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长风啸》:深深爱着你
2018-05-29陈娱
陈娱
马琳,四川省歌舞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专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2000年中国百名德艺双馨艺术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曾多次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中国文化产业“群星奖”作品奖金、文化部最佳编导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目奖、四川文学艺术最高奖《巴蜀文艺大奖》创作金奖、银奖、特殊贡献奖等殊荣。多年来获得全国以及四川省政府级奖项(作品、创作)金、银奖五十多余项。代表作品有大型舞台剧《大山、草地、火把情》、《梦回蜀道》、《灵秀天下》、《辉煌岁月》、《烟雨月城》、《天府吉祥》、《千古一城·浪苑奇葩》等;舞蹈《阿惹妞》、《阿嫫惹牛》、《妈妈的儿子》、《燃烧的七月》、《席勒的红裙》、《锦鸡嫫》、《彝女》、《毕阿史拉韦》、《呼唤绿荫》、《女儿路》、《撒拉罗》、《天梯·梦想》、《银塑》等。
看完舞剧《长风啸》记住了两个画面,一是化身为少年的“长风”,拖着悠长的身影,时而聚散,时而奔放,生命的勃发让人感受到拥有生命的美好珍贵。二是“长风”因沾染凡世的七情六欲而不能自持,发动战争造成生灵涂炭,当他踩着枯骨,独守无边虚空的时候,孤独充斥着整个剧场。这光明与黑暗交织的画面串起了整部剧的情感起伏。加上唯美的宣传海报、精美的服装制作,演员的情感到位,撑起了这部关于生命与民族大爱的舞剧。
舞剧《长风啸》讲的是以“风”为原型的神灵“长风”,因捕获了女娲补天时散落的一颗五彩石,拥有了一颗神奇跳动的心脏,三分是神,七分是人。降临凡尘,他模仿万物万象,参悟人论道理,历经了俗尘的欲望、争斗、爱恨、生死,被酒色财气熏染的长风,却渐渐迷失自我,并选择以武力征服世界,看着泱泱生命沦为枯骨,凌冽寒风中,血腥肆意。一瞬间,懊恼、不安、傷痛吞噬着他,原来悲剧如此痛苦。长风为了唤醒绿意大地,他献出了自己生命的精髓,化为春风细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最终,长风领悟了人生真谛,真正成为了“人”。
导演马琳借助“长风”从神到人的过程,讲述了自然的单纯与社会的复杂,揭示出自然与人类发生冲突时会产生怎样的对峙与悲状。有人问马琳为什么选择“风”作为主线,她认为世界上最厉害的一个是水,一个是风。水能滋生万物也能击石而穿,风能吹生万物也能摧毁一切。选择“风”作为“长风”的原型,是因为它有着男人的属性。而“水”的属性则更像是女人。这种柔与刚,阴与阳的对立在人性中也有体现,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如何使自己在人生中选择好位置与立场,这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而“风”与中国人历来柔中带刚的品性不可分,这种力量最能代表中国东方文化的融、柔和绵里藏针的包容。生命虽然在战争中被淹没,但东方文明却生生不息,就像风一样、水一样软,内柔外刚,百折不挠。
《长风啸》是2014~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81部舞剧作品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于去年在成都锦城艺术宫完成了首演。马琳透露,6月28日,《长风啸》将完成今年的首演。整个舞剧排练历时半年,对于导演马琳来说,是承载了她十年思考的一部剧。
马琳创作这部剧的灵感来源于朋友给她讲的一个故事:上学时,为了挂书包,墙上的一颗钉子从小学开始就定在那里。后来大学毕业,去了外地工作,有一次回到家乡,老宅子正在拆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在钉子下,它被活活困在这逼仄黑暗的空间里长达数年。在这漫长岁月里,靠着同类永不停歇地衔取食物喂养它,才活了下来。“你想象看,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伸展的自由,走动的自由,呼吸的自由,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这只壁虎反映出了中国妇女的坚韧与顽强,而人类最美好的文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所以最后的画面是长风面对遍地尸体时,天地间没有声音,只有蛐蛐的哀鸣,这是一个男人的无助。直到他停止声息的一刻,观众屏气凝神,为长风感到一种释然。此时达到整部剧的创作高潮,马琳讲到这里,也用双手捂住心脏的位置,闭目,哀叹。“不同宗教信仰会产生人类意识上的差异,而每一种社会意识又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国家可以为疆域而战,但化解问题的根本方式,绝不是通过暴力去解决,其实自然界早已向人类启示了一种神力——爱与包容。”
她对待生命是敏感且怜悯的,曾经在纪录片看到一个身穿黑袍的阿拉伯妇女,牵着一个小男孩在路边走,无人机盘桓在头顶上方。突然,一颗炸弹降落,这一秒钟,生命没了。因民族矛盾和种族歧视发生的战争有太多太多,任何生命的泯灭,都是人类不可避免、不可饶恕的灾难,没有什么是比无辜生命的流离失所更加令人惋惜和伤痛的。所以她避开了国籍问题,选择以大自然的神力去描写人类。这时,她从客观者的角度去讲故事,既承认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也将结局的惨状极力挽回。“当胜者踩着遍野尸骨举旗呐喊时,唯我独尊,何尝不是一种文明的失败。”
