到社区最让我震撼的还是挂在门口那些牌子!”研究室党支部副书记张森在本支部“双报到”工作例会上翻开了小本子,“我记了一下,这些牌子的内容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文体活动服务站、图书室等,大大小小得有20多块。”

研究室党支部意识到:社区门前的牌子不是随便挂的,每块牌子的背后都会有相应的财政保障经费作为支撑。他们在到社区作进一步调查研究时发现,尽管大量的财政保障经费已经下沉到了社区,但“半路出家”就为社区管财务的现象比较突出,怎样理好财、管好账、用好钱成了迫在眉睫的突出问题。

张森和同事们见到这种情况坐不住了,他们在各自的社区当起了“财会辅导员”,以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进行管财理财基本功的“传帮带教”。

党员们白天忙局里的工作、晚上看社区的账本,向社区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地讲解财务规章制度及操作实务,逐份账簿、逐个项目、逐笔支出地检查纠正错误和问题,落实好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表表相符等基本规范和要求,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推动解决容易出现的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及“跑冒滴漏”问题。

在大学读了四年财会专业,后来又在政府部门当过财务会计的研究室党员杨文娟成了被争抢的“香饽饽”,奔走多个社区进行账目处理会诊答疑。一位屡被纠错的社区女会计说:“这小姑娘真是个名师,这弄不平的账她一看就知道错在哪儿了,这功夫可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

摔着“汗珠”进社区的“战斗员”

社区哨声响,党员齐担当。党员们积极响应和参加社区自管会、周末大清扫、义务捡拾队等活动,配合社区发现制止开墙打洞、违法建设、私装地锁等身边的环境问题40多起,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从沿路沿街向背街小巷、楼门院户延伸推进,与社区工作人员从各个老旧院落、楼门中清除运出废弃物品及生活垃圾将近10吨。

党员顶着北京遭受强降雨袭击的恶劣天气,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老旧房屋、低洼院落、拆迁滞留区、下凹式立交桥等部位进行巡查排险,有的俯身扑到没膝的泥水中清掏被树叶、垃圾等堵塞的雨箅子、排水口,有的冒雨登高对破漏的平房屋顶进行苫盖。

“在机关能耍得开笔杆子,进社区不玩一点花架子,这样的‘双报到真是做深做实做到点子上了!”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宋晓蕾说。

使着“柔性子”进社区的“调解员”

“我写的这对联是:风刀霜剑别老宅,心热情暖归故园;横批是:亲如一家。大伙儿看我这字、这内容写得如何啊?”

“嘿,您这老街坊一别10多年,书法和学问的功力都见长了!”

这是前不久刘建新夫妇俩从三环外又搬回金宝街北侧一处大杂院居住时,街坊邻居们凑到一起观赏这对夫妇挥毫泼墨时的热闹场景。

这场景要是搁在20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儿。

原来,20多年前的这个大杂院,因产权单位允许各住户在院内自行扩建厨房,引发了争抢地盘甚至大打出手蹲班房的问题,结果造成在同一条巷道相对而居的14家住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门前的那条公用通道,坑坑洼洼绊得各家各户特别是老年人寸步难行。刘建新夫妇愤然搬离了这处老宅,表示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这些街坊邻居的白眼冷脸。

怎样才能打破老邻居们20多年结怨记仇、横眉冷对的坚冰,一直是陈以勇的心结。参加“双报到”活动之后,他在社区接触和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渐渐对解开这个死结有了主意。他把目光投向了发动大家一起来修整门前这条坑坑洼洼的公用通道,先是倡议大家共同出资修路,但遭到了冷遇。他不气馁,又发动大家利用胡同整治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砖块来修整公用通道。邻居们发现这是個不用花钱还能把路修好的差事,从一户、两户直至全体住户都给予了认同和响应。

在陈以勇这位“财政街坊”的组织指挥下,各个住户都积极出工出力,大家挥锹舞镐、翻土平地,肩扛手提、运砖铺路,谈笑风生、热火朝天,用一天时间把这条近200米长的“搓板路”修整一新。正是在这次并肩劳动换来道路平整、通行顺畅中,冷脸相对20多年的老街坊们都有了笑脸、有了问候,曾经认为永远解不开的死疙瘩终于得到了化解。现在,邻居们出门围坐、品茗聊天、摆盆赏花、笑谈人生的和谐画面,在这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院深巷中重现。

精诚之至,金石为开。研究室党支部要求大家把知书达礼、算账说理的功力用在为街坊邻居释嫌促和上,以“勤扫门前雪”的方式对发生在身边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清零。“邻里没别扭,后院不起火,我们的干部在单位工作起来是格外踏实、安心。”陈以勇常常称道,“研究室党支部的这个功夫下得绝对值!”

猜你喜欢

进社区研究室财政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新新机甲研究室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母乳喂养进社区
金士力进社区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的六年
续: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食品安全科普要进社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