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失独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8-05-29王海彦余华李莹霞冉凌云陶慧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理维度心理健康

王海彦,余华,李莹霞,冉凌云,陶慧

(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对象的生理方面,而且还包括心理和社会方面。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预计到2050年,中国失去唯一子女的失独者人数将达到2 200万[1]。独生子女的死亡对父母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失独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命质量,而且死亡率也较高[2-4]。目前,针对失独这一弱势群体生命质量的研究有限。为了深入了解失独人群的生命质量,以便护理人员能够制订科学的对策帮助失独人群提升生命质量,本研究采用健康检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5]对昆明市社区失独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区失独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6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5个区,每个区中随机抽取6个社区共30个;在每个社区中抽取10人,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入选标准:死亡独生子女的生物学父亲或母亲,年龄>49岁,现无存活子女(包括领养的子女),失独时间≤3年,无(外)孙子(女),在社区中居住时间>1年,能进行交流,可独立或可由他人协助完成调查。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拒绝参与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在查阅文献[4,6]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失独年限、子女性别、子女去世时的年龄9项。②SF-36:该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36个条目,前4个维度与生理健康高度相关,归于生理健康,后4个维度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归于心理健康;另有健康变化条目反映健康自觉变化,不参与生命质量评分[5,7-8]。采用国内统一标准计分,每个维度得分为0~100分,8个维度评分之和的均值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损 害越 轻,生命质量越好[5,7-8]。该量表由6名护理专家采用4分法(l=不相关,2=有些相关,3=相关,4=非常相关)评价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 0.95;信度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一对一、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当场回收。每次回收问卷时当场核实问卷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发现问题立即请被调查者更正或补充。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00%。

1.3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取双人双录入Epi 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失独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采用双侧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独者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300名失独者中男152名(50.67%),女 148名(49.33%);年龄 50~65岁,平均(57.16±3.95)岁;失独时间 12~36 个月,平均(23.69±6.33)个月。子女性别:男 193名(64.33%),女 107名(35.67%);子女去世时的年龄 16~30 岁,平均(26.57±2.32)岁。其他信息见表1。

2.2 失独者生命质量得分与常模比较

失独者生命质量综合评分为(56.63±19.89)分,其中生理健康得分为(64.72±18.38)分、心理健康得分为(51.86±22.95)分,分别低于常模(77.54±15.96)分和(71.29±17.8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健康得分低于生理健康得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4,P<0.01)。失独者生命质量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8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得分最高,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最低。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失独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失独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失独年限的失独者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2.4 社区失独者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SF-36综合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即性

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和失独年限纳入回归方程(自变量赋值方法见表3),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 β=0.10),最终有 2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知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和失独年限是影响失独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即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越高、失独年限越长的失独者生命质量越好,见表4。

表1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得分与常模比较 (分±s)

表1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得分与常模比较 (分±s)

注:*常模为6省市年龄在16~55岁的男女普通人群

项目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失独者(n=300)66.51±17.65 68.56±25.41 65.31±15.95 57.71±16.32 53.83±15.62 53.23±26.51 49.50±30.18 51.45±17.98常模*(n=17 754)87.92±16.98 77.50±34.86 82.22±16.98 62.51±17.88 68.17±17.63 80.67±19.98 67.86±39.44 68.47±16.90 t-5.681-2.169-7.856-5.681-3.685-3.669-4.337-4.295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失独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 (n=300;分,±s)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失独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 (n=300;分,±s)

变量性别年龄(岁)失独时间(月)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元)子女性别子女去世时的年龄(岁)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组别 人数(n)t/F P t/F P男 女6.227 <0.0016.367<0.001 50~54 55~59 60~65<12 13~24 25~36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已婚分居丧偶离婚无业体力劳动脑力劳动<500 500~1 499 1 500~2 499≥2 500 15.376<0.001 152 148 75 147 78 4 151 145 72 67 108 36 17 211 18 50 21 59 128 113 6 35 119 140 193 107 11 68 221百分率(%)50.67 49.33 25.00 49.00 26.00 1.33 50.33 48.33 24.00 22.33 36.00 12.00 5.67 70.33 6.00 16.67 7.00 19.67 42.67 37.67 2.00 11.67 39.67 46.67 64.33 35.67 3.67 22.67 73.67得分59.74±16.27 52.47±16.66 52.18±16.18 45.21±19.21 39.99±13.48 55.23±10.34 60.46±8.94 63.45±14.41 62.15±17.52 55.68±18.44 62.17±13.54 63.53±18.88 57.35±16.31 74.06±24.41 68.72±18.25 62.94±31.39 57.27±24.65 62.15±12.17 64.40±15.69 64.62±17.62 53.23±11.26 55.46±22.15 57.65±16.33 58.55±18.72 62.49±18.45 57.79±27.40 59.63±26.72 59.60±23.29 61.54±24.70 2.479<0.05 13.835<0.0016.992<0.001 11.228<0.0015.827<0.001 7.856 <0.0019.817<0.001 0.723>0.051.587>0.05 2.151 <0.055.452<0.001男 女2.337 >0.051.888 >0.05 16~20 21~24 25~30 0.592>0.05得分55.97±20.78 49.45±17.25 62.54±9.08 60.83±10.56 58.67±10.97 50.16±8.97 52.98±9.61 59.25±17.16 43.08±25.06 47.67±15.24 51.77±23.54 53.53±10.88 57.35±16.31 58.58±19.43 56.50±18.71 47.07±17.81 45.83±19.24 58.92±16.90 57.39±15.64 60.57±16.43 33.50±12.22 35.86±26.45 42.15±13.73 48.55±20.72 53.81±19.85 48.72±17.04 53.03±19.48 52.49±20.47 54.75±19.48 0.037>0.05

