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32例病因分析
2018-05-30张存新陈俊华张玉彪
张存新,陈俊华,张玉彪
胸痛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013-2017年我院收治武警某部32例官兵,均以胸痛为主诉,现分析其胸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观察其临床特征,提出防治建议。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 2013-01至2017-10我院收治的武警某部32 例胸痛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31~52岁,平均(40.2±5.7)岁。所有患者均排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膜炎、带状疱疹等非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吸烟者20例,烟龄5~20年;高血压患者22例;糖尿病2例,肥胖者10例,心血管病家族史2例。血脂异常18例。
1.2 收集资料 入院查体时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入院第2天晨起测量血压。并取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对照组,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归纳其临床特点。
1.5 结果
1.5.1 临床表现 29例表现为训练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左胸或胸骨后疼痛、胸闷不适,持续1~5 min,休息或服用速效救心丸3~15 min后缓解。3例表现为突发胸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胸痛反复发作,伴大汗。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瓣膜病变、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脏收缩功能正常,7例舒张功能减低(含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2 冠状动脉造影 10例为左前降支心肌桥,收缩期冠脉狭窄30%~60%,其中2例伴有冠状动脉轻度狭窄。17例冠脉狭窄50%~80%。3例持续胸痛的患者均有单支冠脉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余2例冠脉完全正常。
1.5.3 心血管神经症 2例有胸痛、心悸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但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行精神心理问题检查,均存在精神心理问题[1]。
1.5.4 危险因素分析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价标准[2], 以管腔内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狭窄,诊断为冠心病。将本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0例)、对照组(12例)。冠心病组患者均有2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3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血管家族史、血脂异常的构成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均诉工作紧张、压力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胸痛患者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
注:两组比较,①P<0.05
1.5.5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冠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指数情况比较
注: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6 治疗及预后 10例心肌桥患者给予控制心率、改善睡眠状况等治疗,胸痛明显缓解。17例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2级预防积极治疗,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病情稳定,胸痛缓解。3例急性心肌梗死均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预后良好,术后1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均给予精神心理行为治疗,其中1例给予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
3 讨 论
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肥胖、家族史等。
年龄、性别属于冠心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2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的控制率仅22.7%(5/22),大部分人员对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危害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无症状无需吃药”,“服药后会产生依赖”等错误认识,导致未对血压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王薇等[3]认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人群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42%~50%的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归因于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女性为8倍[4],且冠心病的病变进展迅速。本组采用反映2~3个月血糖水平的HbA1c进行分析,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组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且入组人数较少有关。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INTERHEART研究显示[5]:血脂异常可解释心肌梗死原因的49.2%。本组20例冠心病患者中,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占到80%,冠心病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原因[6],本组20例冠心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占到40%,冠心病组患者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增加糖尿病和结核病的风险。并且烟草的危害不仅局限于吸烟者,长期暴露于吸烟环境的不吸烟者发生上述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7]。本组患者中吸烟率达62.5%,其中冠心病组中高达80.0%,冠心病组患者吸烟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人群均诉执勤、处突压力较大,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本组冠心病组患者中均有2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有3个以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冠心病的危险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十分重要。
我国传统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好的解决,现在又面临肥胖和糖尿病的严峻挑战。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是防控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杠杆的支点,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推动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肾脏病和视力障碍等五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8]。本组武警某部病员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较大,许多人养成吸烟、少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认识不足,未能进行很好的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不吸烟、坚持运动(每周从事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或慢跑,不少于150 min或剧烈运动超过75 min)、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减少肉类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量及含钾量高的食物)、理想体重,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部队病员要摒弃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干预冠病的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魄,确保不发生非战斗减员。
【】
[1] 司新成,辛艳峰.心血管神经症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 ):130-13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8):382-400.
[3] 王 薇,赵 冬,孙佳艺,等.中国11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1137.
[4] Li J, Luo Y, Xu Y ,etal.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ankle-brachial index and mortality from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Circ J,2007,71(79):377-381.
[5] Yusuf S, Hawken S, Qunpuu S,etal.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2004,364(9438):937-952.
[6] Global Burden of Metabolic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Disease Collaboration(BMI Mediated Effects),Lu Y, Hajifathalian K,etal. Metabolic mediators of Effects of body-mass index,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 pooled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s with 1.8 million participants [J]. Lancet, 2014,383(9921):970-983.
[7] 郭艺芳. 心脏病学实践2014[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5-7.
[8] 胡大一. 心脏病学实践2010[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