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琼海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2018-05-30王钦军李志超周红英

关键词:石壁旅游资源

王钦军,李志超,陈 玉,周红英

(1.中国科学院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2.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 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海南 三亚 572029;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地质旅游是指通过参观、考察一系列地质遗迹与地质地理风貌和景观,使人们了解地质学与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旅游活动[1].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其中重要分支的地质旅游迅速崛起[2-8].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地质旅游资源调查方面,主要从地质旅游资源的监测、制图、特征分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面,主要开展了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矿产资源、海岛旅游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2-8].近年来,遥感渐渐成为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有效技术手段,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开发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9-13].

当前,海南省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特色风情小镇成为建设的重点对象(琼建村[2014]53号).据调研,截止到目前,对石壁镇各种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的资料很少,仅翁应波在2014年对石壁铀矿进行了调查和评价[14].关于石壁镇旅游资源方面的介绍,除了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在2009年对石壁瀑布进行简单描述之外[15],仅有部分游客在网上对石壁镇的部分景点进行了游记式描述[16],可供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

鉴于此,文中基于多源数据,通过调查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旨在发挥遥感优势,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深度挖掘该区的地质旅游资源,并根据国标GB/T 18972-2003,对该镇的旅游单体进行调查和描述,新建立了陆路和水路两条旅游路线.研究成果不仅为打造“奇石怪瀑,风情石壁”特色风情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资料,而且,还可以为在类似地区开展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石壁镇位于海南省琼海市西南部万泉河中游北岸,毗邻安定、屯昌两县,被万泉镇、龙江镇和翰林镇所环绕.明代林、胡等姓村民从顺德县迁此经商,因万泉河边有一巨石而称石壁圩.1986年建镇,面积171 km2,人口约1.7万人[17].

石壁镇拥有“十”字形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位于万泉河北岸的X351县道向东经过万泉镇连接S301省道至环岛高速G98可至琼海市区,向西连接东进农场;位于万泉河南岸的X356县道经过龙江镇至环岛高速G98也可到达琼海市区;Y126乡道则与北面的中瑞农场相连,之后通过县道X229与省道S301相连(图1).

石壁镇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2 200~2 600 mm,年平均温度为23.3 ℃.温度适宜,植被常青,一年适宜旅游的天数大于300 d,其中,最好的旅游季节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17].

石壁镇的地势西高东低,造就了万泉河自西向东呈蛇曲形流经石壁镇之后注入南海,在研究区内长约15 km,河面宽度约100 m,水流温顺平缓,适宜开展水面观光旅游.

在地质构造运动方面,石壁镇先后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如海西、印支和燕山期等,从而形成了多样的构造建造和多旋回的地质演化过程[15].同时, 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岩石类型, 如眼球状混合岩、片麻岩,岩屑-长石粗细砂岩以及多期次侵入岩等,尤其是其特殊的火山角砾岩,为发展地质旅游资源奠定了坚实且多样的岩石类型基础(图2).

图1 研究区位置

图2 研究区地质图

2 地质旅游资源调查

地质旅游资源调查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基于遥感、交通和地质等基础图件,根据国标GB/T 18972—2003,调查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单体个数,并通过野外验证,评价其旅游价值,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和制图,最终给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2.1 数据

收集了研究区及附近的高分2号遥感影像、地质图和交通图(表1),对上述图件进行了投影变换和几何精校正,实现了不同源数据的地理位置匹配和相关信息叠加,形成石壁镇多元数据集.

表1 研究区数据

图3 地质旅游资源调查技术路线

2.2 地质旅游资源信息提取

基于上述数据,从遥感影像上提取了道路、水体、居民地和地质旅游单体等信息,结合交通图、地质图等,对提取的矢量化地质旅游资源的属性(如名称、类别、岩性、描述等)进行赋值,形成石壁地质旅游资源矢量数据集.

2.3 地质旅游资源野外考察与属性获取

根据地质旅游资源信息的提取结果,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地质旅游单体的岩性、规模、形态、独特性、稀有性、文化性、观赏性、所处地质环境及其稳定性等.

2017年7月,对石壁地质旅游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路线如图4所示,主要调查了石虎、石壁瀑布、石壁湾文化公园和凳子岭水库,考察了它们的岩性、周边环境、交通状况、人土风情、军坡文化等.结果表明,石壁镇地质环境优美,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初具规模,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图4 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野外调查图

2.3.1 石虎 石虎位于石壁镇岸田村万泉河北岸,因酷似虎姿而得名,自2004年起,就成为琼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图5).该石的岩性为火山角砾岩,上刻有清同治癸酉吉日名流王景潮题的“步瀛洲”三个大字和刘成元题的“文炳”两个大字.“瀛洲”是“仙岛”的意思,“文炳”是“花纹显著”的意思.二者综合,表达了这块石头非常像一只皮毛花纹鲜艳多彩的老虎.体现了此处在古代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文化色彩浓郁,品位较高.该石与万泉河一道,形成龙盘虎踞之势,栩栩如生,具备了形成著名景点的潜质.