剧中的另一条主线是爱情,她巧妙地把那颗让壁虎受困的钉子换成了剧中主角“长风”恣意妄为射出的一支铁箭,而壁虎受困的墙壁也换成了蜀山山谷中的峭壁,男女主角“长风”与“嘉泰”就这样在同一时空“相遇”,滋生了美好的爱情。这时的长风初涉人世,感情最为纯粹。可当长风沾染了凡尘的俗气后,欲望占据他的内心,女娲的灵力之石变成了他挥霍世间的工具,嘉泰陷入深深的失望中。其间二人经历的爱与恨成为了爱情成长之路的必修课。按照常理,因“长风”的妄为所导致的灾难,必当以二人的爱情做为祭品才能拯救。可身为导演的马琳不要这样刻意拨高的爱情观。她认为牺牲爱情去拯救世界的伟大情节有违人性,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爱的包容与柔美一定会给世界带来新的曙光。于是她给出一个故事的最佳解决办法,让爱平息了战争也拯救了爱人。虽然科技进步带来了生活的美好,但很多地区仍然遭受着战争的掠夺,生灵涂炭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而人类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导者,却从未好好地与每一个生命对话。马琳用这台舞剧搭建起了一个心灵的戏剧结构空间,从而建筑起一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度统一的领地,给人类提供了这个对话的平台。诚然,这样的“高度”要求她从更高级的审美和舞台艺术去表达舞剧,最关键的是,内容一定要感人肺腑之“深”。
马琳的另一部获得国家金奖的作品《银塑》开始也是一个漂亮的出场,银匠们手中漂亮的银饰相互碰撞,叮叮作响,打到生命最灿烂的时候,银饰的花纹精致细腻,散发着清澈的光泽。突然,一转身眼睛模糊不清了,传统的表现手法是银匠流着泪笑着继续打,可到马琳这里,她把眼泪都省去了,她认为这才是匠人精神的动情之处,即使是用最精湛的手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能坦然接受生活的平凡。画面定格在银匠轻松咧嘴一笑,好像说了句“没关系的”。同样一部获得荷花奖的作品《天梯·梦想》,一个表现老师打造天梯让孩子们梦想成真的画面,她用老师们的手和肩作为孩子们梦想的奠基,这座天梯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奉献与坚持不懈,也是孩子们的梦想天堂。她把这种坚韧与奉献的画面默默隐藏,灯光打在孩子们的脸上,画面再次定格。
近年来表达民族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历史性的战争、自然灾害、政权争斗最容易成为作品抒情的一条长线,把历史的教训一次次地搬上舞台,是什么感觉?痛,每一次都是重现与撕扯。如果只叫人勿忘国耻,感叹民族的自怜自哀,一场舞台剧太轻,妥当的表达方式,不是虚空地讲大道理教人向善也不是大而皇之地描绘未来的美好蓝图。马琳要做的是一种良好的文化引导,跟着这种的引导力,可以发掘未来的可能,这应该会更加振奋人心。
舞剧不会说话,舞蹈语言是一种虚拟和象征的语言。它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所以它非常重视造型,但这种造型又是动态和静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并且只存在于表演过程之中,转瞬即逝。所以,如何培养观众对舞台艺术的思考在马琳身上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而她的回答是,创新。首先,观众的审美不断提高,要求导演要具备更高水准的舞台把控能力;其次,舞剧是舞台的艺术,从人物角色的塑造,服装、队形、动作,每一个画面的定格,很难做到让现代人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及探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最终会走向哪里。而这恰恰是导演创作舞剧的初衷。这种初衷是可贵的,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导演的用心,就无法真正读懂她的作品。舞剧未来的发展更应该放在表演形式与表达思想的平衡中去深入探索,高科技的表现手法也好,新时代的观点也好,她希望舞剧能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看到自己的伟大与渺小,鲜活与寂寥,在不断思考中前行,这才是舞台艺术存在的根本意义。
后记:
来到马琳家的院子,她抱着平板电脑走出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在家的样子不好看吧”,后来我发现这是她生活中最舒适的样子。因为只有在家的时候,马琳的状态才稍微放松下来。
几句轻松的开场白之后,她便邀请我在院子里坐下,开始了这次交谈。我们聊她的生活与人生,同时也聊起了她的剧本,讲到动情处,她脸上的神情随着剧情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放慢语速轻柔细腻地诉说,时而语气急促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张力想急切地蹦出来,时而轻松愉悦又激情昂扬。可能是因为导演本身就具备一种磁场,周围的空气虽然安宁,却有种随时会深陷风暴中心的强烈预感。
她聊到世界古国文化、中国历史与西方、日本的艺术演变。作为导演,她的思考丰富且辽阔,她想为文化事业传播做出努力。而在这个游历世界的过程中,她的内心变得更加敏感,看到院里的鲜花正开,会由衷地赞美;而生活中的疾苦却又能让她情绪起伏。她坦然享受着这种情绪的跌宕,并且坚信,感受生活的真实,是一个导演的必修课。我还记得采访的一个瞬间,遮阳伞突然倒落,她反应灵敏地用左手护住我的茶杯口,右手帮我拉开座椅,余光还扫视着我周围的安全区域。
故事讲完,她又回归到生活。此刻,院里的小猫来到住所探访,她径直走过去弯下腰与它交谈,随手捡起一棵植物逗它玩耍,像在招呼一位熟客。家里的小狗不太高兴,从客厅冲出来在她背后大叫,周圍的花草作了观众。而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