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迈向狂犬病消除新征程
——记2018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2018-05-30郭守堂

中国工作犬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作犬警犬狂犬病

李 刚 郭守堂 熊 鹰

2018年4月12~13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和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狂犬病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医疗、防治机构、公安系统等相关单位、各相关分会、团体会员单位、会员共计1500余名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届年会主题是“新时代迈向狂犬病消除新征程”。与会人员围绕国内外狂犬病防控及研究进展、狂犬病病原及抗体监测、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狂犬病疫苗制备及免疫等四方面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40余位来自各相关单位的专家围绕大会议题,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在大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本届年会是继2012年首次狂犬病年会以来第7次举办。年会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注重新理念、新进展、新实践与新经验的分享;年会活动丰富,亮点突出,得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全体与会人员的认可。

现将年会中有关专家的观点和报告要点归纳如下:

一、狂犬病防控及研究进展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殷文武介绍说,我国狂犬病疫情近年来持续下降,广西、贵州、广东、湖南、四川、河南等狂犬病高发省份疫情大幅下降,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近10余年来,我国狂犬病报告发病的最高峰为2007年,报告3300例,波及984个县区,此后狂犬病发病数连年下降,2017年全国共报告516例病例,较高峰下降84.4%,波及362个县区,较高峰下降63.2%,实现了狂犬病消除路线图的控制阶段目标,开启了狂犬病消除阶段的征程。

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涂长春研究员介绍说,我国狂犬病毒株呈多样性发展趋势,狐狸正在成为狂犬病第二大传染源。全球99%、中国95%的狂犬病病例由犬传播,主要是散养犬、流浪犬。狂犬病感染动物种类和地域在扩大。

华中农业大学傅振芳教授介绍说,经过研究发现,狂犬病患者和患病动物体内缺乏抗病毒中和抗体,究其原因,是因为抗体分子过大难以穿越血脑屏障。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最终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感染并繁殖。因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是狂犬病治疗的障碍。如何向中枢神经系统输送中和抗体?一种方式是使用实验室弱毒株,另一种方式是向中枢神经系统内注入中和抗体。这将是我们治疗狂犬病患者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狂犬病病原及抗体监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武洋研究员介绍说,我国时刻在监测狂犬病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人间分布特征、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的情况,严防其进一步蔓延。

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李刚副研究员介绍说,目前我国工作犬数量有近25000头,工作犬分布地域广阔、饲养管理及工作环境复杂,使得工作犬狂犬病的防控工作面临很大威胁。虽然到目前为止,工作犬狂犬病零感染,但是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全力以赴将工作犬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必须确保犬群100%的免疫率。

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冯烨副研究员介绍说,我国狂犬病病毒分为亚洲群、北极相关群和世界群,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犬和野生动物狂犬病存在跨境传播的迹象。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犬群免疫与监测,加强北部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狂犬病监测力度。

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杜晓鹏副研究员介绍说,大量的实验数据说明:12月龄以下警犬免疫1次,免疫合格率达不到70%的国际标准,不能有效保护警犬;7~12月龄的警犬,存在免疫空档期。鉴于此结果,他建议:6月龄以下警犬,进行两次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7~12月龄的警犬,再进行1次狂犬病疫苗免疫;加强警犬血清中和抗体监测力度,对不合格警犬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殷相平副研究员介绍说,我国农业部从2005年起每年制定并实施动物“狂犬病监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病原学监测和免疫效果监测。目前这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公众及基层兽医缺乏主动发现和报告狂犬病的意识;部分省份监测工作不到位,对疑似发病动物的监测不够重视;大部分发病犬逃亡,难以捕捉和送检;培训与教育宣传不够,犬主缺乏养犬责任意识,无视养犬卫生。

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徐黎副研究员介绍说,目前工作犬狂犬病防控存在的问题是:宣传教育不足;狂犬病免疫效果监测不到位;暴露伤口处置不规范;工作犬训养及作业过程中存在暴露风险。这几点充分说明了我们工作犬狂犬病防控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三、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目前狂犬病仍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100%死亡,因此,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工作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关键。狂犬病暴露后紧急处理包括三方面,即局部处理、疫苗接种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14年对全国29个省开展的狂犬病防治现状评估显示,我国的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发展迅速,但是规范化建设水平低。目前尚无统一的外科处置规范。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我国原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对于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先后出台了《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2006)、《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2009)等。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指南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及研究结果,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暴露后处置建议进行了更新,为各级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狂犬病疫苗制备及免疫

华中农业大学赵凌教授介绍说,狂犬病疫苗的保护主要依赖于体液免疫,尤其是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生发中心是影响到狂犬病疫苗体液免疫产生的关键区域,这为狂犬病新型疫苗和佐剂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为70%的犬接种狂犬病疫苗,就能有效抑制狂犬病毒的传播。给犬接种狂犬病疫苗是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FA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一致推荐的预防人和动物狂犬病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我国城乡养犬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犬的狂犬病免疫覆盖率约为40%,狂犬病防控工作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我们要在2030年实现全球消除犬狂犬病的目标,必须按照WHO(世界卫生组织)和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组织制定的狂犬病消除计划路线图,在国家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制定严格的法律监管体系;在保证狂犬病疫苗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狂犬病疫苗大规模免疫防控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卫生、畜牧、公安等多部门的联动,共同促进狂犬病在我国的消除。大会针对狂犬病预防提出了不少建议,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针对狂犬病预防管理立法。针对狂犬病的立法应包含对犬的管理、疫苗的免疫以及流浪犬的管理等方面。因此,在法律起草阶段应注重听取犬管理部门、兽医部门以及流浪犬管理部门等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法律可以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众对狂犬病有准确认识,使犬管理尤其是犬的免疫工作成为大家自觉、自愿的行为。

3.加强犬免疫。在犬群中,保证有效免疫(犬体内中和抗体水平≥0.5IU/ml)覆盖率达70%以上是全球公认的消除狂犬病科学有效的方法,因此加强犬免疫是消除狂犬病的根本。

五、结束语

消除人和犬的狂犬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与文明水平及兽医公共卫生防控水平的体现。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国已经具备了消除人和犬狂犬病的经济条件;在狂犬病防控技术方面,我国狂犬病兽用或人用疫苗、血清,以及狂犬病监测技术,都达到世界水平,具备了消除人和狂犬病的技术条件。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就是如何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对于从事工作犬管理、训练和使用的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来说,工作犬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必须百分百地做好工作犬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血清中和抗体监测力度。继续保持工作犬狂犬病零感染,为保护人与犬的健康、也为我国早日消除狂犬病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工作犬警犬狂犬病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212]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打败狂犬病
俄海关限制工作犬加班时间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79]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不断加强工作犬技术研究推动工作犬的技术理论体系建设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