图5 石虎

2.3.2 石龟 石龟位于石壁镇岸田村南浅水港中,因酷似龟形而得名(图6).多个大小不一、“石虎石龟上石壁”, 广泛征集下联,以续佳语韵趣.一方面,体现了石龟在石壁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凡意义;另一方面,也展示出石壁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奔放的人生态度.

图6 石龟

2.3.3 石壁 整个石壁镇建在一块巨石上,这块巨石被称为石壁(图7).它位于石壁镇龙礼村和石壁岭村之间,临河出露的条带状基岩的岩性以火山角砾岩为主,因常年风吹日晒,岩石氧化严重,呈紫红、黑褐色.一段宽窄适宜的石梯连着巨石与道路,方便人们沿梯而下,到河边来洗衣、游泳、钓鱼、玩耍.无人时,这儿万籁俱静,只有那万泉河淙淙流过,山水物语,场面恬静而祥和.

图7 石壁

2.3.4 石壁湾 发源于五指山的万泉河在石壁镇形成了石壁湾,沿河两岸有浓密的植被,密密麻麻,郁郁葱葱(图8).乘舟沿河而下,可游览当地的三大象形石:石虎、石龟和石壁.沿河右岸建有石壁民俗风情石雕、冼太夫人文化公园、冼夫人文化长廊和冼夫人纪念馆,它们详细介绍了石壁镇的由来、军坡文化和冼夫人的英雄事迹,给优美的自然风光涂上浓郁的文化色彩,鲜艳而靓丽,提升了景区的品位.

图8 石壁湾

2.3.5 南牛岭瀑布 南牛岭瀑布位于石壁镇南牛山的雨松沟,高超过30 m,宽约1 m,一年四季奔流不息,绵延20 km进入万泉河,是罕见的地下瀑布(图9).清澈的泉水从地面飘然而下,泻入南牛潭,巨大的响声震耳欲聋.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0 m,最深处的水深约1 m.潭的左侧是天然山洞,岩性以火山角砾岩为主.洞穴常年阴暗潮湿,生长了许多低矮灌木丛和苔藓,形成了“洞中观瀑”奇观.潭的周围是参差不齐的榕树,遮天蔽日,十分阴凉,大暑天的平均温度不超过25 ℃,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图9 南牛岭瀑布

2.3.6 登子岭水库 登子岭水库位于石壁镇西北的南俸农场,常年流淌于山林之间的溪流被水坝拦截而成.在坝上,形成波光粼粼的湖面,湖水清澈、深约6 m,库区周围是浑圆状的低矮山丘,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山坡被低矮热带雨林、橡胶、槟郎和椰子等经济作物所覆被(图10);在坝下,是一个小型瀑布,哗哗的流水长年不断,泄洪通道蜿蜒成溪,流入万泉河(图11).它不仅提供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而且,山、水、雨林、经济作物叠加,空气清新、凉爽,是难得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3 结论

根据国标GB/T 18972—2003,对研究区的地质旅游单体进行了分类,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石壁镇的主要旅游单体包括南牛岭、凳子岭、石虎、石龟、石壁、石壁湾、南牛岭瀑布、登子岭水库8个旅游单体,可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及建筑与设施3个主类,其中,包括山丘型旅游地、奇特与象形山石、观光休憩河段、悬瀑和水库观光游憩区段5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连片开发的优势.

图10 登子岭水库坝上湖面

图11 凳子岭水坝形成的瀑布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单体特色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南牛岭凳子岭火山角砾岩玄武岩AC地质与地貌过程形迹ACE奇特与象形山石石虎石龟石壁象形石象形石象形石B水域风光BA河段BBA观光休憩河段石壁湾冼夫人文化长廊BC瀑布BCA悬瀑南牛岭瀑布地下悬瀑F建筑与设施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登子岭水库水库瀑布

1)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地质公园的天然条件.研究区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发育了3个大类中的5个基本类型,尤其以象形山石和悬瀑最为奇特,且具有代表性.古老的军坡文化,更是给石壁镇披上了俊朗而又神秘的面纱,召唤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不远千里来到山间码头,游景点,品文化,赏风情,尝特产.

研究区不仅地质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规模较大.它东西长约20 km,南北宽约12 km,面积约240 km2,在海南省属于大规模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旅游资源仍然保持其独特的原始风貌.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景点开发、建设,提升石壁镇的知名度,有望形成地质公园.

2)动静结合,适宜人群广,可供旅游的时间长.石壁镇发育有惊险刺激的石壁瀑布、热带雨林,也有成因奇特、岩性特殊的石虎、石龟和石壁,更有文化底蕴深厚、适合休憩的石壁湾和冼夫人文化长廊,是集动、静于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潜力景区.动可爬山涉水、蹦极、雨林穿越,适合于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锻炼身体、丛林探险;静可安营扎寨,划船、钓鱼、戏水,适合于老人、妇女、儿童和全家人游山玩水、闲暇观光旅游.

