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旮旯里的“国际村”

2018-05-30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村村子民宿

孙昶

8月21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是立秋后的一个好天气。记者驱车百余公里,来到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采访。刚一走进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一块巨石上镌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醒目的大字便映入眼帘。往村里走,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绿树丛中掩映着别致的民宿和乡村别墅。

北沟村位于雄伟的慕田峪长城脚下,全村142户、350口人。村子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吸引了13户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外国人在这里安家置业。可谁又能想到,眼下这个被称为山旮旯里的“国际村”,曾经是个脏乱差、人人嫌的穷村。

是什么让外国人看上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一手抓环境 一手立规矩

“当年这里真是个又脏又乱的穷村,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村里有个青年去县城工作,他说我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让他知道北京有个北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全回忆说,2004年,他上任时,村民的这句话极大地刺激了他,“打那儿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村子建设好,带领老百姓致富。”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王全和班子成员认定了“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老理儿,党员先带头,从自身做起。党支部首先发动全村党员干部,从打扫卫生做起。“村干部党员带头,柴火杂物一律进院。村里35名党员分成6个小组,划定责任区域,负责自己区域的卫生。”王全指着路边铁栅栏上悬挂的“北沟村党员卫生保洁责任区”的铜牌向记者介绍,干部们定时巡查,只要发现乱堆乱放或占用街道搭建柴篷、牲口棚的,就向此户村民发有全体干部签字的通知,限其按时清理。

为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还确定每月的5日为党员义务保洁活动日。每逢这天,所有党员们都会分片清扫村里的街道。10年来,党员们用扫帚、铁锨,不仅整洁了北沟村的大街小巷,更树立了模范带头的形象。

党支部一手抓环境,一手立规矩。为制订《村规民约》,王全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入户征求村民意见。“《村规民约》的22大项260个小项中,没有一条是抄来的,都是村干部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全村户主签字通过。”王全介绍。记者看到,《村规民约》涉及村子管理方方面面,后面还印有村民的签名。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带动了村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了维护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同时,村党支部利用政府支持资金,组织全体党员群众兴建村级公路,开采深水井,进行污水改造和煤改电。

几年间,村内村外的路一条条修好了,污水处理中心运行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文化广场和灯光塑胶篮球场建起来了,文化活动中心对村民开放了,一个美丽的山村跃然眼前。

“将村民教育好,才是最大的好”

“把环境建设好,哪个村子都会搞。将村民教育好,才是北沟村最大的好”。一位来北沟村参观者的留言,道出了村党支部为北沟村建设发展谋划的重要一环。

记者在北沟村看到,街道两旁的墙壁上,雕刻着许多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壁画。“这是村内修建的‘传统文化一条街。只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才能为北沟村长远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王全说。

从2008年起,北沟村党支部开始在村民中实施“素质工程”,在潜移默化教育村民的同时,为民俗旅游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內涵。

村党支部专门邀请了大学教师来村教授传统文化课,定期为村民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文化教育节目。村党支部还不定期开展村民演讲、村干部宣讲、儿童表演及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提高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记者看到,路边的宣传橱窗光荣榜上,展陈着2017年全村评出的16位好婆婆、好儿媳、好女儿、好女婿彩色照片和事迹介绍。

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在村民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功效。王全说,“2009年前,儿女不孝、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村里每年都有十多起,解决起来很是头疼。自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后,再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好梧桐引来“洋凤凰”

“北沟村幽静又干净,村民淳朴又热情,村子管理得也好,我的外国朋友都喜欢到这来。”操着一口流利汉语的美国人萨阳对选择北沟村投资置业很满意。

2005年,美国人萨阳和美籍华人妻子唐亮相中了北沟村,租下了村民闲置老宅,投资改建成商务会所“小庐面”。记者看到,北沟村村口,一处雅致的农家院落上挂着别致的红灯笼。木柴门上挂着别致的招牌——“小庐面”,这是萨阳开的餐饮店。“小园”餐厅、“大路馆儿”和“小庐面”,分别经营着中西餐,他们从加拿大聘来厨师长,从法国招来客房经理,印度、奥地利、美国实习生也来服务。来长城旅游的中外客人,在餐厅就能品尝美食,欣赏长城美景。

2010年,这对美国夫妇又将村里废弃的琉璃瓦厂改造为“瓦厂”宾馆。此后,陆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国家的10余户外国友人在村里安家置业。他们将民宅精心设计,在保留整体风貌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

依托国际文化村的特色,这些年,北沟村发展起了民俗旅游,村集体建起了“北旮旯乡情驿站”民俗旅店,40多位村民在这里实现就业,现在全村已发展起30余家民俗户,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几年前,北沟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如今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手头富足了,村集体有钱了,村民福利也跟着增长。去年2月,村里办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在这里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享用三餐。

北沟村的发展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对于下一步的打算,王全雄心勃勃。他说,村党支部将进一步通过盘活闲置农宅,带动休闲旅游产业向高端迈进,推动传统民宿向精品民宿转型,让精品民宿成为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全村村子民宿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孪生院子民宿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全村唯一收件人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望娘滩
你是民宿达人吗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