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组织再生术配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短期疗效观察

2018-05-29陈宏吉

现代医院 2018年4期
关键词:牙周组织牙槽骨口腔医学

陈宏吉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见病,也是引起牙列缺损的重要因素之一[1]。研究[2]表明牙周炎可导致牙齿倾斜、扭转、松动,最终脱落,对患者面部美观度、口腔功能均有影响。虽然牙周常规处理能使炎症得到控制,但并不能纠正牙齿邻接关系,无法改善咀嚼功能[3]。近年来,随着临床对牙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牙周炎治疗已有了新的认知。有研究[4-5]提出牙周炎治疗目的不仅仅在于消除炎症、修复牙齿排列,而是要充分利用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以及正畸治疗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鉴于此,本院纳入12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6岁,平均(42.90±10.59)岁;病程2~18个月,平均(9.18±5.28)月;牙周炎分度:轻度21例、中度39例;畸形分类:上前牙前突9例、下牙散在间隙12例、前牙反牙合15例、内倾型深覆牙合合24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5岁,平均(41.38±9.13)岁;病程2~17个月,平均(9.04±5.34)月;牙周炎分度:轻度25例、中度35例;畸形分类:上前牙前突8例、下牙散在间隙14例、前牙反牙合17例、内倾型深覆牙合合21例。研究方案经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②符合《牙周病临床诊治要点》[6]中关于牙周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证实;③全身状态良好,无甲亢、糖尿病等对骨代谢有影响的疾病;④伴咬合创伤、牙槽骨吸收等症状;⑤轻、中度牙周炎;⑥患者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⑦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重度牙周炎;②出现全身炎症反应;③畸形牙;④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免疫缺陷;⑥严重贫血、营养不良;⑦合并骨质疏松、血液病等系统性疾病;⑧既往有颌面部手术史、正畸治疗史。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处理,包括炎症控制、根面平整、龈上/下刮治等,清除牙菌斑。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利用磨牙粘接颊面管将口腔固定,取直丝弓矫正器伸入口腔,利用镍钛丝修整牙齿,使其排列整齐,待处理完毕后,关闭牙间隙。观察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首先行手术治疗,术前清洁牙龈,刮除化脓组织,术区为临近牙槽嵴边缘至牙周骨缺损处,取人工骨植入,将粘骨膜瓣缝合,清理受损牙龈组织。在术后3个月,由临床医师对患者的PD、全口出血指数进行评估,当PD>4 mm,全口出血指数低于15%时,提示符合正畸治疗条件,正畸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治疗后定期清洁牙齿,每间隔3天清理1次,每周进行1次牙周检查,在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参考《牙周病临床诊治要点》[6],将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疼痛、红肿等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咬合功能恢复正常,经X线摄片提示牙槽骨吸收停止;有效:自觉症状显著减轻,咬合功能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牙周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PD:经牙周探针测定牙周袋深度;PLI:观察牙面菌斑形成厚度、面积,计0-3分;SBI:经牙周探针对龈沟进行探查,计0-5分;GI:观察牙龈颜色、性质,并确定有无出血倾向,计1-3分。③牙槽骨密度:利用NNT Viewer软件处理二维图像,并重建三维图像,选取冠状位图像,明确牙槽嵴顶、根尖点连线,采用软件自带测量工具测定骨密度,测定3次后取均值。④临床牙冠长度(TL)、牙根长度(CCL):TL采用游标卡尺测定,CCL采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定,测定3次后取均值。⑤治疗安全性: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PD、PLI、SBI、GI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D、PLI、SBI、GI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D、PLI、SBI、GI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组别PD(mm)PLISBIGI治疗前观察组4.31±0.261.32±0.132.58±0.160.31±0.10对照组4.28±0.241.33±0.122.53±0.140.30±0.09t0.6570.4381.8220.576P0.5130.6620.0710.566治疗后观察组2.31±0.161)0.95±0.071)1.82±0.191)0.14±0.061)对照组2.58±0.181)1.02±0.061)2.04±0.201)0.21±0.051)t8.6845.8816.1776.942P0.0000.0000.0000.000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密度、TL、CCL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区域的牙槽骨密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根尖区牙槽骨密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TL增加,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区域的牙槽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TL、CC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顶根尖区上颌骨下颌骨TL(mm)CCL(mm)治疗前观察组(n=60)338.71±51.48330.43±46.56365.92±60.35291.29±93.547.41±1.7611.19±1.30对照组(n=60)339.45±50.64329.41±47.12364.31±58.65288.67±91.287.39±1.6911.21±1.32t0.0790.1190.1480.1550.0630.084P0.9370.9050.8820.8770.9500.934治疗后观察组(n=60)322.94±57.45313.49±45.751)358.28±51.36287.65±77.868.45±1.621)11.12±1.26对照组(n=60)302.58±46.761)293.49±43.781)338.29±46.531)257.48±75.321)8.19±1.271)11.09±1.28t2.1292.4472.2342.1570.9780.129P0.0020.0160.0270.0330.3300.897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目前,牙周炎已成为影响口腔功能的常见原因。研究[7-8]表明牙周炎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不合理饮食习惯、不注重口腔卫生等,单纯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并未能取得理想疗效,甚至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引起相关并发症。李娜[9]等认为牙周组织损害对口腔功能危害性大,治疗时必须采取措施促使受损组织恢复正常,达到组织再生的目的,从而改善口腔内微环境。近年来,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在牙周炎治疗中应用广泛。所谓正畸治疗就是借助工具移动牙齿,使咬合关系改善,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方式,但单纯治疗时的效果欠佳[10]。研究[11]发现在正畸治疗前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能改变牙周附着,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并且能为正畸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殷飞云[12]等研究结论相符。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PD、PLI、SBI、GI较对照组效果更好,提示这种治疗方式能进一步改善牙周组织状态。金岩[13]等认为重建牙周形态与功能,能从根本上解决牙周炎问题。唐春梅[14]等发现在牙周组织再生术后进行正畸治疗,能对牙齿位置进行更好的控制,避免牙齿倾斜,降低拔牙风险,实现牙周形态与功能的重建,促进牙周组织恢复,这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符合。