石壁镇旅游资源不仅适宜人群广,而且可供旅游的时间比较长.研究区风景秀丽、气候湿润、温度适宜,一年中可旅游的时间很长,且山区空气清新,气候凉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3)旅游资源的空间错落有致,可组合为大景观区.自西向东,研究区地质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错落有致.在陆上,可沿公路欣赏山丘、雨林、水库和瀑布;在水里,沿万泉河可泛舟而下,欣赏石壁、石龟和石虎等奇石的同时,也可游览沿河两岸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和橡胶、槟郎、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进而体验唐代诗仙李白所写《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观.陆路和水路旅游路线的组合,奠定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基础.

4)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石壁镇位于琼海西约20 km,以地质旅游资源为特色,与周边的白石岭、官塘温泉等景区形成呼应,区位优势显著,可通过打造“奇石怪瀑,风情石壁”的石壁地质旅游品牌,创建特色风情小镇.此外,研究区的道路呈“十”字形,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过G98高速路与琼海市区相连,外部交通条件非常便利,为打造景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5)建立了以遥感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遥感数据所具有的宏观、客观、直观、分辨率高、现势性强等优势,结合其他数据源,建立了以遥感技术为主,其他技术手段为辅的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丰富了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理论框架体系,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4 建议

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只是旅游项目开发及其旅游配套措施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建设和宣传来提高知名度.建议今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打造石壁地质旅游品牌、发展石壁甚至海南省的地质旅游经济.

1)连通现有景点,形成水路和陆路两条旅游路线.建议对万泉河沿河绿化带重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将各个沿河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打造水上游船旅游路线和陆上越野旅游路线.在水上游船旅游路线方面,沿万泉河泛舟而下,自西向东不仅可以游览石壁、石壁湾、石龟和石虎等象形石,而且还可以观赏沿河两岸的低矮山丘及其覆被的热带雨林和热带经济作物;在陆路越野旅游路线方面,沿县道X351自西向东不仅可依次参观凳子岭水库、石壁古镇、石壁湾、南牛岭瀑布,而且还可以通过游览冼夫人文化公园、冼夫人文化长廊和冼夫人纪念馆来体验石壁镇浓郁的军坡文化,提升旅游线路的文化品位.

2)深度挖潜,增加地质科学内涵.在现有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各领域专业人员,开展详查.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区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及其特点,通过对代表性样品的分析,揭示研究区的地质演化过程及其标志性产物,并对典型地质现象(如构造破碎带、火山角砾岩等)进行标识,加强地质学知识的科普教育与宣传.

3)石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基于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详查的结果,制定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战略目标、开发原则、总体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规划,通过加强宣传和市场营销,打造石壁镇地质旅游品牌,进而形成著名的石壁镇地质旅游景区,促进当地甚至海南省地质旅游经济的发展.

致谢: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得到了石壁镇村民符式深等2人的帮助,审稿专家对论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1] 何小芊,刘宇,熊国保.国内外地质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J].热带地理,2015,35(1):130.

[2] 孙红霞.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4):101.

[3] 唐少霞,毕华,赵志忠,等.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59.

[4] 萧清碧,张粮锋.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8(3):303.

[5] 贺瑾瑞,南赟,郝春燕,等.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及其形成[J].城市地质,2015,10(Z1):261.

[6] 肖星,罗聪玲,唐闻.海滨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案例解析——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7):57.

[7] 王木齐,符国基,陈键.三亚市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4):432.

[8] 刘之杨,孙志国,戴光忠.武陵山片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450.

[9] 杨传明.广西旅游资源遥感调查的影像特征作用及意义[J].广西地质,2002,15(4):27.

[10] 李尉尉,李铜基,朱建华,等.基于遥感的旅游型海岛监控要素的研究[J].海洋技术,2012,31(2):63.

[11] 陈锦辉.遥感影像在旅游地图编制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2):94.

[12] YANG G F,YANG Z,ZHANG X J,et al.RS-based geomorphic analysis of 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Geopark,China[J].JournalofCulturalHeritage,2011,12(1):88.

[13] 蒋云志,孟爱国,张文君,等.基于遥感技术的旅游自然景观全貌设计[J].山地学报,2008,26(S1):34.

[14] 翁应波.海南省琼海石壁铀矿资源调查评价[J].科技信息,2014(15):303.

[15]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省地质图[Z].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16] 姚俊宇.石虎石龟石龙石壁[EB/OL].[2017-11-21].http://www.qionghai.ccoo.cn/forum/thread-8367927-1-1.html.

[17] 海南省琼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琼海县志[Z].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石壁旅游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登剑门关
咒语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