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 凄苦愁深
2018-05-30莫筱莹
莫筱莹
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晚年,当时正值金兵入侵,词人身经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家破之悲,丧夫之痛,离乱之苦,处境之难,孀居之愁,于是,满腔的愁绪哀怨,凝结在心头,故而创作出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一、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李清照《声声慢》一文,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可谓一大特色。作者借助“淡酒、晚风、旧雁、黄花、黄昏”等冷色伤感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凄清悲凉的残秋图,营造了愁苦冷清、悲怆凄凉的意境,渲染出作者内心无以言说的辛酸、哀愁。暮秋的黄昏,乍暖還寒,词人茕茕孑立于窗前,风鬟雾鬓,哀叹声声,独自斟酒,独自愁。她仰首望天,看见一群孤雁掠过,不时发出几声凄厉的悲鸣声,她不禁想起曾与丈夫说过雁足传书,互通音信,然而现在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国已破、家已亡、夫已逝,自己孤身漂泊,客居异乡,孤苦无依,不禁泪光迷蒙。这时,看见窗外的菊花,才发觉花儿早已憔悴损落,落红满地,再无昔日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好不容易熬到天黑,怎奈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地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一滴地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无法抑制的泪水也就随之涌出,打湿了衣襟。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这般情景相生的手法,富有韵味、深沉凝重的凄苦愁情,是何等感人至深,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悲切呢?
二、妙用叠词,平中见奇
《声声慢》一词,开篇作者巧用七组叠词,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将一位心神不宁、怅然若失、孤寂无依的妇人神态刻画得跃然纸上。虽无一愁字,但字里行间却饱含愁情,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凄苦与沉痛、无助与辛酸。
例如:“寻寻觅觅”四字,情寓于行,主要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流露出词人历经磨难,心中若有所失,想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但又无处可寻、无可奈何的痛彻心扉之哀。“冷冷清清”,既点明了词人闺房独处清冷的环境,又烘托了词人的心境,寻寻觅觅的失望、冷冷清清的环境,不由自主地让词人感到无限凄苦、忧伤和悲凉。“凄凄惨惨戚戚”是因寻而未得和暮秋之景所引起的凄楚悲戚之情,是词人坐卧不宁、愁情难解的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传达出词人内心世界巨大的伤痛。可见,叠词的妙用,由外而内,由浅而深,层层递进,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生动细致地描绘出词人凄苦愁绪的形成过程,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叙写哀婉,层次分明
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层次分明,共分为3节9个层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第一节。“寻寻觅觅”为第一层次;“冷冷清清”为第二层次;“凄凄惨惨戚戚” 为第三层次,叙写心理状态,令人痛彻肺腑,备感凄楚。
从“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为第二节,也包括了三个层次,人悲,物亦悲,处处成愁,内心的凄苦愁情可见一斑。“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为第一层,叙写残秋之际,天气骤变,冷暖无常,人最难调养身体。从侧面反映了词人晚年的凄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次,叙写淡酒不敌风寒,饮酒难以排解忧愁。词人本想以酒御寒,借酒消愁,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冷风寒意,驱散内心的愁苦,可见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第三层次,叙写雁声过耳,悲从中来。端着一杯淡酒,听到似曾相识的孤雁凄厉悲鸣,词人想起传书给自己的丈夫,但良人已逝,已无家书可传,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现了词人的沦落之苦。 从“满地黄花堆积”到“到黄昏点点滴滴”为第三节,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叙写残花枯萎凋零,落英满地无人怜惜,词人对花自叹,黯然神伤;第二层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叙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日子漫长之难熬;第三层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叙写雨滴梧桐的凄凉悲苦。最后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作结,化实为虚,愁情似水,绵绵无尽。
总之,《声声慢》一文,作者通过对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诸多残秋景象的生动描绘,叙写伤感之情,情韵缠绵,蕴藉深厚,富有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展现出文学经典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