牙槽骨密度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研究[15]表明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密度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且病情越重,患者的骨密度下降幅度越大。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区域骨密度均下降,笔者综合既往相关研究发现,这可能是因正畸治疗所致,在正畸治疗中,牙移动过程骨损伤愈合反应相似,可引起骨量丢失,下调局部骨密度。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各区域骨密度仍高于对照组,表明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能降低骨密度下降幅度。李治邦[16]等认为正畸治疗前进行牙周组织再

生术,能加速牙周组织修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骨密度下降,本研究也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表明联合治疗安全性高,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论证了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可靠性,能为改善牙周炎症状提供依据,但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且未进一步分析这种治疗方式对重度牙周炎的影响,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行更深入分析。综上所述,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牙周炎治疗中能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建琪, 许丽华. 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 Th 亚群及龈沟液内 IL-17的检测[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6):844-847.

[2] 张 兰. 从牙周致病菌检出探讨冠修复体与牙周炎的相关性[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1):105-108.

[3] 关天燕.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 口腔医学研究, 2015, 31(5):517-519.

[4] 刘 锋, 张颖奇. 牙周炎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5):828-830.

[5] 唐莉红, 袁 爽, 彭 晶.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6, 37(1):151-153.

[6] 浩 尔. 牙周病临床诊治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46-347.

[7] HAJISHENGALLIS G. Periodontitis: from microbial immune subversion to systemic inflammation.[J]. Nat Rev Immunol, 2015, 15(1):30-30.

[8] SEZER U, OENYURT, SULEYMAN ZIYA, GUNDO~AR H, et al. Effec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on Oxidative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J]. J PERIDONTOL, 2016, 87(5):557-565.

[9] 李 娜, 曹卫彬. 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 42(5):564-567.

[10] 张笑维, 梁景平. 正畸治疗对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的影响[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6, 51(5):317-320.

[11] 姜雨汐, 刘树泰. 牙周韧带细胞膜片技术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 44(2):204-208.

[12] 殷飞云, 李宏文.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 重庆医学, 2017(A01):192-194.

[13] 金 岩. 实现牙周组织形态与功能重建是牙再生的关键科学问题[J]. 口腔医学, 2015, 35(8):609-613.

[14] 唐春梅, 赵会杰, 许 刚,等.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对牙周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探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0):3965-3968.

[15] BEIKLER T,PRIOR K, EHMAKE B, et al. Specific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a proposed strategy.[J]. J PERIODONTOL, 2016, 75(75):169-175.

[16] 李治邦, 高丽娜, 毕春升,等. 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研究进展[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 31(6):855-860.

猜你喜欢

牙周组织牙槽骨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