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瘾少年”的困境与出路

2018-05-29袁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网瘾策略

袁宁

〔摘要〕本文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理论,分析不爱学习的“网瘾少年”的形成原因,给出了预防、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扫除学习障碍是突破口;干预潜意识,让梦想照进现实;家长、老师应进行民主教育。

〔关键词〕网瘾;元认知干预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4-0060-03

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网瘾少年”的内心世界[1]。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向他求助,记者和孩子进行了一次对话,了解到一些孩子的心理状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位15岁的少年在寒假之后,突然说不上学了。把自己关在房间谁也不让进,疯狂玩电脑手机,除了上厕所基本不出来。两个多月,昼夜颠倒,一天两顿饭。不和亲人交流,不信任何人,也不接触心理老师……这位少年小学时期还是很优秀的,初中经历了一次转学,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没有朋友。初一下学期成绩下滑。初二寒假未完成作业,开学前一天提出来不想去学校,从此就再没去上学。孩子说他从小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小学时就要参加很多的辅导班,玩的时间很少,写不完作业不许睡觉。三年级时候,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当众抽了一巴掌,厌学情绪加重。初中正式辍学之前,曾多次借口身体不舒服不上学,遭到班主任在校门口当众责骂。在当时的情绪里,他还是不肯进学校,于是母亲在众多同学面前下跪求他上学,大庭广众之下让他又羞又怒,自此,下定决心不再去学校……辍学之后,他本人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挣扎,知道自己的状况很糟糕,非常内疚,非常自卑,但无力自拔,非常迷茫。也曾尝试过自救,决定改变作息时间,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八点起床。但坚持没几天,就放弃了,又陷入“网瘾”的生活状态里……

作者在文章最后无力地呼吁: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学习障碍如何解决?未来怎么办?孩子完整丰富的内心世界,大人如何去知晓、去理解、去沟通?孩子目前凝滞了的情绪,如何让它松动、流动起来?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内心颇为复杂。心疼文中这位孤独的少年,理解孩子家长的无助,隐忧当下教育大环境,感叹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像文中类似经历的“网瘾少年”,在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来访的学生中时常可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年年得三好的学生也绝不仅仅是经历了多上几个课外班、写不完作业不能睡觉、老师当众羞辱、父母强拉硬拽抱大腿这几个事儿就不上学沉迷游戏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这远远不够。其中的心理学真相及规律,一定要弄明白,避免今后家人、身边的人再跌到这困境里来。

厌学是学习与消极情绪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每一个学生都是想学习好的,只不过有的能做到,有的做不到。这其中,主观努力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潜意识心理因素,也就是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难以自控的那部分,尤其是潜意识的情绪因素。 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始终都是有情绪伴随的,这个往往容易被忽视,可就是这潜意识的情绪足以悄无声息地改变整个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举止。 孩子说从小厌学,然而整天学习,上无数的课外班,只是表象,并不是导致孩子厌学的直接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有“别人家的孩子”在参加了“无数个课外班”之后不仅没到不去上学的地步,而且还考上某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那“无数的课外班”在这里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把这件事提出来呢? 在课外班学习的时候内心里想要休息和玩耍,但是想而不得,心里难免会不平衡,一旦有了不平衡而没能及时摆平的话,就会有情绪、不高兴。伴随着不高兴去学习,久而久之,学习就会和这消极情绪建立起条件反射——一到学习情境下,自动就不高兴、不爱学。 起到类似“作用”的还有写不完作业不能睡觉、被老师当众羞辱等等这类的事,事情的发生导致孩子产生消极情绪。