表3 自变量赋值方法

表4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n=300)

3 讨论

3.1 社区失独者的生命质量分析

3.1.1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总体状况 本研究调查的300名失独者生命质量综合评分为(56.63±19.89)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生理健康得分为(64.72±18.38)分、心理健康得分为(51.86±22.95)分,均低于常模[9](均 P<0.05),而且心理健康得分低于生理健康得分(P<0.01),说明无论是生理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需要关注,同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在不同的丧亲类型中,失独的反应是最强烈的[10]。对失独者而言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传承、生活的希望和依靠[4]。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失独者处理哀伤,促进心理正常化,使其重拾自我价值,回归社会好好生活。

3.1.2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8个维度分析 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均低于常模[9](均 P<0.05),其中,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得分最高,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最低,与相关研究[4]相似,提示失独者生命质量差于一般人群,且处于低水平的精神状态中。独生子女的去世不仅给父母带来精神的重创,更随之影响父母的生理健康。虽然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在8个维度中得分较高,但仍明显低于常模[9],可见失独者也存在着生理健康问题。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从失独者的角度出发,将失独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细化、量化和具体化,不断加强健康促进知识的学习,提升相关技能,开展针对失独人群的专科护理。

3.2 影响社区失独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 研究表明[11-12],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高的失独者生命质量较好。收入高的失独者,有经济条件满足日常生活及营养保健所需,也有优势获取更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因此高收入失独者的生命质量高于低收入失独者。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获得。因此,护理人员更应关注低收入失独者,创造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医疗、卫生、保健、咨询等服务。

3.2.2 失独年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失独者的痛苦逐渐减轻,日常活动逐步恢复,身心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因此失独年限长的失独者生命质量较好。失独者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必然会有一段明显伴随的悲伤、焦虑、抑郁等症状的痛苦时光,甚至会出现社交恐惧、自杀等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长期的负面情绪可导致不同程度心身反应,将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失独后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如运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心理动力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家庭系统模式等缩短哀伤反应的时间,减少失独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13-14]。

4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社区失独者的生命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差;最近1年个人平均月收入和失独年限是影响失独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社区护理人员应重视失独者的健康问题,建立失独人群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开展个性化的护理,通过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健康教育加强失独者的健康意识,为失独人群提供综合性、现代化的高效、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失独人群的生命质量。

[1]王广州.独生子女死亡总量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1):57-65.

[2]XU Y,HERRMAN H,TSUTSUMI A,et al.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losing a child in a natural or human-made disaster: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Asia Pacific Psychiatry,2013,5(4):237-248.

[3]汪婷.风险社会与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5):30-33.

[4]郑志坚,张伟东,马娟,等.失独家庭父母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86-90.

[5]WAREJE.SF-36 Health survey.Manual and interpretation guide[M].BOSTON,MA:The Health Institute,1993:12-16.

[6]LIU M,ZHOU M.Study on “Shidu” Fami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ocial Science,2014,5(4),104-110.

[7]许军,张远妮,杨宇花,等.广州市中青年知识分子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94-99.

[8]潘海燕,丁元林,孔丹莉,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发展阶段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506-1509.

[9]潘延芳,司超增,何慧婧,等.我国6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6):636-641.

[10]KERSTING A,BRAHLER E,GLAESMER H,etal.Prevalence of complicated grief in a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based sample[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1,131(1):339-343.

[11]陈玲玲,林婷,姜小鹰.福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需求情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8):920-922.

[12]胡霞,孔令磷,张超,等.咸宁市296例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4):376-379.

[13]李妍.丧失哀伤辅导的个案工作模式探讨[J].理论观察,2016(7):92-93.

[14]林凡.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个体哀伤辅导中的运用[J].学习月刊,2015(2):23-24.

猜你喜欢

生理维度心理健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