其实当孩子学习压力大,要参加很多补课,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甚至遭到虐打的时候,出现负面情绪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面对压力都会感到焦虑。但如果他能够及时用有效的方法调适情绪,或者说家长、老师能从心理学从元认知干预技术的角度识别出孩子的问题,然后帮助孩子及时地消除这一负面情绪,那么他这个条件反射就不会建立,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厌学。 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控制好情绪,适度的补课就有利于孩子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习,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厌烦情绪越来越重,近一步和学习建立联系,导致越来越不爱学,恶性循环,形成典型的学习障碍。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建立起了学习时候消极的条件反射,就难以自然消除了。 网瘾是学习障碍的派生产物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又不知道如何扭转,那么就会不自觉地用另一种相对愉快的事情取而代之,正如放假该写作业的时候上网、玩儿游戏等等。 网络游戏有其特有的节奏感和代入感,充满诱惑,一旦投入就一定能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恰恰这种虚拟世界里的快乐和成就很难在学习中体会到。于是学生会愿意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享受种种不切实际的快乐。而且上网打游戏会和快乐情绪会建立新的条件反射——一玩儿游戏就兴奋,越玩儿越停不下来。 再就是,转学以后,以前的小伙伴都不在身边,现在又没有好朋友,打游戏可以大家一起玩儿,满足交朋友的需求,这又增加了他对游戏的好感。 如果这时候父母不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不能和孩子心平气和平等地交流,一味地对其沉迷网络表示不满或是做出一些强制性地举动,就很容易激化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造成孩子的逆反。他在不知不觉间就会把这种消极情绪延伸到对抗父母中来,甚至变本加厉。

一、扫除学习障碍是突破口

他会在打游戏到半夜的时候心生愧疚;会感到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挣扎;会尝试着自救……无不说明他心里明白“网瘾少年 ”和“三好学生”之间的是非利弊。他有向好之心,想要改变却无从改变、无力改变。 他需要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前路。希望何在?那就是有能力把该做的事情轻松地做好,做出成就,做出志趣。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情绪是可以改变的,目标是可以设定的。 简单来说,学会如何调试学习状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扫除学习障碍,变得会学、爱学、有能力把该学的知识学好,一步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二、干预潜意识,让梦想照进现实

一学习就烦,就不爱学,就不学、上网打游戏,是潜意识心理过程。 如果能够实现一学习就高兴,就爱学,就看书、做题、考学,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上网打游戏就没那么非玩儿不可,甚至是没啥意思了。这也是潜意识的过程,自动化的。 这两个过程都是以潜意识情绪为核心的。 干预潜意识,改变在学习条件下自动出现的情绪,让学习过程从前者变成后者。这不是梦,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实现。 在这里把元认知干预技术系统理论中涉及的相关原理简要说明一下。

1.暗示学习原理。 暗示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把接受暗示训练者的知识经验和情绪体验等变得像烧红的铁一样容易塑造[2]。

2.情感组织者技术。 情感组织者技术就是通过对已有的成功经验或是未来美好憧憬等积极内容的想象,调动起一个更高水平的积极情绪[2]。 引导孩子在大脑中构建起一个积极美好的场景,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把这个积极情绪和学习建立条件化联系,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实现新的心理行为过程。 例如学生本人一想到在演讲比赛中能够出色发挥、获得第一名就特别高兴,那我们可以把这个场景引入到暗示训练当中。然后带着想象中获奖时开心的感觉进一步想象自己学习时轻松、积极、投入的状态…… 经过暗示训练后,学生再一接触学习,自动开心,自动出现积极学习行为。 教会他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并通过暗示训练加以强化,使他能够在情绪干扰思维的时候理性地认识和应对,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积极的性格特征,例如虚心、努力、大度、包容等等。

三、家長、老师应进行民主尊重教育

孩子成长出现问题,除了这些问题本身,还隐藏着家庭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除了孩子要进行技术塑造之外,家长和老师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避免做一些极端的举动让他难堪。 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认真倾听他的讲话,考虑说话内容中的可取之处、合理因素、有亮点的地方表示欣赏、高兴、鼓励[3]。有策略性地表达对孩子的批评意见。建立信任,让孩子渐渐地敞开心扉并喜欢上和父母、老师交流。这样孩子就有更多的机会吸收我们给他的正确知识观念、态度行为、情绪情感等。

家长和老师应尊重孩子的感受,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预防问题、化解问题,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幸福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 出现问题迷失困境不要怕,更不要抱怨,静下心来,主动反思,看清方向,及时调整,果断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绿洲。

参考文献

[1]张进. 一位“网瘾少年”的内心世界.渡过微信公众号,2017.

[2]金洪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M].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金洪源.天才个性教育与潜意识的高效干预[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大连,116000)

编辑 /卫 虹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网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我的爸爸有“网瘾”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个人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巧设班会课 改变一个他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